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多年后,等到吴三桂打出恢复汉家衣冠旗号武力对抗满清时,很多受到满清洗脑的汉人,大多以满清为正溯,他们愿意倾力协助满清镇压吴三桂。
在这里,不提吴三桂此人的名声在当时如何,也不提吴三桂此人一生中做下的种种错误。只说汉人只是经过满清二十三年统治,南方还不足二十三年,为何就自甘承认他们是满清的奴才?
其中道理非常简单,其一,承担镇压吴三桂主力军的是当时清军的绿营。绿营是汉军依附在满清军队的统称,这些绿营为了升官发财,他们根本不在乎主子是谁,他们成功牵制了吴三桂,让少得可怜的满人最后打败了吴三桂。
其二,明朝灭亡后,满清就开始开科取士,很多读书人为了向上爬出人头地,那里管祖先在坟墓中早就羞得没脸见人,打着天下有德者居的无耻旗号为满清正名,然后心安理得的鱼肉汉家同胞。
时下杜陵城中的汉人,以郭嘉分析他们已经从不主动帮助匈奴而变成了主动,这就可以说他们为了好处宁愿忘记他们身上流着的血统。以刘谦看,这些汉人已经差不多快要变成满清统治下的良民,而这种人刘谦发自内心的痛恨。
为了尽力挽救失足的同胞,刘谦宁愿让很多人误解而给同胞一个生存的机会,可是眼下这些人却正是利用刘谦对同胞的热爱,肆无忌惮的在做着汉奸的事情,对于这种甘愿沉沦不可挽救之辈,刘谦是不会姑息的。
通过这件事,刘谦发现现代人的思想和古代人的思想相差太大,在他看来,明明在现代很好的理论拿到古代却一点也行不通。
另外,郭嘉来信中提到,三辅士兵军官基本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拿出刘谦在焦城起誓的大旗,主张用强硬的手段对付敌人,他们不管敌人究竟是汉人或者是异族,只要和刘谦军对立的都是敌人,对待敌人就不应该姑息。
另一派则拿出刘谦亲民思想,认为刘谦提出天下汉人一家的思想很正确,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应当亲善汉人,就像杜陵城中的汉人,最后还应该给他们一条活路将他们流放到匈奴地,让汉人的种子传承下去。
郭嘉认为,由于刘谦提出两种思想并没有明显界限,结果让军中军官找不到其中的尺度,而陷入了迷茫,这种不能形成一个声音的迷茫很危险,弄不好就是分裂的前兆。
刘谦深思了许久,最后接纳了郭嘉善意提醒,给两种思想都作出该有的尺度,使军中的军官容易判别而不发生迷惘。然后亲笔给军中将领下了一封检讨书,承认是他没有将两种尺度交代清楚,才让杜陵的事情久拖不下而牺牲了不少战士。
检讨书结尾特别声明,必须以严酷的手段对待杜陵,要让其他处于反抗中的城池害怕而主动投降。对于杜陵等城池中参与对抗刘谦军的汉人,一概以汉奸罪处死。
其实郭嘉等人不知道,当刘谦给杜陵城第一个结果的时候,刘谦想到的是屠城,不过刘谦很快打消这个念头,而是改为默许投石机向城内延伸发射。故而,当刘谦军到达大城刘谦接到小鲁肃火焚杜陵的消息时,刘谦只是微微叹息一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东汉时匈奴地的大城,大概就在如今河套鄂尔多斯附近,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这块草原下边是数不清的煤炭,所以当时的大草原也不像现代鄂尔多斯那般坑坑洼洼的难看。
在大城,刘谦见到了远征军东线指挥官刘晔和黄忠,了解到这次围歼匈奴的军事行动已经进入了末期,现有河套地带已有三分之二被清洗干净。
通过书信来往,刘谦知道刘晔和贾诩采用的是划区清洗。
他们首先会重兵控制一个五十里呈正方形的地带,然后地毯式搜素杀戮,等这片区域清理干净,然后就向附近局域进军。
由于匈奴人很少有大规模聚集一地的行为,再加上匈奴男丁基本抽空去了三辅,以及刘谦军早早摸清了匈奴人居住地信息,故而汉军都是以一万人马为单位进行划区屠杀,只有重点地区进行重点照顾,所以效果比较显著。
在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看似枯燥的屠杀作业中也突出了几个杀人英雄,其中以一个叫张辽的小将干得最为出色。
起初的时候,这个小将尽管很努力带领手下士兵划区作业,甚至为了抢功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可是他和早就杀出技巧的西部远征军凌武韩遂等人相比,也没有多大优势。可是几天之后,自从张辽想出坑杀这个捷径之后,很快就和凌武韩遂等人拉开了距离,大大为东部远征军争了口气。
坑杀这个名词刘谦很早就听说了,他还知道秦将白起和项羽都是以坑杀而闻名于世的,一个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一个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都是了不得的杀星。
只是自刘谦从军之后,一直行使的都是尽力吸纳降军的办法,就是在三辅杀俘也是为了让三辅百姓安心而支持他,所以就采用了比较刺激眼球的血腥屠杀,还真没有坑杀过降兵。更何况刘谦听说第一个采用坑杀的将领是张辽,不由得就提起几分兴趣,仔细询问起其中的细节来。
待听完刘晔介绍之后,刘谦这厮大发感慨道:坑杀果然是最有效的杀俘方法。
原来,坑杀匈奴人之前,张辽不给匈奴人解释什么,只是驱使匈奴人卖力的挖坑,等匈奴人将大坑挖成之后,张辽就将挖坑的匈奴人给赶到匈奴人挖出的大坑内,然后就将匈奴人给活埋了。
这种杀戮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人力和兵器磨损以及节约时间,实在是杀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刘谦决定在军中大力推广,让匈奴人更快的死在他们自己挖出的坑中。刘谦认为,来年大草原上的野草将会更加茂盛,到时候等他把封地迁到这边来,他不是大占了便宜。。。。
五百七十三章 军粮引发的军事改革
在大城停留了一天,刘谦和刘晔交换了一些看法,特别是关于来年军粮缺口的问题,两人进入了深入的商讨。
以前两人之间交换意见都是通过书信往来,往往商议一些大方针问题,从来没有面对面研究细节问题的机会。这次刘晔和刘谦见面,刘晔就将心中很多成熟和不成熟想法说了出来,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刘谦的肯定。
关于来年军粮不足这个关系着刘谦军发展的重中之重,刘谦和郭嘉以前也很重视,也准备好了一些应对方案。
刘谦由于受到历史影响,比较偏向军队就地屯田这个办法,他研究过,就地屯田虽然不能彻底减少对运送军粮的依赖,可是基本上能减少三分之一军粮的消耗。对于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刘谦军而言,减少三分之一军粮的消耗,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郭嘉比较同意刘谦屯田的方案,只是郭嘉更认为节流的同时也必须开源,只有手中掌握了几个产量大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军粮供给不足的大问题。
时下,刘谦把冀州送给了吕布,让吕布免费给刘谦军做盾牌,郭嘉不建议刘谦军马上对吕布下手。幽州平均温度低,土地开发性也不够,也不是一个理想的产量大区,为此郭嘉也把幽州排除掉了。
豫州和兖州地处中原,土地开发比较成熟,产量较高,可是刘谦军暂时的战略方针是韬光隐晦,希望各自占据半个中原的袁绍和袁术二虎相争,故而短时期也不能向中原扩张。
排除这几个方向之后,郭嘉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南方的益州,益州自秦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如果能够将益州控制在手里,必将大大缓解刘谦军明年军粮压力。
刘谦此人对于郭嘉的建议,从来都是纳谏如流,于是在三辅战事远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刘谦对于益州的攻略就开始着手筹划了。
原来刘谦认为,有他和郭嘉两人的综合意见,针对粮食缺口问题已经被他们应对的很完美了。直到和刘晔促膝而谈的时候,他发现,添加上刘晔的建议之后,可以让整个应对方案显得更加完美。
刘晔的建议是裁军,裁撤军队中年纪过大和伤残过重战斗力下降的士兵,让这些士兵回家参与地方建设,这样不但地方粮食产量能够有所增加,而且有效的节约下来一大批军粮。
刘晔的建议刘谦很是认同,其实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没有刘晔考虑的细致罢了。
认真听取完刘晔的意见,刘谦立刻根据刘晔的建议起草了一份关于士兵退役的文件。文件中指明,等清理匈奴人的战役结束后,刘谦军除了必须在边境常备的武装力量,其余多余的士兵暂时需要回到各自家乡,一边参与家乡建设一边保持必要的武装训练。
刘晔计算过,刘谦军总兵力应该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