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
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
犹太商人认为,判断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
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要想赚钱,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
要想赚钱,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
《塔木德》上说:“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
犹太人有个规矩,安息日不能工作,只能在家虔诚休息,学习典籍。可有个别商店的老板却照常营业,亵渎了安息日。一次讲道时,拉比对这样的店主大加挞伐。可是,礼拜结束后,亵渎安息日最甚的一个老板,却送给拉比一大笔钱。拉比非常高兴。
到第二周礼拜时,拉比对安息日营业的老板指责得就不那么厉害了,因为他指望这样一来,那个老板给的钱会更多一些。
谁知结果一个子儿都没拿到。
拉比犹豫了好一阵子,鼓足勇气来到这个老板家里,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只有我一个人开店,生意兴隆。而你这次说话一客气,恐怕下周大家都会在安息日营业了。”
消除一切竞争对手、彻底垄断市场,这始终是商人的理想环境。
垄断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但对犹太商人来说,政治手段是不现实的。在犹太商人看来,最有利的垄断局面是别人都囿于种种非理性的成见或因害怕冒险等而不肯或不敢介入之时。这种时候,市场回报很高,但垄断局面的维持却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五、《塔木德》的生活智慧——努力弥补或回避自己的弱点
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
《塔木德》说:“能够得到的东西,才有价值。”多数犹太人往往更注重实际,而不是像其他某些民族那样喜欢好高骛远。
奥地利的硝烟散尽之后,皇帝想要犒劳那些在战役中英勇无畏的不同民族的人们。
“说出你们的愿望来,我将以此奖赏你们,我的了不起的英雄们。”皇帝说。
“把波兰归还我们吧!”一个波兰人嚷道。
“它是你们的了!”皇帝应道。
“我是个农夫,给我土地!”一个可怜的人叫道。
“土地是你的了,我的孩子!”
“我想要个啤酒厂。”德国人说。
“给他一个啤酒厂!”皇帝下了命令。
然后轮到了一个犹太士兵。
“你呢,年轻人,你想要什么?”皇帝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问道。
“如果能够的话,陛下,我想得到一条非常漂亮的青鱼。”犹太人怯生生地嘀咕着。
“哎呀呀!”皇帝叫道,耸了耸肩。“给这个人一条青鱼!”
皇帝离开以后,那些英雄们围住了犹太人。
“你多傻啊!”他们责怪他说,“想想看,当一个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却只要了一条青鱼!你也太辜负皇帝的美意了吧?
“我们倒是看看谁是傻瓜!”犹太人回敬道,“你们要波兰的独立,要农场,要啤酒厂,这些东西你们根本不可能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而我呢,你们看,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要一条青鱼,也许我就能得到。”
犹太人是非常注重实际的,他们认为,空中楼阁就是空中楼阁,与其画饼充饥,不如吃点窝头。聪明的犹太人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知道,只有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给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以上帝的“特选子民”自居
以上帝的“特选子民”自居
《塔木德》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青人在河边唉声叹气,一位犹太教士说:“傻孩子,你是一位百万实翁,叹什么气呢?”
年青人不信。
教士说:“我出20万买你的健康,你愿意吗?”
年青人说:“不愿意!”
教士说:“我出20万买你的青春,你愿意吗?”
年青人说:“不愿意!”
教士说:“我出20万买你的美貌,你愿意吗?”
年青人说:“不愿意!”
教士说:“我出20万买你的大脑,你愿意吗?”
年青人说:“不愿意!”
教士说:“我出20万买你的良心,你愿意吗?”
年青人说:“不愿意!”
教士说:“我己经出价一百万,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呢?”
这就是犹太人,他们坚信可以凭着自身实力来获得财富,改变自己的命运!
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以上帝的“特选子民”自居,他们在潜意识里始终认为自己和其他民族的人不同,即使在历史上遭受无数磨难,犹太人的这个信仰从不改变,反而更加坚定。如此自视的犹太人自然自信十足,这就难怪一般犹太小职员、小商人一脸自信比洛克菲勒、索罗斯也不逊色多少。缺乏自信者办事时总是畏畏缩缩,结果许多易于完成的事都中途作废。
而信心充足者,做事时可令自身潜能得到超常发挥,结果时常变许多“看似不能”为“居然成功”。自信令其屡败屡战,直至成功;自信引发他信,他信助其成功。在变幻莫测,竞争激烈的商界,自信之重要尤甚。
犹太人懂得,积极的自我形象会赋予你一个直面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的性格。有了高度的自尊,你就会怀着信心、希望和勇气来面对最令人沮丧、令人气馁的境遇。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健康的、积极的自尊?喜欢研究《塔木德》的一些学者提出的下面的一些建议很有用。
(1)首先要绝对确信上帝爱你。
“慈爱的上帝是为我们着想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些在生活中持这样的观点的人,会把难题当作是成长的机会。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上帝制作的空间。
”怎样充满这个空间是我们的选择。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重要的表现:
第一,有些人兴奋地寻求自己内心深深渴望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被认可,和生活搏斗,就好像生活是一个需要去征服的敌人。第二,有些人把上帝放在他们生活的一个中心的位置,寻求快乐、希望和心灵的平和,紧跟生活的步伐,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简而言之,就是你被上帝深爱着的这种强烈的意识,能够为你建立高度的自尊提供坚实的基础。
(2)完全地无条件地接受你自己,现在就开始!
现在不是探讨你是怎样被塑造成现在的你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对待现在已经成形的你的问题。为了你不喜欢自己的地方,责怪你的父母、怪社会对你的不公、怪你的身体和智力的缺陷,或者怪任何方面,都是于事无补了。
真正的问题是:
你是谁?
你怎样对待自己?首先就是赶快建立起强烈的自尊。接受你自己,然后继续努力!
(3)避免说自己低劣、丑陋的地方。
你特别不喜欢别人贬低你,是不是?你尤其不喜欢虚假的或者是在某种程度上真实的消极的评论,对不对?然而,一个破坏性的自我批评对你造成的伤害,却十倍于别人对你批评!那些总是说自己缺点的人,到后来真的相信自己有这么多的缺点。一旦他们相信自己,他们的行动就处处受到自己的想法的限制,他们就会真的变成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的人。
但是这种现象还有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拥有积极思维并且在内心里这样评价自己时,他们就开始相信自己这些优点。他们就会变成他们自己认定的那种令人兴奋的人。积极的评价——你对你自己的赞扬——能够让你建立起自尊。
你不能忽略你自己或者别人做出所有的批评。如果你一星期不洗一次澡,身上发出一种狐臭气味,不理会自己的鼻子和朋友的掩鼻是愚蠢的!要学会区分一种评价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当你和别人有消极的评论时,想想你是否能,或者说应该做点什么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养成以不适当的批评来贬低自己的习惯。要养成一个欣赏自己的优点的习惯。你就会发现你更加喜欢自己了。
(4)去纠正你不喜欢、但能够改变的行为。
列出你不喜欢你自己的地方,内容可多可少。但是,一定要做到诚实。在你认为你能改正的方面打一个对号。写两个短评:一个是接受声明,表示接受你不喜欢但你不能改变的地方;第二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