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乡旧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让我问问家里的意思。”
“我跟你娘商量一下再说吧。”
傍晚时,王谢民领着德文来到钱坤住处,请钱坤到家里吃饭。钱坤略一推脱,便跟随谢民父子来到家里。
家里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德文的两个叔叔早已经在家里候着。见钱先生进来,都站起来相迎寒暄。
几个人坐下,王谢民请钱先生坐了上首,兄弟几个依次向钱先生敬酒。几圈酒下来,大伙儿脸颊都红红的像是染了颜色。
王谢民举起一杯酒,站起身来,恭敬的向钱坤说道:“钱先生,今天我当着兄弟们的面,想把德文交给你。希望钱先生能带德文到外面闯荡闯荡,将来或许可以有点出息。有德文跟着,钱先生身边也好有个人照应。要是先生同意,就请饮此杯。”
钱坤站起来,笑道:“王大哥既然这么说,我也不再客气了。德文是个好孩子,我也有心带他出去看看,让他长长见识。将来能做点事情,也不至于埋没在这小县城里。”
两人酒杯一碰,一饮而尽。
好歹熬过了一个夏天,不知不觉的又十月了。
西水街依旧繁华不减。不断有旧铺子关张,新铺子开张。流言还是像风一样快,住户们还是过着一成不变的老日子。
下午一点多钟,戏园子里的下午场马上就要开演豫剧《花木兰》。
看戏的人们买完票,在广场上溜达着买些瓜子花生,肚子饿的就买个火烧夹肉在嘴里啃着。有见到熟人的就迎上去,几个人聚成小堆儿闲聊几句,不到开演不进场。
戏园的伙计小张手里提着一口铜锣,不住声的敲打。嘴里卖力的吆喝着,招呼人们赶紧进场。
园子的拐角处,几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进场的人多了起来。女孩儿们慢慢的走到检票口附近,看人们拿着票往里进。
突然,靠在最前面扎着小辫儿、大眼睛的小女孩喊了一声:“冲!”然后,飞快地挤开人群,从人缝里钻了进去。其他几个小女孩也一窝蜂的冲过来,穿过人缝往里挤。检票的一愣,嘴里大声呵斥着:“小孩儿,站住!”一边拨开人群去抓几个逃票的小孩。
几个孩子身手灵活得泥鳅似的,一转眼工夫就跑到了戏园子里,钻进人群不见了。剩下跑在最后的一个胖呼呼的小女孩儿有点儿笨,在往里冲的时候脚下一滑,摔倒在门口。
“谁要是冲不进去被抓住了,检票的人就得揪住头发把她拖出去!”想起领头的小女孩说过的话,胖小孩吓得趴在地上哇哇哭了起来。
四周的人都哄笑起来。检票的人无奈的笑着,把小女孩拽起来,吓唬道:“快出去,再敢往里冲,把你关起来叫家里来领!”
小女孩推开人群,噔噔噔的远远跑开,几下子就没影了。
天快黑了。
老郑给剧团做完饭,收拾停当后从后院出来准备回家。刚出院门口,正碰见小张要去吃饭。一看见老郑,小张就说道:“老郑,你家小闺女儿又来看不掏钱的戏了。”
老郑笑呵呵的说:“小孩儿么,你就让她进去吧。”
“她可不是自己一个人看,带着一帮小孩儿往里冲。要是磕着了算谁的?”
老郑:“我回去训她一顿。”
小张笑了笑:“说说就行了,别让婶子打她。”老郑笑着答应一声走了。
一路走过去,一街两行都是熟人,纷纷跟他打着招呼说笑几句。
杂货铺里的李掌柜看见老郑过来,叫道:“老郑,上次你要的算盘有了,来看看。”
走进杂货铺,李掌柜从柜台里拿出一挂半旧的算盘,递给老郑。老郑翻来覆去看了半天,问道:“多少钱?”
“算你便宜点,五毛钱。”
老郑想了一下,说道:“我要下了,钱先赊着,发了工钱再还你。”李掌柜点点头,让老郑把算盘拿走了。
回到家进了院子,看见郑婶正拿了一堆萝卜,在院子里做酸菜。老郑问道:“琼玉回来没有?”
郑婶答道:“回来了,在屋里坐着呢。拿着个毛笔在那里装样子,也不知会不会写一个字。”
说到这儿,郑婶开始埋怨起来。“琼玉这闺女,真是个惹祸精。杏不熟就偷杏,枣不熟就摘枣,跟家里头没饭吃似的,纯粹是糟蹋东西。让人家一天告八次状,比男孩儿都野。你可得好好管管。”
老郑应了一声,进了屋。
琼玉正趴在炕桌上,借着窗户里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在剪成方块的草纸上描毛笔字。老郑点着油灯,放在炕桌上,屋里顿时明亮起来。他拿起一摞写过的纸,看看琼玉描的毛笔字,点点头。
琼玉大叫一声:“爹!”老郑“哎”的答应了一声,本来想好要数落的话就说不上来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油纸包着的熏肝,递给琼玉。看着她津津有味的啃起来,自己在边上坐着,笑眯眯地点上烟袋锅吸烟。
天黑透了。郑婶收拾完酸菜,进屋给自己和闺女做饭。琼玉看见了老郑带回来的算盘,连忙拿在手里拨拉起来。郑婶儿看见算盘,又开始数落老郑乱花钱,尽买些没用的东西。“怎么,以后还要让你闺女去给人当账房呀?”
爷两个不理会她的唠叨。老郑拨拉着算盘珠子,嘴里念着口诀,教琼玉打算盘。
稀哩呼噜吃完了晚饭,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聊。
老郑开始给琼玉讲“二十四孝”的故事“王小驮妈”。郑婶在旁边插嘴:“你看王小多好呀。琼玉,长大了一定要孝顺爹妈,要不然人家会戳着你的脊梁骨骂你哩。”
老郑就跟郑婶唠叨:“琼玉长大了,让她干甚么去?”
郑婶说道:“她那么爱看戏,让她学唱戏去吧。”
“不行。唱戏太受罪了,咱琼玉可不能干那个。我思量着,过了年送琼玉到学堂去念书。”郑婶一愣,立刻出声反对:“女孩子家念什么书?看看街坊四邻,那些有钱的人家也没有几个送女孩儿去念书的。再说你哪能供得起?”
老郑寻思着说道:“念书的钱,紧点还能凑出来。琼玉能读书识字,以后不定能派上用场呢!一点本事没有,以后怎么养家糊口?咱这闺女得当男孩儿养。再说上了学也能熬熬她的性子。”
郑婶听了老郑的话,思量了一阵儿,不再说话了。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
清脆的童声流水一般的背诵着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嘱》。
任俊英一边在教室里走动,一边点头,不时拍一下在座位上挤眉弄眼的男孩子。
“琼玉,坐下。”任俊英说着。“你们呢?都背下来没有?王四虎,你来背。”
一个胖呼呼的男孩儿站起来,手掐着衣角,嘟嘟囔囔的背了一句就续不下去了。
任俊英叹口气。“是不是吃太饱了你们?今天下课,背不下来的都留下来抄写五遍,抄不完不准回去。看看人家琼玉,你们都是榆木脑袋不开窍?”
几个小孩在下面嘻嘻的笑了起来。任俊英无奈的叹了口气。
放学后。
琼玉缩头缩脑地趴在窗外,小声叫着教室里小孩的名字。
“王四虎、王四虎!”
王四虎扭过头,做个鬼脸:“老师不让走,让抄五遍课文呢!”
“快走,不是说好今天去打早上啄你的大公鸡吗?还去不去呀,不去我走了!”
“别急呀,我们走!”王四虎叫上另外几个小孩儿,偷偷的从后门跑出来和琼玉会合,几个人一溜烟跑了。
到了街上的一个长胡同里,早上看见的大公鸡早就没影儿了。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着再干点儿什么事。
“有了!”琼玉想起来:“槐花胡同的那棵柿树结柿子了,我们去够点儿下来尝尝!”
柿树是老李家的。栽在靠墙的地方,半边伸出墙外,上面果然结出了许多青色的小柿子。几个小孩儿摒住气,在墙根下等着,琼玉踩着王四虎的肩膀,一边抠着墙上的砖缝,一会儿就扒着了墙头。她探出脑袋往院儿里看看,发现里面没有人。回头打个招呼,慢慢的骑上墙头站起来,伸手去摘柿子。摘完就扔到墙外头,几个小孩儿在地上捡着。
一会儿,李婶儿来院儿里拿东西,一抬头,看见琼玉在墙上站着,一只手在那里够柿子。张口骂道:“琼玉!又来偷柿子了!你给我等着。”说完,扭头就去拿笤帚疙瘩。
琼玉看见不好,大声对下面喊道:“快跑,有人出来了!”下面几个小孩儿抱头鼠窜。琼玉蹬地从两人多高的墙上蹦下来,一溜烟儿跑了。
等到李婶儿追出来,胡同里已经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了。
日子过得飞快,一晃就是几年。
眼见着琼玉高小就要毕业了。这天下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