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校长蒋介石来说,此前他的最高军职是粤军第二军参谋长,而且是跳跃式升级,没有做过任何一级的军事主官,没有指挥过任何战役规模的战斗,但他是国民党里,懂军事又深得孙中山信任的唯一的高级干部,因此这个校长也就只好他来勉为其难了。
再说廖仲恺,他追随孙中山多年、久经考验,但他从未在部队呆过,这时却被任命为军校党代表。这个党代表制度是学习苏联的,相当于咱们现在军校的政委,在当时可是新鲜事物,廖仲恺也弄不清这个党代表该怎么当。
教练部主任李济深不论是学历还是资历都堪胜任,但6月中旬开学,第二年的7月他就升任了由粤军第一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军长,离开了学校。
两年前还只是下级军官的叶剑英,此时竟跃升为教授部副主任,学历、资历都难当此任,唯一的解释,因为“炮轰总统府”时,火线救驾,而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与赏识。
戴季陶当政治部主任没一个月就跑路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间在不起眼的小岛上颤颤巍巍起步的“黄埔军校”,竟然在日后名扬天下,至此以后,直到1976年叶剑英主导粉碎四人帮为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几乎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会看到黄埔军人的影子。
黄埔军校的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实在太多,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写一部书或者拍一部电影,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个仓猝而就的草台班子,竟然爆发出如此不可思议的能量呢?
这我们就一定要提一下黄埔苛刻的入学标准,以第一期为例,首先是政治合格,他要先由国民党一大代表在各地推荐并初考,一大代表何许人?那可都是国民党在全国各地的精英啊,他们推荐青年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接受“革命”思想,有人说了,不对吧,黄埔一期可有不少共产党学员啊,难不成是国民党代表推荐的?还真让您说对了,确实如此。这是因为当时有大量的共产党员加入了国民党,并且当选了国民党一大代表,在国民党一大196名代表中,国共双重党籍的代表占到了11%,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毛泽东、林伯渠、李维汉、李立三等中共的高级领导人都是国民党一大的代表,而李大钊更是位列五人主席团之列,毛泽东当选了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记住,是国民党中央。
其次,是文化水平,初考通过的考生有1200人,再汇聚到广州进行复试,复试内容竟然包括了那个时代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几何、代数,没有高中知识是很难考的过的,也就是说在他们入学前,就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第三,面试,面试内容我们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中都看到了,就是那样的,主要考的是学员对“主义”的理解程度和对“革命”的向往程度,另外有不准确消息称,面试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考核外貌,歪瓜裂枣的一律不要,这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黄埔军人一个个英气勃发的原因吧。
经过这么严格的考试,最后第一期只录取了350人,加上被并过来的军政部讲武堂学生120名,黄埔一期不过五百人。
接着,我们要说一下黄埔军校的教学内容,对比于各地的讲武堂,黄埔军校完全是一所新式军校,新在两个方面,一是聘请苏联教官,此时苏联刚刚完成内战,这些人不光有极好的军校教育背景,更有丰富的带兵打仗经验,而苏联红军的管理、作战指挥、火力运用、协调能力在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因此他们的教官教给我们学员的是最先进、最实用的观念。二是引进了苏军以党建军的经验,配备党代表、建立政治部,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党国”、“党军”的概念,使学员认可党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认可党的“主义”,并为正确的“主义”而战,同时,也要求学员们具备鼓动宣传能力,为以后招兵,育兵打下基础。在这样的办学宗旨下,黄埔军校内部政治气氛浓郁,国共两派的学员自行组织政治团体,“孙文主义学会”和“青年军人联合会”,宣讲自己的主张,发展自己的队伍,两派辩论起来也是异常激烈,激烈的和现在台湾的议会一样,没把子力气还真干不了那活。其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十分了得,叫周恩来,共产党人,有好事者给其排家谱,论证此人是三国周郎与小乔的后人,别说,从其“民国四大美男”的外貌上看,还真靠谱,而其后来所表现出的治国安邦之才犹在公瑾之上,在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下,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就奠定了极盛的“议政”之风,以至于后人评说,黄埔军校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而黄埔军校政治鼓动的许多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点,到实践中去,黄埔军校在撤离大陆前一直是短训班性质,且学期不定,基本是为战而训,针对性很强,训练完甚至在学习中就投入战场,这虽然未免残忍和急功近利,却不可否认,“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一条成功捷径。
1925年初,广州国民政府向陈炯明宣战,誓师东征,此时被打到东江的陈炯明有五万人马。蒋介石以校长身份,亲率领以黄埔军校老师和一期毕业生为基干主组成的教导一团和二团参战,二期的炮科学员也被编入。这是黄埔学生第一次和世人见面,而这第一次却绝对的不同凡响,首先这些学员是知识分子,他有头脑,其次,他们受到了严格的现代的军事教育,有专业技能,第三,他们有政治理想和抱负,有为天下一战的雄心,这种为理想而战所迸发出的勇气绝对不是旧军阀以吃粮拿饷为目的的士卒所能比拟的,第四,在苏联的援助下,学生军的装备普遍好于他们的敌人。这只以学生为主组成的部队时称“学生军”,要搁现在,我们说谁谁是“学生军”,意思就是不成熟,不老练,可这只黄埔学生军却完全不同,“学生军”就是“骁勇”的代名词。“以一当十”通常被我们用作夸张修辞,但用这个词来形容东征中的“学生军”至多是名副其实,有些时候“以一当十”甚至只能当做谦词,因为他们在有些战役中竟然可以“以一当百”,打到后来,军阀部队如果听到谁喊一嗓子“学生军来了”,他们可以把枪一扔,转身就跑,已经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别不信,告诉你这两个团都有谁,总司令是蒋介石,两个团的团长分别是何应钦和钱大钧,营长由黄埔一期的教官担任,比如后来的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学员里面也是藏龙卧虎啊,看看这些名字吧,国民党方面的胡宗南、宋希濂、余程万、俞济时、桂永清、郑洞国、黄维、孙元良、杜聿明、陈诚,共产党方面的左权、刘畴西、徐向前、蒋先云、王尔琢、周士第、许继慎、陈赓,“学生军”里的连排长、党代表甚至普通一兵都是由这些日后的兵团级以上领导担任,其战斗力的强悍是毋庸置疑的。
在苏联成功经验的鼓舞下,在苏联真金白银的援助下,国民党迅速的“苏化”,同时在苏联的帮助下,以“黄埔学生军”为样板,进而迅速扩充,创建了“苏化”了“国民革命军”,其特点就是,政府和军队受党的领导。
“学生军”的超强战力,让所有人兴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强军之路。事实上,虽然草台班子不都能登堂入室,但不可否认大多数登堂入室者都是从草台班子起步的,黄埔军校在战斗中迅速的成长着,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期学员的洗礼,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整合,从而迸发出更加咄咄逼人的气势。于是,1925年秋,黄埔四期开始招生了,这次是大幅度的扩招,此时,广东的革命热潮方兴未艾,学生军声誉日隆,更是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南下广州,与此同时,陈独秀和毛泽东连署了一个中共中央第六十二号通告,要求各地积极选派党团员去投考黄埔四期,“此事事关重大,各地万勿忽视。”
在这个时候,湖北武汉共进中学有个瘦弱腼腆的小青年,也准备去考黄埔军校,他是共青团员,此时报考是相应党的号召,他叫林育蓉,一个很女人的名字,正好配合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他来自湖北黄冈回龙山区的林家大塆,在家乡的私塾他接受了启蒙教育,私塾的老师叫李卓侯,这老爷子一辈子在山沟里当小学老师,不为外人所知,可老爷子却非常的满足,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出息的儿子,叫李四光,就是后来为中国地质事业奠基的那位著名科学家,当然还因为他教了三个学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育蓉三兄弟,林育英和林育南是同一个曾祖,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