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哥们儿不到三岁第一次继位,六岁第一次退位,之后的几十年,东跑西颠的瞎折腾,基本就干了两件事,继位和退位。
一个人做一次傀儡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傀儡,而且是一辈子心甘情愿做傀儡。
有人会说,他当傀儡也不是他的本意,你这么说他岂不是太恶毒了,小心人家告你。我一定要为自己辩护一下,我也对溥仪先生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这辈子没有为摆脱傀儡身份做过任何值得称道的努力,这一点,他和他的前任相比,差距巨大。只不过,在我们这部书中,这个傀儡的作用实在太小,我们就不专门说他了,多会哪个事件需要他了,咱们再拿出来示众。
要说1908年后的中国,不得不提的是载沣,作为光绪皇帝的胞弟,宣统帝的生父,他成为了继慈禧老佛爷之后,第二个操纵溥仪的人。
载沣是世袭的醇亲王,1901年,18岁那年就已经作为国家公使出访各国,应该说从政很早,并且很快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欣赏,之后步步升迁。
1903年,20岁的他成为了随扈大臣。
1907年6月19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24岁的他,终于进入了国家最高领导层——军机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受命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学习行走”也就是见习之意,从此“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军国大计莫不总揽”,同年秋天慈禧又给了他西苑门内骑马的优赏。到了冬天,他又得到了穿嗉貂褂的恩遇。这些本来都是皇帝表示体恤臣下,给与年老体弱的大臣的尊崇,如今却给了一个年轻人。这种种迹象表明,已经风烛残年的慈禧老佛爷意欲将未来的江山托付给这个年轻人。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中,没有看出在24岁之前载沣有什么过人之处,26岁成为摄政王后更是一塌糊涂,那么他何以得到慈禧如此的看重呢?
想来想去,也许有以下几点可能:
一. 血统纯正
载沣的父亲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七弟,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光绪皇帝的生父,是不是有点乱啊,咱们再捋一遍啊,载沣是道光帝的亲孙子,咸丰帝的亲侄子,慈禧太后的亲外甥,光绪帝的亲弟弟,后来的宣统帝的亲爹,还没听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反正您知道他的血统非常纯正就行了。
二.光绪帝的认可
光绪虽然是个儿皇帝,傀儡皇帝,但我们前面说了,此人不甘于当儿皇帝,不甘于当一辈子傀儡,所以在作为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的时候,他也会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安插自己信的过的人,而载沣作为他的亲弟弟,很显然是不二的人选,更重要的是,此人也比较符合慈禧的喜好,所以,我们可以合理猜想,光绪在自己被囚瀛台的时候,用自己并不是很多的话语权,帮助了载沣。
三. 听话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了,载沣和他老爹奕譞一样,为人忠厚甚至有些懦弱,这样的性格,可以给一生树敌无数的慈禧太后以安全感,她所希望的是在她之后的执政者最起码不要为她的敌人翻案。
不管我上述的分析是否有理,反正结果是,1908年11月,载沣成为监国摄政王,从此成为这个末代王朝的最后的真正的领导人。
第四章 满汉贵族之间的利益之争
 载沣上台之时,所面临的问题实在很多,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准备诛杀袁世凯。袁世凯何许人也,使得年轻的摄政王必欲杀之而后快?
袁世凯,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上书,和成为摄政王前的载沣同属于清朝的“中央政治局”——军机处,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其职位应该还略高于载沣。我们通常对此人的印象,是两个响当当的称谓,一是“窃国大盗”,二是“袁大头”,关于这两个称号的来历,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解,现在先行略过,重点讲一下他和载沣的恩怨。
在下面开讲之前,大家一定要先将“窃国大盗”的帽子给他摘去,首先,笔者根本不认可“窃国大盗”这个称谓,其次,即使他真是“窃国大盗”,也是后来的事,至少在1908年之前,他的表现是神勇与智慧相济的,不然也不会成为国家领导人。
袁世凯出身行伍世家,青年时代在科举失利之后,干脆将诗书付之一炬,投奔淮军,言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从军后不久,23岁的袁世凯即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总督朝鲜的机会,在朝期间,指挥清军击溃驻朝日军,挫败了朝“开化党”人士发动的“甲申政变”,维系了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它特权,并由此得到淮军主帅李鸿章的重视。在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海路皆败的情况下,李鸿章重用袁世凯督练新军,也从此揭开了袁世凯叱咤中国政坛的序幕。
袁世凯最初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只是对当时屯兵那里的5000士卒进行训练,应该说起初并不为人所知,但从现在来看,这却是中国军事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小站练兵”为起点,我们中国军队才逐渐从冷兵器时代走向了热兵器时代,这种时代的更替,绝不是简单的武器的更新,更是作战理论、训练方法、军队组织形式的全面进步。袁世凯一方面聘请德国教官训练新军,另一方面重用接受过新式军校教育的年轻将官,其中的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后来成为了袁世凯的得力干将。他采取先进的训练手段,使部队训练更加科学化。只一两年时间,这支新军就被打造成为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其战斗力较之以往大幅度提升。
后来,以这只新军为为主体,编练成了“北洋常备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洋军。至1898年,戊戌变法之时,袁世凯的新军已经成为了维新党人积极争取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势力,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袁世凯最终站在了太后一边,因为他的告密,维新党遭致了毁灭性打击。而他却因此而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之后,袁氏又经过了两次大规模训练新军,至1905年,其所统领的北洋军不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成为国内最强,其势力更是遍布整个军界。
很多人认为,载沣上台伊始,就准备拿袁世凯开刀,是因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的告密导致了维新失败及自己的哥哥光绪被囚瀛台,于是替兄报仇,我对这种说法向来嗤之以鼻,这是拿我们市井小民之心去揣度人家政治人物了。
光绪入宫之时,这个弟弟尚未出生,两个人并无共同生活的经历,因此不可能有太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一路受慈禧太后提拔,并将自己的儿子立嗣为帝,他又怎么可能在慈禧尸骨未寒之时,做出否定慈禧太后功绩的事情呢?
要想分析出载沣和袁世凯结怨的原因,需要把这两个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
满清铁骑马上夺江山,靠的是他们的勇猛与凶悍。但与庞大的汉人族群相比,终归还是少数民族,且这个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极低,这就使得他无法从其族群中选用足够数量的各级干部。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满清统治者首先不得不非常注重网罗汉族的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比如几个著名汉奸,洪承畴、施琅、吴三桂等,另一方面,他又始终对汉人怀有戒心,努力不使汉人掌握兵、政实权。
然而等到太平天国时期,大家才惊愕的发现,原来能征惯战,能骑善射的八旗子弟竟然已经根本不会打仗,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八旗子弟”逐渐成为了那些提笼架鸟、招猫斗蛐蛐的游手好闲之辈的代名词了,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这时候,由汉人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异军突起,向世人展示了其强悍战力的同时,逐渐将湘淮系势力做大,同时使政府中汉人和满人的势力对比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太平天国和捻军被平灭后,各地督抚已大都由汉人担任了,也就是说地方军政首长中,汉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满人,至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执掌湘淮系时,甚至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竟然将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控于汉人手中,及至袁世凯以新军而坐稳,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满人则逐渐势微,使满清贵族危机感逐渐加重。汉人势力的膨胀,慈禧太后早已察觉,当年,袁世凯仰仗荣禄、奕劻的宠信,兵饷集于一身,倾全国之力而将其所部新军扩练为六镇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非议,御史王乃征向慈禧太后奏称:
“今日国家兵赋之大政悉听”袁世凯一人,“该督年甫四十,曾无勋绩足录”,“爪牙布于肘腋”,“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