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是人,纵然洒脱,纵然大度,却不能忘怀过去。而一到用兵之时,皇上首先想到的,还是他李靖,还有李世。
李靖有一种悲凉感,虽然他知道,真实的世界,永不像天空那样湛蓝。李世是否也有同样的悲凉感?因为这一刻,李靖在看李世,李世也在看李靖。李靖得承认,他和李世没有多少共同点,但这一刻,他们情感相通。
恍惚间,张公谨已经来到。“请进,请进。”李靖道。
“皇上有诏书?”
“正是为此事。”李靖道,“颉利虽然败绩,其部属仍然不少。若纵其逃往漠北,保存其九姓,荒漠绝远,我等地形又不熟,恐怕再不能追及。现在我大唐使者带诏书招降于彼,颉利必然宽心无备,若选精骑一万,带二十日粮,可以一战而擒颉利。”
部将张公谨道:“诏书已许降,使者已前往,怎可再出兵?”
李靖朗声笑:“此乃陛下智谋!机不可失。此韩信所以能消灭齐国田横也。”
计策遂定。
李靖将兵趁夜出发,李世带兵随后。果然,颉利见到使者,大喜,戒备之心全无,李靖派苏定方帅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突厥探兵发现异常,慌慌张张回报时,李靖距离突厥牙帐已经只有七里之遥。
李靖大军到达颉利牙帐,突厥几乎没有抵抗之力,李靖将士一阵好杀。“报将军,颉利已经骑马逃走。”一士兵手拿大刀,气喘吁吁来报。李靖点一下头,没有太大反应,只是继续冲杀,不多时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获杂畜数十万,又杀了隋朝和亲突厥的义成公主,抓获其子叠罗施。战果辉煌。
而这边,李世的部众等在碛口,截住了匆忙逃奔的颉利等万余人,颉利进退不得。其大酋长皆帅其部落投降李世,李世俘虏突厥兵众五万余口而还。
狼狈的颉利在左右掩护下逃出了李世的围截,欲投奔吐谷浑而去,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抓获,送到长安。遂收复定襄等地,自阴山北至大漠,都归唐帝国的管辖之下。
二月,以克突厥,大赦天下。
三月,四方边境的各族君长皆来长安,太宗在朝堂上召见他们。
各族君长齐道:“请大唐天子为天可汗。”
太宗大喜,道:“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
“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及各族君长齐齐跪拜。声震殿宇。
太宗高高在上,无上权威!
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且说李世回朝,被授予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仍然到边境去。
李靖却没有李世顺利。五月,李靖亦回朝。面圣,皇上却把一纸奏疏送到李靖面前。奏疏乃是御史大夫萧所上,说,李靖破颉利牙帐后,御军无法纪,突厥珍宝器玩,都被将士虏掠殆尽。请求皇上把李靖交司法部门治罪。
李靖纵然无心因功求赏,却未想到局面会是如此尴尬。
“卿是大唐功臣,朕素来视卿尤重,是因为卿之为将,功高不骄,御军严于法纪,怎么偏是这次就乱了法纪?”
“李靖知罪!”李靖跪在地上,只是认罪,并无一句辩解。
太宗沉默良久,才不无沉重地对李靖说:“前朝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还因为过错被杀掉。朕深知这样不妥。朕仍然要录下卿的功劳,还要赦免卿的罪过。”于是拜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加食邑通前五百户。
李靖与唐太宗(4)
皇上搬出史万岁的典故。史万岁是怎么死的?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史万岁破突厥后还朝,杨素进谗言,说突厥本来已经投降了,他们来塞上只是放牧,史万岁却去攻打。即是说,是史万岁故意兴兵。当时文帝刚刚废了太子,问史万岁在哪里,杨素又说,在东宫。文帝怒,任史万岁怎样争辩,文帝还是杀了他。太宗说史万岁,是说他不会相信谗言谋害功臣。而言下之意,也是要李靖自重,不要恃功骄横。
不久,太宗又对李靖说:“前几天有人进公的谗言,现在朕已经不再把它当回事了,公也不要再介怀这件事。”又赐绢二千匹给李靖。
李靖回家,关上门。表情不无沉重。李夫人端一杯水,安慰道:“皇上既然已明言释怀,夫君亦不必太放心上。”
“李靖倒不是要把事情放心上。只是在朝伴君,终有难为。”
“萧倒也不至于嫉妒夫君功高。皇上也终不至于猜忌夫君。只是皇上毕竟是皇上,一国大权扛在肩上,总难免时感惶恐。这时借了萧的奏疏,说几句责备的话给夫君听,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确实,萧是高祖旧臣,是一文臣。史载,萧秉性耿直,他不会是嫉妒进谗之人。但他这一封弹劾的奏疏却委实很是时候。太宗对李靖,终是不能完全放心。
李靖听得,却觉舒畅许多。他李靖一世英雄,扛得青山不怕重的胸怀,本不应该为这些事介怀。何况,皇上都已经表示释怀了。李靖不禁感激夫人的一番伶牙俐齿、一番通达心思。
李靖从此退而自重。
贞观四年(630)八月甲寅,诏兵部尚书李靖为尚书右仆射。本朝无宰相之名,仆射即是宰相。太宗说:“公文武兼备,出则有将领风范,入则有宰辅之才。所以以卿为尚书仆射,公其勉之。”
只是生性沉厚的李靖,每参议政事,常少于言语,在那些能言善辩的文臣中间,他也根本插不上多少话。
贞观八年(634)正月,诏李靖为畿内道黜陟大使,视察民间疾苦、地方风俗。
十月,李靖上表,以足病为由,请乞骸骨,言辞恳切。“乞骸骨”是古人向皇帝请求辞官的通常说法。太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到李靖那里,传太宗的话说:“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懂得在适当时候止步的不多。不管是愚是智,大多数人不能自知,即使是才能不堪其任,还要勉强占据职位,纵使是有疾病,犹自勉强不肯退位。公能识达大体,实在是值得称扬。朕现在不单要成全公辞官归闲的雅志,还要以公为一代楷模。”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于是下诏,加授李靖为特进,听任他在府第休养。又赐物千段、御用马两匹,俸禄等照给。如果足病稍好些了,就每三两日到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是唐朝制度用语,即是参与商讨国家政事。
李靖穿上便服,有种久违的无官身轻的感觉。李靖说:“夫人,闲来无事,走盘棋如何?”
“好!”李夫人欣然道。
“这次须让夫人几步?”
“三步,只须夫君让三步棋,必然赢你!”李夫人笑道。她只如此说而已,其实,不管李靖让几步,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好!三步!”李靖亦笑。他神态宁静,眼神深邃,却温和。
李夫人心中,突然生出许多的感慨。别人皆说,李靖位居宰辅,每参议政事,恂恂然总似不能言。或许,李靖必得如此,才最合适。太宗不是狭隘的君主,他也应该相信李靖的忠诚。但是圣君功臣之间的张力让他免不了那一重防范之心。历史上,不止一个皇帝选择将李靖这样的功臣除掉。但太宗选择以优奖的方式,安抚李靖也告诫李靖。
李靖是西魏北周勋贵之后,其母家韩氏亦是周隋将门。论家世门第,李靖够大。武德年间,李靖独立带兵或者跟李孝恭一起,打了很多精彩的战役。现在,又和李世打下了突厥,论军功,李靖也够大。诚所谓高处不胜寒,正因为这样,他才更需要谨慎。
大战吐谷浑的前后(1)
贞观八年(634)十一月丁亥,吐谷浑进犯凉州(今甘肃武威)。己丑,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也是李靖还不到功成身退的时候,很自然,太宗想到李靖,对侍臣说:“若能得李靖为帅就好了!”
而李靖,人在家中心在朝。他翻开地图,大唐、南诏、吐蕃、吐谷浑,一切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吐蕃,是大唐帝国在西部边境最大的对手,南诏和吐谷浑等小国,处于两大势力之间,在两大势力的笼络中左右摇摆。但所有大家争夺的焦点,是一片面积在地图上并不怎么起眼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最后,李靖的目光落在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自东南走向西北,一头接着中原大地,一头通向西域,两个充满生机的不同的地域。在中原和西域之间,东起朔方(今陕西白城子)、灵武(今宁夏灵武附近),西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附近)、焉耆(今新疆焉耆),是一望无垠的沙漠、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滩,好像要割断两个世界的联系。
造化的奇妙之笔,却将一条东西长两千余里、南北宽仅一百余里的河西走廊,插在了祁连山北麓与大漠之间。它将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玉门、沙州(今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