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1日凌晨,敌军再次对觉山铺一线发起猛烈进攻,李觉部穿插迂回极其凶猛,以浓密的树林作掩护,迂回到了觉山铺南面山坡上的一军团指挥部,当时左权正端着碗吃饭呢,警卫员就报告,敌人上来了,这太突然了,军团指挥部瞬间成了战斗最前沿,警卫员、卫生员、炊事员、通信兵都上阵了,林彪、聂荣臻、左权三位最高首长也用不着运筹帷幄了,拔出短枪直接变成了普通战斗员,边打边撤,太玄了,如果不是附近的部队及时赶到救援,如果不是这股湘军根本不知道自己摸到的是军团指挥部,恐怕三位首长就要被人家一锅端了,这三位一个是黄埔教官,两个是黄埔学生,如果把这三位绑了送到蒋校长跟前,不知道蒋校长会觉的自豪呢还是脸上无光。当然,三位黄埔军人没有给校长为难的机会。
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得知指挥部差点被人端了,提着驳壳枪就去了四团阵地,因为这股湘军是从四团防区渗透进来的,这不是拿军团首长的性命开玩笑吗?他在湘江战役中是负责监军的,谁胆敢临阵退缩,就要执行战场纪律。罗瑞卿过去的时候,驳壳枪的枪机已经打开,气势汹汹就准备杀人了,到了四团阵地一看,团长耿彪披了个毯子在那呢,就厉声喝问:耿彪,你为什么退缩,为什么丢掉阵地?耿彪说,我没办法,我的人全打光了。罗瑞卿又问:你披个毯子像什么样子。警卫员杨立告诉他,我们团长在打摆子啊。罗瑞卿当时口气就软了,告诉耿彪,等战斗结束了,找下大夫,要点药。
整个战役中,最可怜的是红八军团,该军团是红军准备撤出苏区之前,临时扩红出来的,只是把枪给他们,告诉他们怎么能把枪打响就上路了,连怎么瞄准都没讲过,在进入湘江之战前,该军团绝大多数战士还从来没有放过一枪,后来凤凰卫视采访过一位92岁的八军团老战士,老爷子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跑”,这样的部队,第一次上战场,就遇到了湘江这样旷古少有的惨烈战役,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开打就被打残了,军委命令他们去投奔三军团六师,其实三军团就在他们前面,结果他们稀里糊涂的给跑乱了,没有和三军团接上头,却意外的找到了红五军团的34师,这是全军的后卫,也很奇怪怎么自己后面还有红军啊,一看这帮人,都吓堆了,也打不了仗啊,说我们掩护,你们快跑吧,他们就接着往西跑,跟在了九军团后面跑,结果两个师的桂军追了上来,至少一个团的桂军从八九军团之间插入,将两个兵团分割开来,被堵在后面的八军团被优势敌人包围,夜色中一场混战,八军团在敌人的穿插下,很快就被粉碎了,一片混乱中,军团长周昆下令23师断后掩护,剩下的人向前冲,等冲出包围时,建制完全被打乱了,军团长找不到士兵,当兵的也找不到军团长,大家得到的最后命令就是“向湘江跑步前进”,12月1日上午,红八军团残部跑到湘江边时,浮桥已经被炸断,前面的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13师刚刚从这里过江,桂军44师又追了过来,八军团这次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直到下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才淌水到达湘江西岸,回头看去,自己身后就剩了一个小红军,肩上还扛着一架油印机。不久,军团长周昆带着十几个人也到了西岸,罗荣桓问,咱们的人呢,周昆说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都打散了。红八军团从江西出征时,是10922人,过了湘江后,回到中央红军的不到1000人。中央军委被迫取消了红八军团的番号,把剩下的人并入红五军团,这支队伍从组建到灭亡,仅仅两个多月时间。
湘江之战打完后,红五军团也只剩下不足千人,为什么偏偏取消八军团番号呢,这是因为一支部队,不怕人被打光,就怕魂被打没,魂没了,这支部队再怎么组织也很难组织的起来。后来抗美援朝时候的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就几乎全部打光,但这个军却从一支二流部队昂首走入一等主力行列。
这次湘江之战中成建制消失的除了红八军团,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红五军团34师,作为全军总断后,在中央纵队终于绝处逢生的时候,自己却被截断在了湘江东岸,在经过惨烈的战斗后,全军覆没,成为湘江之战中红军最为惨烈的记忆。
红军在1日下午才全部过江,从苏区出来时的8万6千人,此时只剩3万,从瑞金搬出来的家当基本全扔了。红三军团血战五昼夜,寸土未失,但各级将领折损严重,建制完全被打乱,被迫取消师编制。比红三军团少打了一天的红一军团,面对3倍之敌,以损失6000人的代价换得对手万余伤亡的回报,且建制完好。
毛泽东来到湘江边上,到处是浮尸,江水已经被染成红色,这就是自己咏颂过的“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湘江吗?不禁叹道:罪过罪过。
据说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林彪,在撤出阵地时,泪流满面。15年后,林彪带甲百万战将千员,直指三湘,欲雪湘江之耻,只可惜湖南守将跑的跑,降的降,没有给林总发威的机会。
投降(说的好听叫起义)的将领中就有湘军第一悍将,险些活捉林彪的李觉,此人抗战八年,未下火线,忠勇之气可昭日月。其岳父何健杀害杨开慧,挖了毛泽东祖坟,他率兵险些将中共剿灭于湘江边,应该说和共产党仇深似海,不过中共待他还算不薄,虽未得重用,但总算没受什么冲击迫害,和夫人一起安享晚年。而他的对手,对中共再造之功的林彪和彭德怀就没那么幸运了,两人均未得善终,死后的罪名都是“反党”,“反革命”,如果《风云百年》能够写完,我们再交代这二人的故事。
还有一个人物,我们要交代一下,我认为此人是《风云百年》中最最不走运的一个人了,他就是红八军团长——周昆。他是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第一批上井冈山的老同志,湘江之战奉命带着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上战场,他也毫无怨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困难的时候他都坚定的跟了下来,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他做了林彪当师长的115师的参谋长,可就在这时候,他携3万军饷潜逃了,之后此人人间蒸发,再也没他的消息。这太不可思议了,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度过,却在共军的条件已经大为好转时出逃。自抗战之后,共军师级以上军官除左权外,再无人阵亡,红军时期所有有幸活到中共建国的军团长,都封了帅,就连红五军团的参谋长刘伯承、红八军团的政治部主任罗荣桓都封了帅,他周坤就是再不济,大将总是跑不了的,结果呢,却终生隐姓埋名,不知所踪。
第三十二章 红军不怕远征难
尽管红军打的非常英勇,尽管彭德怀、林彪在强敌面前最终完成了任务,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场失败,甚至是一场大溃败。好在进入湘西山区后,军事压力减轻了。两广的地方军队确信共产党军队不会进入他们的地盘,便掉头回去了。湘军似乎只是在红军的后卫虚张声势地骚扰一番而已。只有薛岳率领的国民党嫡系军队继续与红军齐头并进,但他们也避免与红军交战。代替敌人枪炮威胁的是湘黔高原的天然障碍,险峻的山峦,危险的河流,还有部队的极度疲劳,食物的匮乏和少数民族的敌对情绪。
敌人已经在通往红二、六军团的路上集结了20万重兵,于是红军被迫放弃原来的行军计划,改道进入贵州,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算是一个前敌扩大会议,与会者包括了与红一方面军在一起的中央政治局领导、中革军委领导和所有高级将领。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率先向博古发难,指出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是错误的,从第五次反围剿到湘江之败都是以博古为首的军事最高当局错误所致,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中共三大常委之一的张闻天力荐毛泽东重新出山,而以彭德怀、林彪为首的一线将领也要求毛泽东来主持军事工作,最后大会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的职务总负责,博古、李德下台。毛泽东协助周恩来主持军委工作。
原来的“三人团”只剩下周恩来一个,且遵义会议明确了毛泽东协助周恩来工作,因此看起来周恩来成为了军事最高领导人,但周恩来很清楚中央红军的沿格,知道毛泽东在这支部队沿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知道毛泽东在这支部队中的威望,因此聪明的周恩来很快就主动的和毛泽东调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