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人物故事:白话三国志·上中下 作者:'晋'陈寿 译 王静芝等
出版说明
一、历史的每一瞬间都包含了无穷的过去,“即使那些宣称要与自己社会的过去做彻底决裂的革命者,也难逃过去的掌心”。故有言:对过去无知的人,命中注定要重复其错误。
二、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虽多有磨难,然传承有续,生生不息。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内忧外患的逼迫促使有良知的国民苦苦求索强国之道,自器物始至思想文化而终。于是“冲决”旧文化之“网罗”为时人所激赏,意在与“腐朽”的传统决裂而自新。这一思想理路成为近代以来思想界最为清晰的脉络。因之,五千年有续之文明产生了明显的断层。时至今日,对待传统,赞誉者有之,诋毁者有之。但二者皆应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上方才对现实有所助益。这也正是本套丛书的旨归:希望对读者切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所帮助。
三、要想真正了解传统,则必及原典。然而对当下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多数原典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无法读通的。因此,原典的“白话语译”就成了传统文化普及所绕不过去的工作。鉴于此,我社推出这套《历代古籍白话语译系列》,计划涉及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文学、科技等各领域。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四、“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对个别原文规模已经很庞大,文白对照可能会在定价和阅读上给读者带来不便者,我们会在白话语译版之外,另行出版白文本,以供读者对照阅读。
五、整套丛书以“完全尊重原文,只作文字上的传译”为宗旨,并不作史学上的解释,更不作史学上的考订。除对人名、地名、个别版本差异略作说明外,皆不另做注释。译者皆为本领域学养深厚之专家,译文古朴与通俗兼备,深得严几道首倡“信”、“达”、“雅”之要务。
新世界出版社
二○○八年三月
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序
晋人陈寿撰《三国志》,是史学名著之一。读史的人,于正史必先读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这几部书于史料、创例、文笔,各有其超越之处。而《三国志》一书,更因罗贯中所作小说《三国演义》的普遍流行,为大众所关心。
《三国演义》一书的写成,其基本资材是一部《三国志》,另外参考若干其他资料,加以演义。罗贯中会穿插、善编造、精于描写、擅刻画人物,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令人喜爱的历史小说。这部历史小说,贵在虽经演义而根干不违史实,只在枝叶上铺张,而使读者留下概括的历史印象。因此,也会使读《三国演义》的人,想到陈寿的《三国志》,很想读一读,以便和演义对照一下。这当然是很有趣的。
不过,《三国志》是一部正史,是用文言写成的纪传体,读起来当然不如读《三国演义》那样方便容易。因之虽有许多人想读《三国志》,往往因文字上的滞碍而减少了兴趣。乃致想读的人很多,而真正读下去又颇为费时费力。
台湾国家出版社有鉴于此,遂想到白话本《三国志》的出版。这一部《白话三国志》,是由我和林明德、黄湘阳、李毓善、吴颐平、傅试中、王金凌、包根弟、汪惠敏、王初庆、齐晓枫、王令樾等十一位教授分别担任译述的工作。
关于将文言译成白话的工作,说起来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这十几个人,屡次###商讨,如何求其工作顺利,如何能使多数人合作的结果体例划一,如何尽量使译文流畅,而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产生错误。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几项原则:
第一,《三国志》是一部正史,它本身负史学责任,我们只作文字上的传译,将原作的文言翻成白话,换而言之,我们只能作文言翻成白话的工作,并不作史学上的解释,更不作史学上的考订。
第二,为了使读者对地理的容易了解,比较重要的古代地名以括弧文字注明现在地名;这一注明,并不是历史考订,也不是每个地名都加注明,大致根据地名大辞典,我们为读者服务,代为检出注明而已。如其中仍有待考之处,则不是我们的学力能做到的事,也不在翻白话的工作范围之内,我们也不敢多作。
第三,关于年号,为使读者易于了解其时间先后,用括弧加注西历纪元年数。但可依前推定者,亦并非每年都加注明。有的便省略括弧文字,以免浪费篇幅。
第四,关于译文,应该求其成为一篇白话文,不必为了原作的字句繁琐或用典而加上累赘的解释文字。也不必为了原作句法太简,而使翻译字句受到拘束,乃致语意不明。
总之,为了行文的明顺,也可以直译其字句,也可以意译;但总以能直译而文字畅达为主要目标,不得已时才酌加渲染,求其义明辞顺;希望与《三国志》原文对照参读,字句相寻,不失原义。*(原台湾版《白话三国志》无陈寿原文,为方便读者计,将原文与白话文一一对照编排。——本社注)
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一部《白话三国志》,就是由陈寿已写好的一部史书译述出来,由文言变成白话;这部《白话三国志》,当然不能取代陈寿的《三国志》,也不能供史学家作任何用途。这部书只能供广大读者阅读方便,不必读《三国志》原文,也可窥知三国正史的记载;这部书也能帮助读《三国志》原书的人,作为文言对照之用,以增高阅读古书的能力;至于多数人读过《三国演义》,因而想参照一下正史如何记载的,这一部书可以给予相当满意的答案,这里有每一个三国重要人物的传,译成白话以后,有如三国人物故事。读了之后,更可以了解罗贯中如何据此穿插演义而成为精彩的小说了。
古书今译,是一个新兴的写作,究竟如何译法才算最好,今日还找不出定案。我们十几个人作这一工作,仍在边作边摸索之间,所译有所不妥,自在意中;台湾国家出版社主人催稿甚急,匆促有错,更所难免。尚望博雅君子,不吝赐教。
王静芝于台北茂庐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简化字版弁言
历代的正史,连绵岀中华民族自黄帝以降数千年来政经文化沿革的轨迹,对于这些历史的资产,无论吾人视之为传统的菁华抑或“酱缸”,对于没有机会涉猎这些史书的内涵者而言,终究是人云亦云,徒为耳食而已。尤其在价值体系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今,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先将过往的得失厘清,以为立足之基础,是难以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是以远在1923年,当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周刊》上发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时,在“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二十四史条下中谓:“《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述,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并将之列入“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然而随着时空环境之变迁,对于浩瀚的经、史、子、集的原始文本,现今有不少年轻的朋友因为不易克服其间的文字障碍,而将之视为畏途,也是在推广传统文化时必须面对的课题。于较常用的文献,坊间流通的白话语译本颇多,水平参差不一。于是在1979年,台湾河洛出版社负责人许仁图为普及文史知识,师法台湾商务印书馆邀请学术界之专家以白话语译经部典籍之方式,聚集十四所大学院校六十位教授,刊行了《白话史记》,颇获好评。次年,又与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所合作,在当时的系主任兼所长王静芝教授主持之下,邀集系内十二位教师,规划《白话三国志》的编译工作。
其后,河洛出版社在经营上出现危机,难以为继,将其刊印书籍之版权一一释出,《白话史记》由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