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大汗尊贵的客人。苏谒当然不会抱着什么美好的愿望去改善邦交,他要做的事情恰好相反,不给狐兰下点儿绊子他就不叫苏谒了。

苏谒深通迂回之道。在他到来之前,一大堆谣言就在以斯帖汗的王庭中流传——狐兰招兵买马,自立为汗,觊觎大汗之位,欲图不轨,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勾结敌人,保存实力,一心造反等等等等。

仅仅凭借谣言当然是不够的,苏谒还要再加上一把火,将狐兰当初送给自己的重礼转送给了以斯帖汗最宠爱的阏氏,发动了枕边风攻势。于是在王庭内外上下一致整天都是狐兰这个不好,狐兰那个不中的议论声。添最后一把柴火的是狴沙,这位昔日的迷齐第一勇士并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辈,狐兰在决斗中打得他一只耳朵完全失聪,夺去了他全部的荣耀,让他只能象野狗一样逃回来,这一切他都要加倍的讨回来。仗着以斯帖汗的宠信,王庭里对狐兰攻击最力的就是这位老兄。以斯帖汗终于发怒了。这时候阏氏献计,召回狐兰,用自己的亲戚狴火鲁(这位老兄在连山口战败后逃到王庭,靠枕边风重新获得了信任)代替狐兰。如果他奉召回来,那么就近监视他;如果他不奉召,那么肯定就是想造反了。

以斯帖汗立即命令狐兰回迁至迷齐,所得库胡之地尽数交给狴火鲁。狐兰自然不肯。于是叛徒的帽子毫不迟疑地落在了他的头上。迷齐大汗大为震怒,调集十五万大军亲征颜烈城。狐兰辩解无效,只好整兵迎战。这次好运气没有站在他这一边。第二次颜烈城之战,狐兰部大败,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逃入库胡境内,依附于自己的老对手折里带。

折里带本就是雄心勃勃,胸怀大志,无奈先在云西吃了大亏,后来又被狐兰欺负,手下兵将凋零,此刻见老对手狐兰势穷来投,大喜过望。两部合兵,休养一阵之后出兵击败狴火鲁,重夺颜烈城。以斯帖汗再以大军来征,于是爆发了第三次颜烈城之战。这次战役狐兰正面迎敌,激战方酣,折里带率部从背后发动掩袭,乱军中狐兰部将野利斯射死以斯帖汗,王军大败。狐兰仍在颜烈城设牙帐,迷齐诸部相继来投,随着实力恢复,狐兰渐渐不将折里带放在眼里。折里带暗自恚恨。其后不久,因狐兰暗地里招诱库胡人部族,引起折里带的强烈不满,连夜引军去。两军自是交恶。以斯帖汗战死不久,其子伯颜自立为汗,起兵与狐兰征战。而引军西归的折里带也不消停,很快就被卷入了争夺库胡汗位的战争中。迷齐、库胡两国此番大乱,持续了将近五十年。

“自是库胡、迷齐势衰,自相攻伐,无日而已……其后虽岁以小股入寇,皆不敢深入,边将足制之……国内乱,延边诸部争请附于云西……仅圣武二七三至二七四年一年间,云西收编羌胡部三万户,口十万,牛马驴骡骆驼等数十万,羊百万数……云西都护散迁之于内地,咸收其精兵良马,其势益强……云西都护数出兵,联弱击强,诸胡仰之,附者益众……二七四年,于曲金湖筑繁恕、曲金二城,置六县三十千户,分兵驻守,遣刘衮主持修筑千里长城列障,连系修葺周置诸烽燧列城,遮断阿连赤山与迷山隘口,设蓝、有庆、系卢三关,各置军屯兵若干。二城三关长城之设也,内地二十年不闻边警。(吴)忧得以专意南向……”(《周史九十六卷上列传六十六北域志》)。

第二节 远计

远在云西的吴忧调回席方并非出于对迷齐人的什么好意,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莫湘礼送迷齐人出境时候就收到了吴忧的紧急传警——云州刺史张瑞符趁云西军队尽数远征漠北,召集火壁城巴秃颜、铜川张锐、归宁朱耀,并从圣武关守将胡斌那里借来一万士兵,一起出兵,“收复”云西诸城。

朱耀率五千军取宁远,巴秃颜以五千军取兴城,张瑞符与张锐合兵五万取沃城。如果计划成功,云州军的控制范围将扩大五百里,唐公一定会满意的。张瑞符如是想。

云州忽然出兵把吴忧吓了一跳。因为先前吴忧与张静斋有密约,并且迎娶了张颖,两家实际上是处于联盟的关系的,所以这几年双方基本上都相安无事。也因此张静斋攻略徽州时从云州抽调了大部分精锐部队,以吴忧看来,云州四城的几万兵马不过是能够自保而已,现在居然敢主动构衅,当真是出乎意料。见惯了库胡迷齐人动辄十万二十万人的大阵仗,张瑞符一个文官领兵的这么五六万人马还真没放在吴忧眼里。

“张瑞符,云州长水人,唐公静斋族弟,好击剑读书,尝以千人随唐公起兵,有大志,善筹谋,数有建策之功,唐公入圣京,瑞符以功授铜川太守,为政二年,有令名,迁云州太守,值云州刺史张基盛病殁,瑞符再迁云州刺史……”《周史》不管吴忧怎么看不起张瑞符,六万训练有素的云州兵马也够他操心的,吴忧不止一次吃过云州兵的亏,对于云州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忌惮的。更何况张瑞符时机挑选得太好,席、莫、哈诸将统兵在外,吴忧手里最后的五百骑都借调给了莫湘,后来追随哈迷失出塞征战。吴忧现在手下只有十几个亲卫,形势竟是比狐兰率迷齐人大部入侵更加严峻。只是吴忧现在家大业大,云西七城,千里之地,尽够他回旋的战略余地了。

宁远有一个善守的陈晟,在兴城,莫湘留下了诡诈善战的罗奴儿,虽然兵力单薄些,但吴忧并不太过于担心,两员良将加上完备的城防工事,这两城虽然进取不足,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有进攻沃城这一路,其人数既众,目标也明确,吴忧现在没办法对付。只好一方面急调莫湘、席方率军回援,一方面召集自己的文武僚佐商量对策。

对陈笠而言,来到云州之后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他目不暇接。躲在草庐之中指点江山是惬意畅怀,真正时刻面对一场场生死危机又是一种感受了。生存的紧迫感扑面而来。现在他能够理解,吴忧能够在云西闯下偌大名头,至今屹立不倒,付出了多少鲜血和汗水。

“此战一开,圣武关以北就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吴忧似乎并没有将眼前的危机当成一回事,他想的更为深远。陈笠从他眼中看不到一点畏缩,吴忧双目神采湛然,跃跃欲试。即便吴忧几个亲卫也是毫无惧色。陈笠不禁感叹,云州不愧是与灵州齐名的出天下精兵之地,只看吴忧部下将士就可见一斑。

“主公,如今我大军在外,即便莫将军回师,兵力也不过云州军的一半,若等席将军领军回国,还需数月,杂胡义从经过两次征调,战士已然不多,若是强行征调,只怕变生肘腋。沃城新残破,不足备御。为今之计,不如暂避云州锋芒,将行辕迁至小月氏城。”陆舒躺在担架上来提建议,吴忧也不禁动容,陆舒长长地喘了口气,又道:“莫将军大军屯于小月氏,兵马粮草齐备,倚城而战,未必怕了云州军队。再者,张氏现在精兵尽集于徽州,未必有意在云州启衅,只要主公上表让之,唐公必使人撤云州之兵。是以敌军行险贪功,其势汹汹,却必不能久持,请主公深思之。”

吴忧颔首不语。陆舒的应变举措不能说不恰当,只是太保守了些,只是等待敌军兵疲力尽,抑或是张静斋发慈悲撤回兵马,这不符合吴忧一贯的用兵方略。更何况,吴忧还有私心,自从攻灭宁氏,他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一统云州,只是仰仗张氏支持还多,又苦无开战的借口,如果这次能趁机歼灭云州军主力,那么在张军主力回师之前,云州四城必将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只是这种意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何况云州官军不同于迷齐人,张家挟持天子,擅专征伐,名正言顺,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若是引动张静斋以大军精锐来讨伐自己可就太不划算了。云西底子太薄,还没有与张静斋抗衡的实力。

吴忧没有说话,一旁倒是急了曲幽之,他年龄虽然不大,这几年跟随吕晓玉阮香等人,每日接触的便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论见识他远胜过同龄人,听了陆舒的话,曲幽之道:“师父,此策太缓,将希望寄托于张静斋命令张瑞符退兵,变数也太多,而且如果我们不能狠狠教训一下云州军队,只怕张静斋也乐于看咱们的笑话。更何况,云西现在哪一寸土地不是一刀一枪拼回来的,指望别人的仁慈,不如靠我们自己。”

吴忧激赏道:“此言甚壮!然则可有策退敌?”

曲幽之看了一眼陈笠道:“子鱼先生久负盛名,必有建策,小子就不现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