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国愿附此意。”
这三国已经站到了赵胜一边,魏冉虽然模棱两可,但意思也是一样的,邹衍偷偷的注视着各国执政相互迥异的神情,忽然没来由的轻轻叹了口气。
…………………………………………………………………………………………
所谓合盟本来就是个提前的“分赃大会”,借齐国的罪名各国一同发力,名正言顺地占领一些齐国的地方,以此增强自己的国力。不管是大义凛然也好,内心黑暗也好,这样的会盟根本不可能完全调解清楚各国之间的矛盾。不过韩魏楚赵只要解除了后顾之忧,全力参与合纵已成必然,不管邹衍怎么想,魏冉怎么想,至少赵胜这次挑事的行为再加上魏齐胡搅蛮缠的打脸确实起到了促进合纵的效果。
兵贵神速,此次合纵与以往山东各国合纵攻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能给齐国筹谋的时间,齐国分兵占据宋国,如果等他把宋国的问题解决清楚,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合纵六国的时候再出兵,恐怕黄瓜菜都凉了,所以外黄盟会之后没多久,各**队便开始了调动,燕国车步军五十万,骑军六千迅速南下直插麦丘(今山东省商河),并奋力与各国联军汇合,与此同时韩魏赵秦各国分别出兵十余万不等,同时向济水之西阳晋(今山东郓城境内)至高唐(今山东高唐)一线推进,楚军十余万人则北推至城父(今安徽省亳州)一带分散齐国兵力,而赵国廉颇一部人马则趁机南下攻打灵丘,准备为今后北上占据河间扫清背后的阻碍。
军队已经出动,相聚在外黄的各国执政的任务却依然没有结束,大营一拔,顶风冒雪的便赶赴了卫国濮阳,在各国迅速赶来的后勤人员的支援之下,坐镇第一线后侧就近与前阵军马保持联系,以保证攻齐后顾无忧。
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灭宋之后自信心爆棚,在苏秦撺掇之下一口回绝了魏国对定陶、楚国对淮南的暗中求取之后的齐王突然发现捅了马蜂窝,顿时乱了阵脚,除赶忙命令留在宋地的大将田触即刻北上济西整备军队御敌以外,又慌忙召见苏秦即刻面君。
然而齐王的使者终究晚了一步,原先信誓旦旦要为齐王鞠躬尽瘁的苏秦居然在这个时候不辞而别了。齐王闻讯之后忽然醒悟,连忙派人四处大索,两天之后才将乔装打扮逃到昌国邑,准备暗中西渡济水与攻齐联军汇合的苏秦逮了回来。
苏秦叛齐的行迹已经败露无遗,齐王还能做什么?暴怒之下一道命令发下去,可怜一心向燕的苏秦便在临淄街头被活生生的五马分尸,再也看不到燕国大仇得报的那一天了。
杀苏秦只能解心头之恨,渐渐汇集济西的伐齐联军依然无法退掉,齐王此时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了,虽然已经委派田触防守全权,但还是一天数令的遥控指挥集结在济西的数十万齐国大军。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田触深得匡章传授,打仗的能力自是不弱,但正因为他是匡章的门徒,在此时却成了束缚他运兵的最大一条绳索。当他匆匆赶赴济水东侧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齐军大营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高唐都将军田畴连忙将他接了进去,屏退随从以后二话没说,先把一大摞齐王催战的文书拿了出来。
田触这几天一直在昼夜不停的赶路,尚未喘一口气就看到这些东西,顿时全懵了,迅速翻看了一边,立时下意识的问道:
“怎么这么多?”
“大王天天催,天天催,最多的一天便是三份诏命,也不管将军到没到只管让咱们出兵御敌。将军,军阵尚未调防完毕,这仗可怎么打呀!”
田畴是田触的亲侄儿,一步步从下层军校爬上高唐都(齐国五都之一)将军的高位,除了他是齐国宗室的原因以外,另一方面也跟田触有很大关系,所以田触既是他的上司,也是他的叔叔,更是他的主心骨,如今田触终于到了,田畴心绪一松,想到这些日子所受的委屈,说出话来干脆带上了哭腔。
田触根本没想到齐王会是这么一副火烧屁股的架势,顿时皱起了眉头,又被田畴的哭音儿搅得实在心烦,登时微微一怒,低声喝道:
“哭什么!你还有点大齐将领的样子没有?军阵之上若是如此懦弱,不要怪老夫无情!”
田畴被田触吓得一哆嗦,嗓子眼里立时顺溜了,低声接道:
“将军还没仔细看大王的诏命,大王如今已经急了,诏命一天比一天严厉,今日早上刚刚到了一份,说是贼军若是越过高唐一步,自将军以下主将尽皆诛灭三族,而且还不让上折辩奏。将军,若是按大王的旨意去打,咱们哪里还有一丁点的退路?”
“什么?不许辩奏!”
田触陡然一惊,下意识的扫了田畴一眼,愣怔了片刻之后才说道,
“大王这是让苏秦惹毛了,本将师从匡子,估计大王这是对本将不放心……不行,不论大王如何说,这辩奏也是一定要上的。”
田畴眼珠一转,忙凑近了低声说道:“将军,末将看咱们倒不如不去理大王怎么说,按自己的法子只要能退敌,大王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你是让我逆君么!”
田触猛地一捏手中丝绢密旨,登时向田畴望了过去。田畴被他严厉的目光吓了一跳,哪里还敢再说话。就在这时军帐外忽然呼声大起,伴着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有人高声喊道:
“大王传旨,触子将军速速拜接——”
“唉,苍天当真要亡我大齐么……”
田触听着那越来越近的喝声,顿觉一阵无力,只得懊恼的闭上眼,紧紧的咬着牙关垂下了头去。
第一百四十一章济西之战
历下邑,春秋时称泺邑,约建于齐桓公时,因傍于泺水(即今济南趵突泉)而得名,春秋末改称历下,城郭建于济水之侧,管辖两岸大片土地,是齐国高唐都重要城邑,据济水而成为国都临淄的屏障,同时也是临淄的西方门户。
伐齐联军与齐军决战的战场就在这里,他们之所以能毫无阻碍的攻到齐都“大门”之前,最需要感谢的还是那位被齐王车裂于临淄的苏秦,经过苏秦这些年的运作,齐王对燕国几近于不设防,再加上年前灭宋之战齐国从各地抽掉了近半的兵力,齐燕之间更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力量,燕国突起全国之力一举攻齐,再加上赵国攻打灵丘的牵制作用,齐国在猝不及防之下,济水之北很快沦入了燕军手中,再加上赵魏韩秦各国牵制,等齐国匆匆聚齐数十万军队冒着严寒向北开拔之时,也只能在济水一线与攻齐联军对峙了。
建丙月(农历正月)初七,天时渐已入春,但凛冽的朔风之下,四野依然是一派天寒地冻。茫茫的荒原之上到处都是伐齐军队的营帐,望不到边际的大营之中,处处可见鹿砦、战车、四处奔突的兵士,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一道已经封冻结识了的小河沟边上,联军上将军屈庸在寥寥十数名护卫兵士的保卫之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布满冰碴的河岸上快步向前走着,而在他身旁并肩而行的则是赵国将军乐毅。
此时乐毅刚刚到达历下济西不久,手下所率三万多军队刚刚安下营寨,他便被老朋友屈庸死拉硬拽地拖到前阵上去看地形了。
乐毅和屈庸确实是老朋友,当年乐毅还在赵国做大夫时,不得志的楚国偏支宗室屈庸前往蓟城赴燕王黄金台之邀,路经邯郸时恰好与乐毅结识,两人一见如故,屈庸便在乐毅家中住了许久,经过几番晤谈彼此引为知己,虽然两个人都只是二十多岁的大好青年,却依然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当时恰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国力中天,赵国文有肥义、楼缓、仇液,武有牛翦、赵固、赵袑、许钧,可谓人才济济,像乐毅、赵奢、廉颇等人这种年龄、这种资历根本连号都排不上,所以屈庸很是替乐毅叫屈,一直到离开邯郸继续上路之前都在劝乐毅和他一起去燕国,后来见乐毅抱定了在赵国发展的信念,也只能互道珍重、洒泪而别。
再后来屈庸在燕国得到了燕王的重用,而乐毅却因为沙丘宫变逃离赵国,境遇可谓是天差地别,直到赵国李兑当权以后屈庸才再次得到了乐毅的消息,没用分说便遣人携书邀请乐毅赴燕共辅燕王。赵胜第一次去邯郸的时候乐毅正好下定了赴燕的决心,正在劝说好友赵奢,要不是被赵胜“搅了局”,此时乐毅已经是燕国将领了。
虽说没能同殿为臣,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