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塔木德智慧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超越从前的自我


超越从前的自我

《塔木德》说:“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优越;超越从前的自我,才是真正优越的
人。”
在生活中,有些人成就不大,不在于智力不够,而在于没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和谬见;
只有不断向自己挑战,认真对待自己的心理障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许多人不敢超越自我,常常是因为自卑心理在作怪。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
各样的人身上,比如说,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往往容易产生“
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经过
奋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但总担心“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
渺茫、怨天尤人的哀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一去不回头,往往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和生
发出红日偏西的无奈……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
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
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从而离
成功的道路越来越远。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
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又说:“自信是英雄主
义的本质。”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
道理的。确立自信心,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人们常说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既表现为如实看到自己短处,也表现为如实分析自己的长处
。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似乎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
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
。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
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
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
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
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自己给自己发锦旗,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培养出像阿
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人生战场上的真正赢家们目标远大,目标明确,他们追寻生命的真谛和超越自我。他们能够
把生活的各个层面融合为一体。为了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不仅剖析自我,而且爱从大处着
眼,展望生命的全貌。



善于施舍,善于募捐


善于施舍,善于募捐
《塔木德》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某个地方有一家很大的农户,其户主被称为当地最慈善的农夫。每年拉比都会到他家访问
,而每次他都毫不吝啬地捐财献物。
这个农户有一块很大的农田。可是有一年,这个农夫遭到了风暴和瘟疫的袭击,所有的农田
和果园都遭破坏,全部牲畜都死光了。债主蜂拥而至,把他所有的财产扣押了起来,最后只
剩下一小块土地。可是,他却说:“既然神赋予的东西,神又夺回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
”他泰然处之,丝毫没有怨天尤人之意。
那一年,拉比像往年一样,又到农夫的家,见他家道中落,拉比们都对他表示了同情,也无
意再请他捐献。这位农夫的太太说:“我们时常为教师建造学校、维持会堂,为穷人和老人
捐款,今年拿不出钱来,实在遗憾。”
后来,夫妇俩觉得让拉比们空跑一趟,于心不安。便决定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地卖掉一半,捐
献给拉比。拉比非常惊讶,并且感激不尽。
有一天,农夫在剩下的半块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他手忙脚乱地扶起耕牛时,却在
牛蹄下发现了宝物。他把宝物卖掉后,又过上先前的富裕生活了。
次年,拉比们又来到这里,去了农夫原来的家,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附近的人告
诉他们:“农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面那所高大房子,才是他的家。”
拉比们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向他们说明了近一年发生的事,并总结道:“只要乐于行善
,它必定会倒过来,这就是捐献的利润。”
据一位拉比说,他常在募捐时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每一次都获得成功”。
犹太民族确实是一个善于施舍的民族,他们并不把施舍当作一种“行善积德”,而认为是在
履行一种“公共义务”。
犹太人不但乐于施舍,同时也善于募捐。
1967年的“65战争”爆发的那天,美国犹太组织在著名宾馆华尔道夫·奥斯特里尔旅馆举
行的一次聚餐会开始的15分钟里,每分钟得到100万美元的捐款保证。
在这一天,芝加哥募集到250万美元,亚特兰大募集到100万美元以上。
在这为期6天的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星期内,美国犹太人的以色列紧急基金募集到9000万美元
。
1973年的10月中东战争期间,美国犹太组织募集到1亿美元。这一年中,美国人捐献了477
47亿美元,购买以色列债券超过5亿美元。
以色列建国头10年中,光从美国犹太人那里得到的捐款就达14亿美元之多。近年来数额更大
,正常年份约为每年5亿美元。
犹太组织之所以能募集到那么多的捐款,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一点是,犹太人把
慈善捐献看作一种纽带,一个连接中心,一个散居共同体的会聚点。随着近年来纯粹宗教性
质的热诚之下降,募捐越来越成为犹太人与犹太共同体归属关系的唯一媒介,对于以色列之
外的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募捐作为一种犹太传统教育,可以有效地加强犹太人的民族认
同感,靠着这种认同感,散居的犹太人自己就可以使犹太民族延存下去。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犹太机构在募捐时采取的方式,就很有自己的特色。
美国犹太人联合募捐会的前任主席、以色列的犹太代办处的筹款机构负责人保罗·朱克曼曾
作过一番经验之谈,很能体现犹太人募捐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个人永远不应该单枪匹马地去募集一大笔捐款,这是一条公认的原则。要拒绝一个人,
特别是一个朋友或邻居,那再容易不过了。如果两个或更多的人一起去,这就不是一个犹太
人向另一个犹太人索取礼物——这是整个共同体,是犹太民族在这样做。”
“如果一个全美犹太人的领导人,一个以色列的领导人和一个受人尊敬的当地犹太人的领导
人都去拜访他的活,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全世界的犹太共同体去拜访他。”
因此,即使募捐时不能不谈到钱,但决不会光是谈钱。犹太组织的代表常常谈及如何改变人
的本性,并将捐款者看作共同体的宝贵财富。
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犹太人特有的那种将事物赋予超越意义的智慧。借助于
这种方法,犹太民族获得的不上是捐款,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的宝贵财富”:即使他
原先不是“财富”,在捐出财富的同时,也成了“财富”,成了一个有民族认同感的犹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