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楚雄风 --汉王陈友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谅的亲笔书信。
士诚尚未开言,那座中诗人杨清夫言道:“吾闻陈友谅其人乃一奸诈狂妄之徒,他追随徐寿辉多年,受尽徐的知遇之恩,居然做出接连杀死倪文俊、赵普胜的事,直至杀徐寿辉以自代。此等毫无信义可言之小人,岂可信之、岂可与之共事?”
大书家周天宇跟着说:“吾闻陈友谅称帝前后,自恃兵强马壮,整日里寻欢作乐,在家乡沔阳设行宫、置金床,在江西龙兴滕王阁附近的章江门外建娱鹿山庄,着众多美妇骑鹿,以博一笑。有如此奢侈之风,焉能成事?”
此时,大画家沈岩接了上来:“陈友谅此刻急于和朱元璋一决雌雄,太尉何不稳坐山岗以观虎斗,且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彼时太尉坐收渔翁之利岂不为美,何必现在劳师伤财去听从他的调遣呢?”
三人领头开了口,其他几位又七嘴八舌地插了上来,千句并一句,都道是陈友谅此人不足信任、不可共事。
对陈友谅的为人,李伯升大约也听说过一些。但是,按李伯升的本意,陈友谅既然来人约请,而这种约请,对眼前的自己一方是有益无害。似可从战略上考虑,趁此机会好歹先击垮朱元璋再说。现在一听几位名士异口同声的指责陈友谅,自己一时间反而不大好说了,只好暂且不言以听候士诚的态度。
只见张士诚沉吟片刻,随即言道:“几位先生实属高见,对于友谅的为人我也有所耳闻,只是对他信中所提之事,尚不宜不理不睬,总体上可以答应他东西夹击,具体何时起兵,兵发何地,则为随机应变也。友谅在信中另提及两家儿女婚事,他欲为他的儿子陈理娶我的女儿为妻,此事亦可商量,只是我是女方,他是男方,我自然要等他正式下聘方好作出回应。伯升,你照我此意复他一信,打发下书人回去也就是了。”
伯升还要讲些什么,一见士诚已经摆手,便不再多言,随即退了出来。
邹普胜和陈友贵二人先后返回了太平。
友谅听到邹普胜禀报了明玉珍的态度之后,不禁拍案而起:“好个独眼小奴才,数年来,朕和他无有半点不睦,他竟敢连朕都不放在眼里,待朕灭了朱元璋之后,第一个就去西川活捉这独眼匹夫,一定将他千刀万剐,方解我今日心头之恨!”等到从友贵手中接过李伯升代张士诚写的复信之后,心中仍然不满,嘴里骂道:“盐枭何其不痛快?信中言语仅这等含糊不清!说他不答应,他分明已经承认配合;说他答应,又根本没有表明何人挂帅、何时发兵,似此优柔寡断,难怪起义至今难有大的发展!”
此时的友谅已经难以抑制自己胸中滚滚的热流,决定不再等待任何一方的力量,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早日和朱元璋一决雌雄!于是,令欧普祥为前部先锋、祝宗援、张志雄为副先锋,率军十万杀往应天,自己随后和张定边、黄昭、胡廷瑞、陈友仁、陈友贵、康泰等率军三十万,战船一千余艘,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杀向东去。
第十七章 龙湾大败(上)
    1
朱元璋通过探哨得知陈友谅称帝不久便亲率四十万大军杀奔应天的消息之后,心中不免有些惊慌,这一日正在自己的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之内召集李善长、徐达、刘基、常遇春、宋濂、章溢、叶琛等众文武一同商讨御敌之策。
元璋自被韩林儿的大宋政权授予左副元帅之后,于至正十六年三月攻克集庆,迫使元廷水军元帅康茂才等归降,为了表明自己是“上应天命”的真龙天子,旋即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并在应天城中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元帅。采纳了名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着力于巩固以应天为核心的基地,不断地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十六年七月,元璋方被手下众文武奉为吴国公。
此刻,众文武面面相觑、多数面露难色。觉得陈友谅兵势正强,总兵力数倍于我,实难抵御,主张放弃应天,暂避一时而保存实力者有之;觉得陈友谅最终难以战胜,不如早日归顺,主张现在就投降者有之。就连一向被元璋视为文武两方面依靠的李善长和徐达也一时没了声音。
元璋一见,心中也自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正在为难之时,只见元璋的右首一位面目清瘦、年已半百之人一下子站了起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刘伯温。
刘伯温、名基,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处州府青田县人氏,幼读诗书,二十三岁时进士及第,赴大都会试之时因作《龙虎台赋》而一赋成名。二十六岁时赴江西行省,任瑞州高安县丞,后一度归隐乡里。三十八岁时入杭州,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兼考试官,后任行省都事、郎中等,因得罪上司,被羁管于绍兴。其后虽然复职,然刘基心灰意冷,四十九岁再度归隐。今年三月,元璋闻其名后,再三着人邀请,年已半百的刘基这才和宋濂、章溢、叶琛等名士同赴应天,加入了元璋幕中。
刘基入幕之后,即向元璋呈献“时务十八策”,十八策略云:一、灭陈去张,二、剿灭方国珍,三、屯兵以自养,四、勿过度扰民、过度使用民力,五、严肃军纪、治军有方,六、粮草供应之对策,七、水战、火战之配合,八、坚城固守与弃城引敌,九、疑兵计与反间计,十、儒学教化,十一、农田水利之构建,十二、招贤纳士之标准,十三、军中将领之俸禄,十四、刧寨与反刧寨,十五、谋士参议制,十六、属官编制,十七、北伐,十八、定都。元璋览毕不禁大喜,深感此十八策均属应时要务,遂确定了“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方略,其它各项,亦逐一采纳并实行之。自此,刘基倍受元璋宠信。
此刻,只见刘基向着在座众文武扫视了一眼,随即走到元璋面前,对着元璋言道:“伯温请元帅下令,凡主张逃跑或投降者,一律斩无赦!”此语一出,四座皆惊。只见刚才提出放弃应天和主张投降的文武一个个脸上都呈现出尴尬之色,大堂之上迅速变得鸦雀无声。
元璋听了,精神为之一振,不过他并未开口,他要静静地听着刘基的下文。
果然,刘伯温又一次对着大堂上的众文武扫视了一眼,随即言道:“诚然,如果仅仅从兵员数量上来看,陈友谅来犯应天的人马总数为四十多万,我军在应天一带眼下只有十多万,敌军处于优势、我军处于劣势,这一点是实。但自古便有‘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之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者更是不胜枚举。当年,曾以此应天为都的东吴,在吴蜀联军都督周瑜的统帅下,以名扬千古的赤壁之战,杀得曹孟德百万大军灰飞烟灭,便是最好的证明,这是我要说的第一层意思。”
“我要说的第二层意思”,伯温歇了一口气,继续侃侃而谈:“孙子兵法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是说大凡先期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战场匆忙投入作战的就被动劳累。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今陈友谅率军远道而来,将士势必劳累,而我军以逸待劳,本身已经处于优势。第三,陈友谅刚刚连续夺得池州、铜陵、芜湖、太平四城,正在志满意得之时,骄傲情绪必定陡然上升,有道是‘骄兵必败’,反之则为我军必胜。
“伯温以为,有此三者为基础,我军宜采取诱敌深入、伏兵围歼之策,定能夺取这次应天保卫战之大胜,主公取威制敌以成霸业者正在此时也!”
刘基这一席话观点鲜明、例证有力、分析透彻,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并且在最后又提出了诱敌深入、伏兵围歼的基本思路,说得元璋连连点头、说得众文武心诚悦服。
元璋思考了一下,随即问道:“只是如何才能达到诱敌深入这目的呢?”伯温马上答道:“这一点,则需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的了!”
大堂上一时陷入了沉寂,看来,众文武都在快速地运转着自己的大脑。元璋此时并不急躁,他在耐心地等待。
片刻功夫,一员大将站起身来,径直走到了元璋面前,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秦淮翼水军元帅康茂才。只见,康茂才双手合拢向着元璋行了一个拱手礼,随即言道:“启禀主公,茂才在家时即与当时任蒲圻县衙主簿的陈友谅相熟,虽有多年不遇,然双方之间定然还有一定的挂牵。茂才思之,假设此番诈降于他,友谅定然深信不疑。而后茂才可依刚才伯温先生所说,将其诱入我军口袋阵,即可大败敌军!”
康茂才字寿卿,乃蕲州人氏,少年时即酷爱读书,同时爱和一帮同窗少年舞枪弄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