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懂得以“威”服人。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上司爱发脾气,而且地位越高脾气就越大,不发则已,发则电闪雷鸣,“黑云压城城欲摧”。领导不只是享有权力与金钱,他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工作开展不力,出了问题,最后要拿领导是问,所以,他必须时刻注意“掌舵”,纠正错误,并警告那些偷懒者。在这种巨大责任的压力下,领导的心情难免是很紧张的,很容易为下属的不理解、不争气的行为而感到恼火,时间一长就养成了爱发脾气的习惯。
事实上,发脾气也是某些领导推进工作的一种艺术性方法。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怒则伤肝”,但是在有些部门、有些情况下这样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也比较简便的方法,它比其他方法更能达到预期目的。有些领导还善于运用“发脾气”,来达到“文治武功”“一张一弛”的管理效果。平时很少发脾气,但一旦动怒则举座皆惊,令人畏惧,让人久久不敢忘怀。
这种“发脾气”的艺术可以在工作的紧要关头再加一鞭,也可使下属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而沉痛的认识,所以,此为许多上司的领导技巧之一。
(4)获取下属同情。
许多人看上司,只注意到了其表面上的威风,却往往忽视了他担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所冒的风险以及所经历的种种心理苦闷。事实上,上司比任何人都更直接、更深入地卷入到一个个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身不由己地随之浮沉。他们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去面对权力带来的苦恼和风险;在享受常人所无法得到的利益与荣耀时,也必须承担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压力与缺失。如果你的部下知道了你的苦衷,就会产生同情之心,反到可以增加你的感召力。
作为一名上司,你有哪几方面的责任与压力是可以让部下知道的?
一是位高而责重。让下属知道,如果你不能使工作有所起色,你可能就会失去上级的信任,难以得到继续的提拔,甚至还可能会被取而代之。
二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让下属知道,你也有自己的上级,也要处理好同他们的关系,而这是一件相当复杂、劳心劳神的事情。
三是英雄难过“关系”关。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渗透到生活、工作中的各个角度,让许多领导防不胜防,又前后受制,左右为难。
四是权力角逐与权力焦点。权力场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进进退退,风风雨雨。
五是文山会海加应酬。在中国目前这种体制下,领导总有开不完的会,圈阅批示不完的文件,忙不完的接待和汇报,喝不完的酒席宴会。而冗长枯燥的会议则是对人的一种折磨,酒精更摧残着你的健康。
六是处于各种问题和矛盾的中心。“树大招风”,这对领导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就是要让部下能体会到“树”的苦衷。
这六桶苦水,适当的时候向下属倒一倒,一来让他们知道官不是好当的,二来也可以取得他们的同情与支持。
(5)不能得罪“衣食父母”。
那种单靠走上层路线而发迹的人由于没有下属支持,多半不能长久,而聪明的上司事实上是很在意下级的态度的。时刻注意下属的态度变化并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是一项明智而长期的投资。因为下级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使上司获益或至少不受损害。
第一,下级是工作成绩的真正创造者。
虽然,上司的谋划水平对政策的成败至关重要,但是要使其成为现实还离不开下级默默无闻的细致工作。如果上司的成绩像座长城,那么每个下属的辛勤劳动就是一块块砖石。如果上司是舵手,那么下属便是发动机,便是螺旋桨。
第二,下级手中握有选票。现在,在干部制度中正在推行一种民主评议制,其做法就是由群众来投票,作为考核和升迁的标准之一。如果领导不注重与群众搞好关系,那么关键时刻就很可能造成对领导不利的局面。领导若想坐稳位于,就必须真正地关心下级,注意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因为他们手中握有选票。
第三,下级可帮助领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俗语云:“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对领导形象的最好宣传莫过于借他人之口,收己之惠。这要比领导自吹自擂要有效得多,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而且,下级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还会把这些好名声传送到一个很广泛的范围内。
最后,重视下级可防止“后院起火”。当下属感到被冷落、被压制或心怀不满时,他们就很可能倒向领导的政治对手一边,从而使其腹背受敌,造成形势上的不利。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只有堡垒内部的人才最知道自己防御的弱点,反戈一击常常是致命的。
(6)鹰犬不可喂饱。
一个人投身官场,追求的目标便是一个“官”字。在他看来,升官晋爵不仅是事业有成的标志,而且能带来数不清的好处。有官便有权,有权便有了一切。一个人一旦有了官“瘾”,就像抽大烟一样是万难戒掉的。因此,利用高官厚爵来驾驭臣下,历来是掌权者手中的法宝。如何把握封官的时机,选择封官的对象,安排官职的大孝手段等等,这些都有专门的学问。
封建社会有人总结过两种封官的手段:
一是分割封官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封官如同商品交换一样,“得一兔则饲以一鼠,得一狐则饲以一禽”,立小功封小官,立大功封大官;要把封官的过程拉得特别长,使臣下的官欲永远不会有满足感,这样他才会总有立功的动力。火箭式的封官办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封官不只是不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远不要到位。官做大了,立功进取的意志便懈怠了;一旦官做到了头,不但立功进取的意志消失,而且还可能滋生野心。从历史上看,那些官职到了头的人,如王莽、曹操、司马昭等人,最后都变成了篡权者。
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只有明白这一点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真正把把握封官晋爵的玄机。
人们常说:“论功行赏”,仿佛应该根据功劳的大小来决定所封官职的高低。但功劳这种东西,不是一种器具物体,很难测出谁大谁校封赏部下,固然要照顾功劳的大小,但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封官的终极目的——笼络人心。这是自古以来封官晋爵的一个基本原则。
(7)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钱”,钱,说得文雅一点,便是利禄,这是官场上诸公追求的终极目的。自古以来,“升官”总是和“发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高官必有厚禄。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会亏待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的属下。可以说,优厚的薪俸,丰足的物质利益正是做官的诱人之处。自古以来,君臣之间乃是一种买卖关系:君主为了夺取和巩固其政权,不惜重金收买臣下的聪明才智;臣下为了得到功名利禄而不惜向君主出卖自己的才智。因此,功名利禄也就成了联结君臣关系的重要纽带。所谓君臣之义、忠贞节操之类动人的言词都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已。
技巧二:放开手脚让孩子跑
不放心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跑的母亲不是一个好母亲。不放手让下属独立工作的上司不是好上司。上司不必担心下属工作过于突出,他工作干得再好,也是上司的政绩,所以没有必要嫉妒自己的下属,更没有必要给自己的下属设置障碍。
(1)合理地给下属授权。
正如出色的教练那样,出色的管理者懂得,他们在任何组合成的团队的阶梯上攀爬得越高(职务越高),他们必须花在被下级完成的亦或几乎快完成的、甚至更好地被下级完成的任务方面的时间就越少。
也如出色的教练,培养助手终有一天能成为主教练一样,出色的管理者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允许他人成长和发展,他们懂得,适当的授权是给予工人们一定的挑战,不使他们停顿不前,表现出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他们的信任,保留他们的权力和义务,扩大他们的荣誉感。
所以,出色的授权者恰恰不扑头盖脸地向下级布置他们不应该做的工作;出色的授权者只是给下级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事实上,非常出色的授权者的目的是把他们职责内的一部分工作视为形同虚设。
从琐细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后,出色的授权者注重于使自己成为他们被聘用来做事情的专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