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珅处世之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表达反对性意见,会激起上司的不良情绪反应,挫伤上司的自尊和脸面,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而间接性的手段则会为上司接受你的意见提供一个平和的环境。经验表明,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上司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其实,上司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上司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上司,接受你的意见。
    (4)提建议可引用上司自己的话为根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讲明道理,说服上司。无论是归其谬误,还是指点迷津,下属应牢牢掌握住上司的言行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注意分寸和场合,注意说话的简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要抓住对方的逻辑矛盾和论证破绽,巧妙地加以引申和铺陈,使其观点中的某些谬误和蒙弊之识的荒唐性和片面性得到再现,从而使对方能够反观自身,得以自悟。
    劝谏上司,此法实不失为明智而有效的策略。其中,它能够更好地说明自不待言,关键之处还在于,它是处处以上司之言、上司之行为依据的,能够首先取得上司心理上的认同,引发其深思,而不至于使上司对你首先产生敌意。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这种劝谏方法的有效性,身为下属不可不引以为鉴。下面的技巧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是以言为据归其谬。以上司的话作为你评价事物的标准,会使你在劝谏上司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安全、有利的地位,因为上司是绝不反对别人引用自己的观点的,而且,它会激发上司的心理认同感和成就感,心生欣悦,或至少不会有所反感。再把上司的观点加以引申,最后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不可行的结论,就会使上司得以醒悟,同时,也使你的观点得以巧妙地表达。聪明的下属是不会忽视这种委婉却是十分有效的劝说方法的。
    二是以行为据证其谬。有些时候,上司在言行上存在着某些不一致,而这一点,上司自身可能还未能领悟到。此时,下属不妨以他的上级的某些行为作为依据,来指陈其观点中的某些不当之处,促成其顿然觉醒。
    三是先言明其心。上司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也会有不明之举,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此时,正是下属表忠心、献良谋、取得上司信任的最佳时机,下属万万不可错过。寥寥数语,就可能使上司迷途知返,并将你视为忠臣、知己,在内心的功劳簿上为你记上一笔。
    (5)在愉快的氛围中趁上司高兴时提建议。
    在娱乐中趁上司心情好时提建议,更容易为上司所接受。此时,你可采取潜移默化传输思想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借题发挥巧妙引申的方法,但要注意,一定不要使上司感到扫兴。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在情绪不佳、心有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较之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动大并易产生过激行为。这说明,人是一种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动物,其思维特征要受到某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我们也要注意对方的情感变化,趋利避害,从而占据某种心理方面的优势和主动,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极伤害。
    上司也是人,也无法摆脱上述思维规律的影响,这就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在上司情绪不佳时进言;同的,也启示我们,在上司情绪高涨、比较兴奋时提出建议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娱乐中,上司心情比较高兴,情绪较为放松,更容易接受下属的一些建议。但是如果不能细察当时的情形,不能选择有利的进言时机,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招致上司的不快。
    毕竟上司是来娱乐的,可能对于许多上司来说,这是难得的放松,他们并不想有人在这时候打搅他难能可贵的片刻兴致,更不想去谈什么工作。如果下属不懂审时度势,察颜观色,在上司玩兴正浓时去请示工作或提出建议,无疑会使上司感到不快。因此,此时你最好的选择便是加入到上司的娱乐活动中去,为上司助兴或帮助上司尽快取胜,使他的兴致得到满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你和上司共同创造并分享了快乐,也容易使他接受你,为谈话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所以,这里对你的劝告是,在娱乐中,要为上司助兴而一定不要让上司扫兴,而其关键又在于掌握好合适的时机。当上司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却又余兴未消时,你就不妨从娱乐说起,开始你们的对话,并逐渐引申到你所要谈到的正题,提出你的建议来。有理由相信,有前面良好的心绪作基础,上司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

技巧四:抓住身边的机会,得到上司的赏识
    对于下属来说,机会就像身边的鱼,稍纵即逝。只有深得上司赏识和器重者,才会满载而归。怎样才能受到上司的赏识和器重呢?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取得上司的信任,让他感到不能缺少你。任何下属的作用,都是帮助、协助上司达到其事业上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同上司的事业目标和工作价值观。上司认为事业应快速增长,你不能认为要循序渐进;他认为语文文法十分重要的话,你写的报告的文字不能马虎。其次,要补他的死角位,他向外发展,你要守好大本营;他大刀阔斧,你要做些绣花功夫。这一套行得好,与上司相处才是如鱼得水,同时,更重要的是不断积极地跟上级接触,让上级的记忆里常常有你的存在,会有很多好处。这样,当面临一些机会时,上级就会想起你,为你作些指点和推荐。反之,如果疏远你的上司,则会冲淡上司对你的关心,遗忘你的存在,被推荐、提升的希望就大大减少了。所以,让你与上司之间隔张桌子即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好不过的了。
    (l)多接触,多沟通,增进了解。
    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上司的知心人,需要多与上司交往。接触上司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举止自然。路是人走出来的,事在人为,接近上司的渠道要积极创造,感情投资事半功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包含这样一个道理:接触一个人或一类人多了,就有被同化的可能。与上司相处也是这样,上司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风格和方法,他比较欣赏和重用的人大多是与自己的套路相同的人,这样的下属“好使唤”,什么事情“一点就灵”,不用翻来覆去地交代。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下属必须多在上司周围出现,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工作中有“上司脱离群众”的弊病,常在报端或文章书本中受到批判,但同时也存在“下属脱离上司”的弊病,我们在这里确实应该弥补一下各种传媒对此保持沉默而缺少的批评,脱离上司实在不应该。
    观察一下周围,脱离上司、与上司接触少、缺乏沟通的人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恃才自傲,自以为是,不愿与上司沟通,自觉没有上司也行的人;二、老实正直,怕与上司接触多了引起“嫌疑”和“闲话”的人,这些人往往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而怀才不遇;三、层次很低,处于“一线”,拘泥于具体事务和简单劳动的技术型下属,缺乏与上司接触的机会;四、水平较低,担当重任的机会少,上司不常拉到身边安排任务的人。
    怎样与上司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呢?
    第一,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这种勇气应该使你既要敢于与上司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工作意见,又能使你排除障碍抵御来自同事的愚蠢的非议。
    第二,接触上司要自然。许多人在上司面前心理素质不过硬,胆怯畏惧,缩手缩脚,言谈举止不自然,由于过度紧张,还常常弄巧成拙,这样的“交往”效果很差,甚至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创造接触机会。要想全面地了解上司,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这些机会就是“投资”。工作中多请教、多汇报、多讨论,是“工作投资”;8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