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的时代
在日本,武士阶层的兴起和掌权,可以从代表“武士”的两个词——“samurai”和“bushi”来说明。“Samurai”来自日文词“saburau”,原义是“像仆人一样伺奉”,而“bushi”一词,在日文中的含义是“带武器的贵族”。其他社会阶层通常用“samurai”来称呼武士,而武士们自己,则喜欢以“bushi”来自称,因为这个称号要更为高贵。
最初的武士只是贵族的家仆。后来,他们的势力渐渐扩展到行政、政治各个领域。因为当时的贵族大多缺少土地,因此,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于是,在各地方逐渐出现了以战斗为业的武士。而当他们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政治权力后,就开始自称为贵族。最终,建立起武士中央政权,即将军集权统治,称之为幕府。从此,天皇政权黯然失色,而幕府政权转而统治了整个日本社会。
宫本武藏和柳生宗矩生活在第三代幕府——江户幕府建立时期,它大约是从十七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叶。在继承前代幕府的尚武传统的基础上,江户幕府进一步提高了武士的地位。
第一代幕府建立于日本东国,大约在十二世纪晚期,持续了将近一百五十年。这一时期的武士是贵族家臣的后代,他们大多在疆场上驰骋拼杀,他们的军事技巧一般都来源于实战。因为第一代幕府位于镰仓,一个临近现代东京的小镇,所以,日本历史上的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镰仓时代”。
1338年,第二代幕府取代了第一代幕府的统治。武士阶层开始扩展,和第一代幕府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武士和古老的贵族间世代相袭的家族关系日渐淡薄。将军将第二代幕府建于天皇的旧都——京都,并试图在新的武士精英中建立起高度的文化。日本历史的这一时期通常依当时幕府将军的姓而称为“足利时代”,或者是根据幕府的所在地——京都的一个偏僻郊区而称为“室町时代”。
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期以前,日本始终没有一个政府能统一整个日本。名义上,天皇政权统治着整个国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和其他政治集团的斗争中,皇室家族从来就没有占据过中心地位。虽然名义上人人都承认天皇的统治身份和政治地位,而实际上皇权的统治,只能涉及一个很小的范围。
因此,在当时的日本,并存着两种政权的统治,一为皇族政权的统治,一为武士政权的统治。由于遍布日本的各个武士集团的互相争斗,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将军们的统治也并非那么稳固。所以,镰仓幕府的统治并不是绝对的,而到了室町时期,幕府的统治则进一步削弱。可以说,分裂、叛乱、内战是十五、十六世纪日本历史最显著的特征。
这个时期,即为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此时,战乱四起,任何人,只要拥有武器就能参加战斗。下层武士纷纷反叛,起来颠覆上层武士阶级的统治,日本朝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直到十六世纪末期,才有一股力量异军突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霸权。而第三代幕府的建立,正是这些霸权统治的结果。
以日本社会的传统观点来看,第三代幕府的建立者无疑是个暴发户和篡位者。意识到这一点,他设立了一套严密的制度来约束和控制武士的行动,以防类似的反叛再度发生。他把自己的都城迁到了日本东国,远离旧贵族和皇族统治的中心地带,新将军解除了农民的武装,剥夺了武士的身份,并放遂了所有的武士。在日本历史上,这一时期通常依将军的姓称为“德川时代”,或者根据新都城的名字,称为“江户时期”(江户即今天的东京)。
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根据和德川家族的关系,日本分为两百多个小诸侯国。幕府通过联姻、世袭、土地割让、人质扣押等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各诸侯国被迫削减武士随从,于是出现了大批被称为“浪人”的失业武士。许多被剥夺了身份的武士成为学者或僧侣。但也有一些仍然坚持兵法的修行,并把领悟到的义理传诸人群。还有一些就堕落为流氓和罪犯,最终成为德川末期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宫本武藏和柳生宗矩的身份地位的不同,《五轮书》和《兵法家传书》无论在技巧的论述还是哲学思想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宫本武藏是一个以决斗为业的无主武士,是一个兵法教习者,而柳生宗矩则为著名的战将,是幕府中心政府的大臣。
《五轮书》
宫本武藏的著作视兵法为纯实践的事业,反对空谈剑术,而注重对战斗中“心理动向”和“身体动作”的双重研究,认为兵法的根本就是制胜之道,克敌之法。他的兵法理论中的好胜之勇和无情残忍之精神,都是当时一日本一般的兵法家所不具备的,他集中代表了日本武士阶层中的一个类型。
虽然关于宫本武藏的一生有许多的传奇,但真正记载他的生活的史料却不多。因此,他在“五轮书”中的自序就成了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十三岁的时候,宫本武藏第一次参加了决斗,与“新当流”的剑道名人马喜兵卫比武,并结果了他的生命。二十九岁时,在岩流岛,与著名剑客佐佐木小次朗决战,以手制的木刀击毙对方,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决斗。出于某种原因,宫本武藏放弃了真刀真剑与人的拼斗,但究其生命之终,他都没有放弃过战斗。
在宫本武藏生命的最后三十年中,他专心致力于武功、剑道和兵法的探索和完善,将他的兵法理论传诸世人。宫本武藏的一生是异人的一生。据说他从不梳理头发,平常也不洗澡,终身未婚,没有家也没有子女。武藏非但精于武艺,也擅长书画、雕刻、诗歌等多种技艺。
生于动乱,长于战斗,最终目睹了前所未有的和平时期到来的宫本武藏,因而放弃了常人的生活,去阐发和传播古兵法的两个基本要素——心定、善思。
在这些兵法的基本原则中,最首要的是:即使在极端的混乱中,也要保持内心的镇定和澄净。其次是要不忘动乱发生的可能性。作为一名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战争的世界与和平的世界的武士,宫本武藏不得不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修习武士之道的各个基本方面,他的异乎常人的敏锐和残暴,都是后人极难超越的。
《兵法家传书》
尽管同为一个时期的职业武士,柳生宗矩的生活却和宫本武藏有着很大的不同。柳生宗矩传承了其父的剑技流派,1601年,当他三十岁左右时,他担任了德川家光的私人教师。两年之后,德川幕府成立,1605年,家光成为德川幕府的第二代将军,而柳生宗矩则任将军家兵法指导。
在新幕府成立初期,统治尚未稳固,动乱时有发生,柳生宗矩正是在这些巩固幕府统治的战斗中赢得了显赫声名。其中著名一例是:一次,将军意外地遭到了埋伏,柳生宗矩以其“杀人刀”,一人砍倒了七个进攻之敌。就这样,柳生宗矩成为一位著名的武士和剑法宗师,越来越多的诸侯和王孙贵族都想到他的“新阴流”道场学习兵法。
尽管柳生宗矩在其军事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他自称直到五十岁之后才真正了悟兵法的奥义。官本武藏也曾有类似的叙述。尽管在他年轻时的无数次决斗生涯中,他也从未败过。和宫本武藏一样,在晚年,柳生宗矩也把对毕生经历的反思,写在了他的兵法书中。
完成于1632年,同年,柳生宗矩被任命为幕府特务机构首领。在德川幕府时期,特务机构的任务主要是监视德川诸侯、家臣及下级官员的活动,辅助将军处理事务,并参加高级法庭的审判。因此,柳生宗矩的著述,在处理社会和政治事务方面,比宫本武藏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称为“进履桥”“杀人刀”、“活人剑”和“无刀”。这些均采用了禅宗的术语来作为战争年代及和平时期的武士的行动准则。“杀人刀”代表着用以消除动乱和暴力的力量。“活人剑”则是指察知和预防即将出现的问题。“无刀”是最高境界,指的是充分利用一切环境条件的能力。
禅和兵法
由于禅学和兵法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所以,在柳生的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兵法理论,是从禅学中引申而来的。不过,由于他并没有能真正领悟禅法,所以在他对的相通之点的阐述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虽然武士夺取了日本的政权,但早在柳生宗矩和宫本武藏出生前的几个世纪,禅学大师就试图以佛法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