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我想理解华盛顿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必须看到那个为大众造福的冲动,那种从个人私利的圈子里挣脱出来的那一番苦斗,那种以报效那个新生的America祖国为目标的冲动。那种冲动后来被歪曲成一种的粗俗、愚昧的"爱国主义"(装点门面的标签或者心理上的自私自利)的冲动,我们不能用这种冲动去想象华盛顿、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对祖国的热爱。对他们来说爱国是通过热爱人类来为上帝服务来体现的。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用在十九、二十世纪里经过偷梁换柱后作为追求"成功"和物质利益的工具的那个自我完善的概念去和那些建国立业的Americans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混为一谈--简而言之,当时自我完善的含义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在变化,或者甚至可以称为"内在转化"。在America建国之初的年代里,这种个人奋斗的目标通常可以用一个非常生动和实在的词来形容,那就是"品格"。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41节:通向道德的最高境界
"大约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写道,"在我的心里孕育了一个大胆而又艰巨的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计划。我希望永远不做任何错事;我要克服所有自发的、或是被传统习惯或是被别人带出来的坏念头。"
下面所描述的莫过于一个年轻的富兰克林自我探索和自我内心发展的一整套精心安排的计划。我们必须对这个计划有清楚的认识。对于一个现代读者,它听上去要不显得幼稚、肤浅、禁欲,要不就是具有讽剌意味。例如,D。H。Lawrence在他的"American经典文学研究"一书中看出这个计划中的所有的American性格中的自相矛盾、自我压制和物质主义的色彩。但其实那个计划和这些事不沾一点边。那其实是一个睿智的长者巧妙地利用自传的文体给那些心怀疑虑、讲求实用、渴望精神充实的American读者展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现实,展示自从人类有史以来就知道的和一个人的自我缺陷作斗争的必要性,那场斗争本身就能给一个人带来具有真正自我价值的生活和为他人服务的胸怀。据我看来,不论那是多么初级、原始,那是对一种实用性、尝试性的精神信仰的描述,他在描述过程中排除了宗教各个流派以及与宗教相关的语言的干扰。富兰克林将这段描述处理得轻松和自我嘲笑,这体现了他对读者的主观特性以及他们对伪善的道学说教的反感的透彻的了解。
既然我知道,或者我以为我知道的人世间的是非功过,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我不能一辈子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但是,我很快发现我承担了一个比我原先想象困难得多的担子。当我留神不去做某件坏事时,我经常会被其它的坏念头吓一跳。坏习惯在你一不留神时就会趁虚而入。人的直觉有时会压倒认真的思量。我用很长的篇幅作了一个总结,我的结论是心血来潮的决心也许能让我们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十全十美,但是它无法防止我们失足,在我们能用一个稳定、统一的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改正坏习惯,必须建立好习惯。因此,我发明了以下的方法…我列了十三条自己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必需有的或者是理想中的美德,并为每一条加上一段小注解,将我对它们的理解作一个详尽的表达。
以下是我罗列的美德和它们的注释:
1。节制:不暴饮暴食。
2。沉静:言之有物,切忌空谈。
3。秩序:每物皆有归处,凡事必须亲躬。
4。决心:下决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志者事竟成。
5俭朴:在对别人或自己有益处的事上花钱:也就是说,不浪费任何东西。
6。效率:不浪费时间。永远去做有用之事,不做无意义的事。
7。真诚:不伪装自己去伤害别人。凡事往好处想,为人公平;心里想什么,口头上就说什么。
8。正义:不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或推卸自己的责任的方法加害任何人。
9。中庸:避免走极端。克制自己的怨恨,不要咒他人倒霉。
10。清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清洁。
11。平静:勿被琐碎小事、常见的或无法避免的意外烦恼。
12。贞操:除了为保持健康和传宗接代,做爱应有节制;切勿纵欲伤神,或者搅扰自己和他人的平和心境或名声。
13。谦逊: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榜样。32
我在这里再重申一遍,我们必须试图将富兰克林的"尝试"和那个时代的这一类人生修行和后来在十九、二十世纪蜕化变质的"自我改善"的程序化的训练区分开来。富兰克兰所列的正是曾对我们众多的开国先贤生产过深远影响的那些准则,用启蒙运动的"科学"名词来说,这是一种反思,是那一类一直被用来探求内心自由和道德力量的自我奋斗。那是非常古老、内在的自我约束在现代学派的主张中施加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想象当华盛顿或杰斐逊,或者后来的林肯在努力作自我完善时,想到的仅仅是借助于他们对人性是否能够改变,以及为什么目的而作什么改变的那些天真幼稚的认识让自己改头换面换个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想崇尚那些经过重新认识的伟人们,尤其是华盛顿,我们必须听到在这一套促进自身发展的自我修养的观念中真正传来的是来自远古的回音,不论那声音是多么微弱,我们仍然能听出那是来自远古的在内心中探索更高的精神境界的伟大传统的回音。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42节:意志力
意志力
在这些自我完善的修养中最首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应用和培育一个在我们当代伦理说教中几乎完全消失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意志力。
在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的思考过程中,为了探索它和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消失的关联性,我经常会问一群学生,其中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让他们列举一个他们认为一个道德和心理健全的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我没有一次看到意志力这个词或者类似的词被提出来。同情心--是的;智能--当然啦;仁慈、爱心、聪颖、敏感、公正、洞察力、协调、平静坦然、欢乐、无私、诚实、精神信仰(所有这些词中最含糊的一个)。唯独没有一个人提到过意志力,那种自我主宰,那种对自己以及他人守信的能力,那种一个人经过仔细思量、反复推敲后为自己树立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不受外界的制约,而是被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义务责任感以及伴随其产生的决心所驱使的。
因此,当我们说华盛顿的自我约束和坚忍不拔的素质堪称楷模时,这些品质是和他的意志力和在他接受批评、反省自己犯的错误然后逐渐改正错误时在内心中所作的斗争和宽大胸怀不可分割的,所有这些在史籍中均有广泛的记载。这些因素累加起来组成了这个从古到今的永恒的意志的美德的一个基本要素。
我们是唯一的受害者吗?
将意志力重新引入我们这个时代的伦理和心理教育是为了重新建立我们主动迎接各种内在和外在困难的挑战的可能性。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和现在普遍流行的我们从整体上讲都是受害者的观点截然相反。这种观点认为我们从心理上、经济上、生理学上、社会学上、历史上--甚至从命运上讲都是受害者。
受害者的心态在我们这个时代很普遍,其原因是诸方面的。首先,现代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心理分析作为突破口发展起来的,而心理分析往往试图找出在幼儿成长阶段中对成人后的行为、思维和直觉有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以及社会环境。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大部分的外在生活都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所造成的,有些原因非常遥远和拐弯抹角,这些原因最初是外在的,然后继续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产生影响,我们自己则对这些影响一无所知(无意识或下意识)。这个心理决定论(psychic-determinism)的信条是那种对认为宇宙间每一个事件都有原因的观点的一个简单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和推广。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在心理活动中发生的事件也就必定有其特定的原因。这个观点是和以人类社会的秩序--法律、教育和道德观的基础的人类自由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