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往事不忍成历史 作者:阎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土地划归俄国。尽管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曾发表对华宣言宣布:“放弃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但当时中国国内军阀割据,中国的边境还在日本和沙皇白卫军占领下,列宁的承诺无法兑现。列宁去世后,这些承诺均化为泡影。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结成了战略同盟,也曾度过一段“蜜月”。但苏联对兄弟党表现出盛气凌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引起了毛泽东强烈反感。1958年4月,毛泽东拒绝了苏联要求在华建立“联合潜艇部队”和长波电台的要求,使赫鲁晓夫怀恨在心,翌年便撕毁向中国提供技术援助的协议。1960年突然召回在华的全部专家和终止数百项经济技术合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继续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了进一步对中国施压,开始在边界上不断制造事端。他们枪杀我边民,劫持我牛羊,甚至利用中国暂时的经济困难,在新疆地区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大量边民外逃。

    当时中国虽然在政治上“反修”,却不愿意因边界问题进一步恶化国家关系。在中国倡议下,1964年2月两国在北京举行了边界谈判。中方指出,应分清历史是非。清政府和沙皇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的!但考虑到历史原因和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中方愿以那些条约为基础,全面解决边界问题。苏方却傲慢地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双方谈判出现严重分歧。

    根据《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在两国划定边界时,山界应以山顶部中心骑线点划分;河界应以水流最深处(即主航道中心线)划分。主航道中心线所在国一侧岛屿归该国所有。但当时的苏联政府根本无视这一国际准则和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早已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划归自己的内河。他们不仅将江上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800多个岛屿划为己有,而且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制造中国好战形象。甚至不顾历史事实,硬把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的中国领土说成“历来属于苏联”;说黑龙江流域是“俄国移民开发的”;并狂妄地宣称中国北部边界是以“长城为标志的”;还别有用心地说“中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不是中国人”……面对苏联这种蛮不讲理、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毛泽东主席决不示弱,更何况边界问题关系到江山社稷,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不会温、良、恭、俭、让!他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胆略,从始至终关注着这场边界斗争。



                         边界冲突加剧,他来到斗争前线


    1966年,在中苏边境斗争最严峻的时刻,曹建华由黑龙江省军区作训处长调任合江军分区副参谋长。合江,在建国前东北九省时曾为合江省,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结合部。江对面是苏联的伯力(苏远东军区大本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乌苏里江除了作为中苏边境的界河,还是鲑鱼(又称大马哈鱼)的回游通道。每年夏秋两季,鲑鱼由海入江产卵,据说当时的鲑鱼籽在国际市场能卖到黄金价。因此一年四季,江上捕鱼生产十分繁忙。

    曹建华老人说,60年代以前,尽管对部分边界归属存在分歧,但双方群众和边防军人仍能友好相处。那时我方渔民在江上捕鱼,遇到苏方巡逻艇,往艇上甩几条鲜鱼;冬季双方军人在冰面上巡逻时相遇,互敬支香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6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1966年以后,只要我军巡逻人员一踏上冰面,对方就派重兵前来驱赶,就好像乌苏里江是他们家的,任何“外人”不允许随便进入。为此我方据理力争,双方边防军人先是口头争辩,苏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便开始对我推搡加拳脚殴击,随后升级到以棍棒殴打,致使我多人多次受伤。苏军巡逻艇还多次撞沉我在江上正常捕渔作业的船只,抢走我渔具,殴打、绑架我渔民,其气焰十分嚣张。曹建华老人说,那时双方见面不是递烟甩鱼了,只恨不能给他们两颗手榴弹!

    国内的政治运动也波及到边防。“文革”初期,曹建华除了在部队任职外,还是合江地区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自然也回避不了地方上的政治运动。革命小将并不因为他是军人而手下留情,照样在合江满大街贴他的大字报。当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有6个师,其中3个师在合江地区。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兵团的革命小将敢于和一切帝、修、反做斗争。但美帝隔着浩瀚的太平洋,太远没辙。面对近在咫尺的苏修,小将们异常兴奋,坚决斗争没商量!他们随时会冲到乌苏里江冰面上向苏方示威,乱糟糟的还都不怕死,有时呼啦啦能聚集上万人,局面严重失控。曹建华的部队除了正常巡逻外,还要不断到江上疏导群众,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地给他们讲解边防政策,防止事态扩大。客观地说,兵团革命小将的过激行为,使苏联人非常紧张,也激化了两国的边界矛盾,导致苏方疯狂地向我报复,流血事件不断发生。

    1967年12月16日晚上,曹建华带着县委两台车到七里沁岛检查我边民在江上的生产斗争,突然遭苏军开枪袭击。子弹将县委的小车击中,司机李国荣胸部中弹身负重伤。当时江上我方人员很多,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曹建华迅速跳上自己的车顶,大声呼喊群众分路疏散。他的喊声引来了苏军密集的枪弹,小车当即中弹40余发,车胎全部被打扁,操纵系统被击毁,车辆完全报废。

    大家震怒了,群众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将开枪的苏联边防军包围起来,混乱中双方开始动手厮打。这时一苏军士兵在装甲车上架起机枪向曹建华瞄准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老渔工奋力甩出手中的渔叉将机枪撞飞。混战中,群众撕扯掉苏军一上尉的皮袄袖子,还缴了他的枪;几个群众还扣留了一苏军小毛子,吓得这孩子吱哇乱叫一副可怜相……第二天,就袭击事件我向苏方提出严正交涉,但苏方拒不认账。无奈之下,我方只好抬着受重伤的李国荣到饶河会谈点去对证,吓得苏方代表跳窗落荒而逃。

    从1967年11月到1968年1月,苏军连续出动兵力干涉我边民在珍宝岛和七里沁岛从事冰上捕鱼生产,中国边防部队前来保护群众,屡次被围殴打,由于我方力量较弱(每次都是五到六人围打我一人),因此群众和边防部队被打伤100多人,有的战士被打昏过去,许多战士头破血流,而苏方只有10人受伤。1968年1月5日,苏军出动装甲车冲撞在七里沁岛上进行正常生产作业的边民,当场撞死、压死我5人,重伤450人,轻伤200人。几天后,曹建华带领12人在我方卡脖子岛执行任务,被苏军70多人围堵,他们五六人围打我一人,一苏军中尉端着刺刀照曹建华当胸就刺,曹建华急忙躲闪,刺刀穿透了大衣、棉袄和毛衣,紧擦着左肋而过……曹建华老人说:你不亲眼目睹苏军的横行霸道,你就不知道什么是欺人太甚!你不亲身经历苏军对我们战友和群众的施暴过程,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忍无可忍!

    为此,沈阳军区报军委批准,拟在1968年3月12日前后在七里沁岛方向进行自卫反击。但是当时的自然条件太恶劣了,暴风雪阻断了一切。积雪没过了电线杆子,车辆、马匹原地不动,五分钟就能被暴风雪掩埋。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从佳木斯到饶河只需一天,(现在只需3小时)当时却要在暴风雪中连续走7天8夜。生产建设兵团出动了40多台推土机帮助部队开辟道路,仍然不能保证部队和物资的集结。随着春天乌苏里江开冻,反击计划被迫取消。



                               艰难的战前准备


    1968年8月,苏联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企图摆脱其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军事占领。随后勃列日涅夫公开鼓吹“有限主权论”,为武装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造理论根据。同时,在中苏边境向我施压。苏联已由“修正主义”演变为“社会帝国主义”了,为此中国政府理应百倍警惕!就在这一年,苏军飞机越境侦察挑衅事件日益增多,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和七里沁岛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珍宝岛以酷似中国的金元宝而得名,与七里沁岛相距20公里,都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珍宝岛19世纪时还是中国江岸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初被洪水冲刷出一个江汊子后才形成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