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可抵得上万人,分由四位骠骑将军统领,程咬金就是其中一个。他勇猛善战,屡为李密立下大功,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员虎将。

归唐乃是上策(3)

话说他与叔宝二人虽然为世充所得,也受到礼遇,但是却清楚地知道王世充不是久侍之主。
这天,已是夜幕降临,咬金来到叔宝房中。
“叔宝,今日闲暇,我俩好久没有好好喝一杯了吧,来来,咱们不醉不算数啊。”程咬金拿着美酒,跨入房间,向叔宝使个眼色。
叔宝一边说“请进请进”,一边关上了房门。
二人坐定,咬金道:“可知今日我来所为何事?”叔宝点点头,说:“昔日在魏公帐下,虽说他与我等不是最亲,可是我也敬他是个君子,愿为之效力。今日王世充待我等是不比魏公差,可是此人狡猾多诈,乃是一小人,不可久与之共处啊!”
“叔宝所说正是我想的啊。”咬金马上答道,“而且这人气量狭小,又喜欢说大话,还爱搞一些神神怪怪的东西,怎么看都像巫师,哪里会是拨乱的真主呢!”
“听说魏公已经归唐了,咱们不如也入关吧,咬金,你觉得怎么样?”
“是个好办法,看现在的形势,归唐乃是上策。只是我们要好好计划一下。”
两人于是边喝边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窗外,一轮明月静静挂在夜空。
机会终于来了。王世充要与唐朝大军在九曲(今河南宜阳附近)开战,命秦、程二人随军应战。
当双方列阵对峙,正要击鼓出战之时,秦叔宝和程咬金,还有数十个人突然从阵中奔了出来。只见他们策马向唐军方向猛跑,百余步后停了下来,勒转马头,向目瞪口呆的王世充拱了拱手,远远说道:“郑公待我们不薄,本来应当报此恩遇,可是郑公喜好猜忌,不是我等能托身的明主。今日就跟郑公告辞了,不烦相送。”说罢,径直往唐军阵中奔去。王世充回过神来,却也不敢阻挡,知道那都是以一敌百的勇将,只好叹息一声,赶忙叫人收兵。
唐朝得了这两员猛将,一班君臣可是喜出望外。尤其是秦叔宝,据说对李渊还有救命之恩。在演义小说和各种民间传说中,李渊一直呼叔宝为恩公。高祖李渊命他们跟随秦王世民,四处征战。李世民当然更是高兴,对他们万分看重。而两人得遇英主,也是如鱼得水,誓死效命。
秦叔宝从李世民破尉迟敬德,程咬金随李世民攻宋金刚,都是军中的核心大将,以功分别授以秦王右三统军和秦王左三统军。
其后,李世民攻王世充于洛阳城下,二人也相随同去。未及攻城,李世民令叔宝先去镇他们一镇。叔宝得令,跨上战马,拿起长枪,飞驰而去。到了城下,将长枪往门前一插,又转头而去。城中士兵都奇怪得不得了,有几个就来动叔宝的长枪,却不知怎么都拔不起来。这下大家都来劲了,前后叫来了数十人一起拔枪,哼哧哼哧了半天,那枪居然像钉住了一样,纹丝不动。这时叔宝又飞骑而来,在马上顺手拔起长枪,掉转马头,绝尘而去。城中士兵皆大骇,以为神人。
叔宝归来一报,大家都哈哈大笑,都说他的长枪太重,若不是他这样勇力非常的人,怎么可能拿得动,更别说舞了。咬金说:“也要谢谢你的好马呀!”
叔宝的马名叫“忽雷驳”,是难得的良驹。叔宝自己爱喝酒,也常常喂这马儿喝,奇怪的是马也喝得津津有味。这马与叔宝一样矫健异常,驮着主人还有他那长枪照样奔跑如飞,真是英雄配宝马。后来叔宝去世了,那马儿嘶鸣不已,竟然也绝食而死。
英雄的故事总是很多的。史载叔宝每回跟从李世民出征,世民看到对方营中有炫耀武功,策马来回奔驰者,就命叔宝取之。叔宝得令上马,必于万军之中刺中此人,且人马俱倒,无一次失手。世民因此更加器重叔宝,而他也常常以此为傲。
世民手下有如此多英勇善战的瓦岗大将,他的常胜将军称号怎么能没有他们的功劳呢?何况这些人不仅仅是帮世民打仗,更是在各方面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在玄武门事变之时,秦叔宝、程咬金为李世民与东宫和齐府的兵士力战,对李世民的夺权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李世民即位之后,魏徵辅佐他创造了贞观之治,成就了他一代圣君的美名;在安定边境,攻灭突厥的战争中,李世英勇无畏,屡战屡胜,帮助李世民平定了边患。这些英雄都为李世民贡献出了力量,同时也实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

归唐乃是上策(4)

其实,瓦岗这批山东豪杰当初选择归唐而非跟随王世充,固然是有王世充本人品格的一些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李渊父子的关陇集团背景。这点与当初他们接纳李密是一样的道理。山东豪杰中的一些人物也清楚地看出,只有联合关陇集团,才能最终取得反隋战争的胜利,建立新王朝。在时代大势中,有一些人是盲目的跟随者,他们未必不能获得善终,但终将默默无闻;而真正的英雄,却是在看清历史发展潮流后,才做出自我选择的,他们为创造功业而来,历史也以功成名就来回报他们正确的抉择。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英雄也都曾在李密帐下,为何李密最后却是与李世民完全不一样的结局?若仅仅说是李密个人的能力不够,那为何他又能得到众人的拥戴,而成为天下瞩目的人呢?原因之一是李密缺少一个重要的砝码,即在关中的支持力量不足。所以当初李密不敢入关,失去了建立稳固后方根据地的机会。正因为本身没有可靠的支持力量。李密不得不依赖山东豪杰。可李密明白双方不属于一个阵营,又不能放心大胆地去依靠他们。加上李密的猜忌之心又比李世民重,所以才会杀了翟让,令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而李世民接纳山东豪杰是在进据关中之后,一改两大集团配置中山东豪杰占优势的情况。他是立足于关陇集团去利用山东豪杰,自然更加游刃有余。另外,李世民作为一个领导者,虽然也有依靠力量和利用力量之别,却能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给他手下的山东豪杰以很大程度的信任,故人人愿为之效死力。所以说,李世民之所以成功而当初李密之所以失败,实是由于他们一个利用好了山东豪杰的力量,另一个则没有的缘故。

山东豪杰:锋利的双刃剑(1)

其实李世民在处理山东豪杰问题上能比李密棋高一招,也是磨练出来的。就如同驯服一匹烈马,控制得好能日行千里,控制不好就只能是人仰马翻。
早在武德三年(620)的时候,李世民就顺利收服了山东豪杰中的一员猛将——尉迟敬德。
当时李世民和刘武周手下的大将宋金刚、尉迟敬德战于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结果宋金刚大败,逃归突厥去了,而尉迟敬德则率兵来降。李世民听到尉迟敬德来投降,那可真是高兴。他早就听说尉迟敬德是员勇将,正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自己太需要这种人才了。所以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恩遇有加,十分重视,亲自设宴为他接风洗尘,授右一府统军之职。
但后来没过多久,许多刘武周手下的降将又相继叛变。李世民的部下都怀疑尉迟这小子也迟早要叛变,于是把他抓了起来,关在囚车之中。
李世民知道了,不由得大吃一惊,责问手下的人:“尉迟敬德犯了什么错,为什么把他抓起来?”
屈突通、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才刚归附咱们,肯定没那么忠心。现在那么多人叛了,他难保不叛,先抓起来以防有变啊。”
李世民听了,连连摇头说:“你们这样做未免有失公道。难道有可能叛变的人都要关起来不成?”
两人又劝世民说:“尉迟敬德就是现在不叛,我们已经关起了他,此人也一定要生出埋怨之心,将来必叛。不如直接将他杀掉算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不然。我跟你们看法不同。他要是想叛,怎么还会等到现在呢?马上把人给我放了。”
释放之后,李世民将敬德召到自己卧室内,对他说:“大丈夫相交图的是意气相投,希望你不要把这小小的误会放在心上。我更不会因为一些流言就害你这等忠良之士,公应深知我心。要是你执意想走,我也不强留,这里有些金银珠宝,你带在路上用吧,也算咱们相识一场。”敬德伏身便拜,久不言语。
世民上前将他拉起,两人相视大笑。
当天下午,李世民带了一些随从在外打猎。行至密林深处的时候,却遭到王世充一伙的伏击。李世民身边的人本就不多,又没有准备,一下就乱了手脚,纷纷被对方打落马下。王世充手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