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此时,一路上象在荒野里穿行,车窗外满目萧条,冷气嗖嗖,光秃秃的树丫子呆立在铁道两旁,没有一丝生气。我看不到想象中的北国风光,不禁感到一种失落,只好蜷缩在车厢里,让咣噹咣噹的轧轨声拉着低垂的脑袋不停地晃动着。火车不时“晚点”,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过道里是寸步难行,大家只能用随身带的饼干充饥,却一滴开水也没有。大小便更是难堪,小青年憋得哭出来,有的用牙杯盛着再让同伴传到车窗口倒掉,女同志听说是用干毛巾去湿……,在那种环境下,谁也顾不得害臊了。
晃了三天两夜才踏上上海地面,大家象是从宠里被放了出来,说不出的畅快。出了站台,独自一人,我忽然觉得象掉进大森林里去了,分不清东西南北,尽管大街上人群如潮,车辆如涌,却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凭经验又想抓一张市区地图,却买不到,只好不停地问警察,象走迷宫似地费了不少劲,才找到接待站住下来。
在上海,望着川流不息的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从接待站到外滩,从外滩到南京路这一带上上下下地游逛,不敢贸然跑到更远的地方,也就看不到更多的什么,我有点失意,也许过去把上海想象得太美好太神秘了,但确实是许多游览场所都关闭了。当时的上海是“一月夺权”的发源地,最最最“革命”的,不象广州还生长着“资产阶级香花异草”,那里的文化公园晚上照样有娱乐活动。在上海只看到举着红旗,高呼口号的游行队伍,几乎每天都有,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的。
不久中央关于停止“串联”的通知下达了,“红卫兵”不能再免费乘坐公共汽车。于是住了几天,我就决定离开。
在上海坐火车一样艰难,车站里到处都是等待上车的“红卫兵”,光排队得花上一整天时间。我孑然一身,没有同伴替换,如果跟着排龙队就一步也走不开。好在单枪匹马,别人肯相让,我到队伍前头找闽南同乡。在外地只要方言相通,便一见如故,很快在上车时让给我一个位置。
中途我在杭州作了短暂停留,到西湖边去观光。那是个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虽是冬天,树叶落尽,湖边垂柳施展不出迷人的丰姿,水中荷花也早已枯萎,看不到笑容相迎的脸庞。我仍感到她清秀和霭,恬静诱人,那山那水,那古迹风光,令人觉得她的装束一点也不夸张,朴素可爱。从爱护自然真实出发,对她难免多情,连那里的女孩子也个个婀娜多姿,让人想念。
从杭州又拐到南昌,那是“八一”起义的圣地。江西省又是革命根据地,炫耀最多的是一些有关革命的旧址。然而大街上却意外地见到不少衣衫褴褛的乞丐,使人很难想象这是最早革命的发祥地,也不懂当初革命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改朝换代”吗?
回到福州,一下落入三叔父的褓襟,行动受到限制。他对我关心备至,处处包办,生恐我在福州城迷失,不敢让我到处去闯,光每顿要按时回去吃饭,就有些为难。我只好象作客一般,规规矩矩,也就感觉不到还有值得留恋的。
2月21日回到家里,经历55天的“长征”结束了。家里人正焦急地盼望着,不知我的去向,又听到传言,“红卫兵”在“长征”途中病死不少人。我这一回来,大家简直象看到我从死人堆里走出来一样高兴,全都围过来问长问短。我爽朗地笑着,把沿途搜集到的一大堆毛主席像章,分散给大家。
回想起来,要不是“文革”搞所谓“串联”,一个小学教员哪能有机会到外地去参观游览,虽说没有干一番大事业,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还是得到一次难得的锻炼。见多识广,思想境界开拓得更宽,再不愿去作那种无谓的争斗。我心里感到从没有过的充实和富有力量,觉得在这混乱的环境里,我不比那些身居要职的人更无能。
1967年在元旦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鼓动下,上海首先刮起“一月风暴”,夺走市政府的权。接着波及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进行“夺权”。但是有“夺权”,便有反“夺权”,人人都打着捍卫毛主席的旗号,认为自己手中有真理。这种斗争起初还限定在口诛笔伐的“文斗”,很快就演变为刀枪相向的“武斗”,等于在全国进行一次全面的内战。
这时,不光学生组织“红卫兵”,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社会各阶层都组织起各自的“红卫兵”,可谓山头林立,都自称是最最最“革命”的。互相却在造谣、污蔑、攻击、陷害,为了一个“权”字进行你死我活的相拼,把人世间一切恶浊的行径都表演出来。一派人对另一派人实施残酷镇压,一心一意要将对手从地球上给清除出去。我有一位朋友在厦大读书,曾是一派“红卫兵”勤务组的头目,在一次“事变”中被对方捉拿,遭到严刑拷打,关在私设的牢房里整整一个月。后来在一位“地下群众”解救下逃出来,躲在家里养了一个多月的伤。当他告诉我这一切的时候,当初那股“捍卫”的革命热情,早已被“想不通”重重地掩盖了。
青年学生被激励着去冲锋陷阵,他们确实代表着一股新生的力量,代表着勇敢和无畏。他们中有一大批默默无闻,被人瞧不起的人闯出来,露出头角,成为轰动一时的“英雄”。许多人对这些蹶起的人感到惊讶,以为过去根本看不出他们有成为“英雄”的一天。有的在背后哼着嘘声,以“英雄”的过去说明他们只是巧合,忌妒他们的走运,预测他们可能失败的下场。殊不知时代的英雄在不露声色的时候,是看不出有独特的一面,还常常被人埋没。真正的勇士在时机未到之前也总是深藏大志,隐若计谋,并不企图让人知道他是可以大有作为。但他们始终在不懈地努力,一旦时机成熟则全力以赴,顶天立地。那种古代“匹夫之勇”和单有舍身精神的“义士”,都不配做当今的英雄。平时“红”得发紫的人已毫无作为,也许是太满足,养胖了身子忘了翅子的作用。而受压抑的人却不停地在煽动翅膀。到了一次想象不到的暴风雨降临时,前者的翅子经不起狂风吹折,只好躺在地上喘粗气。后者的翅膀却强壮到可以跟风暴争斗,可以凭借狂风的声势舞出种种惊险的动作,让岐视过他们的“红人”抬起头来呆呆地瞧着。所以对人切不可过于附骥仰望,也不可露骨岐视。人各有千秋,漫长的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机会太多,料想不到的事会随时出现。各人的命运不会总是如此,历史的规律可以预见,个人的轨迹很难断定。尤其是一个处在生命力最旺盛时期的人,他的智慧和精力是无穷尽的,一旦环境适宜,便会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来。
对勇敢的“红卫兵”小将,我是寄于同情和支持。虽然他们当中也有“野心家”和“投机商”,但更多的青年学生表现了时代的精神,在大风大浪中显露聪明才智,有的为此献出生命。我有一位亲戚的儿子,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在校品学兼优、出身单纯、按当时的标准,前途是无量的。可是“文革”一来,不但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还在一次“夺权武斗”中,因进攻对方“据点”,不幸触电身亡,成为他们组织的所谓“烈士”。也许他至死仍以为是在为“真理”,为“革命路线”而献身,是光荣、是值的。可是,除家人要为他凄然一辈子,熟悉他的人感到惋惜,至今还有谁记得?
这些天真的“红卫兵”小将就是这样被人拿来当枪使,成为不同派别撕杀的工具。一旦胜利了,他们就被放到应该去的地方。最后成果落在阴谋家和政治上的扒手手中。那些人在趾高气昂,称王称霸,在人肉宴席上欢庆他们的胜利,也同时准备对反对派施展更残酷的报复。正直的人们只会皱眉头,路见不平的也坐在家里喘粗气。许多人后来都眨巴着眼睛问:“难道这就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吗?”
如今,“文革”早已过去,当时简直象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突兀而来,凶神恶煞,把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的道德,信仰全都毁坏。历时十年,震得民心、党心全乱了,只留下一堆烂摊子。后来都说是一场浩劫,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当时却认为成绩“最大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最小”。提起“文化大革命”就象是又一次盘古开天地,伟大得不得了。歌颂的诗歌,赞扬的文章,比稻田里的谷穗还多上几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