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苏宁离开的背影,长孙冲也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儿,要说自己不愿意去吧,是真的,要说愿意去吧,是假的,谁愿意去要死人的地方,而不愿去可以捞到大功劳的地方?自己的几个兄弟朋友不都去了吗?说实话,长孙冲自己也很想去草原上,但是偏偏爱妻怀了身孕,于情于理都该留下来,照看着。
长乐公主看到长孙冲一脸落寞的表情,有些担忧的问道:“夫君,妾身是不是为难你了?”
长孙冲一愣,连忙抱住长乐公主摇摇头说道:“没有,没有,你想到哪儿去了,你怎么会为难我呢?为难我的是三明那家伙,叫我好生为难啊!眼睁睁地看着他去辽东,而身边没几个人帮忙,叫我如何过意的去呢,可是你的身子,我实在是没办法放心啊!”
长乐公主抬起头,担忧地看着长孙冲,心思流转,最后说道:“夫君。如果,如果是因为妾身的事情,让夫君为难了,那夫君还请不要这样,无国,何来家?国事和家事相比起来,更重要,不是吗?家事只是我们一家人的事情,国事却是整个大唐千百万户家庭的事情,夫君。孰轻孰重。妾身虽为一介女流,但也分得清楚!”
长孙冲摇摇头:“现在不是说国事家事的时候,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就算是打了大胜仗。把高句丽人全杀了。都不会觉得高兴。”
长乐公主温柔的笑道:“妾身可是公主。哪那么容易就有个三长两短?若是夫君去了辽东,妾身就搬回宫里面,和母亲一起居住。让母亲照料妾身,那不是安全了吗?夫君以为呢?皇宫里头,总是比家里面要安全些的,不是吗?”
长孙冲面露挣扎之色,良久,才艰难的开口道:“长乐,当真,你,当真……”
长乐公主伸手捂住了长孙冲的嘴巴,还是一样的温柔笑容:“夫君,切莫为了妾身,而耽误了国家大事,妾身虽为女流,但家事和国事,大义和小义还是分得清的,妾身也读过很多书,知道该如何取舍,夫君若是真的需要去,那便去吧,等夫君凯旋归来,妾身会抱着我们的孩儿去迎接夫君的……”
长乐公主再也笑不出来了,长孙冲一开始就看出来了,无论是笑容,还是话语,都是假的,假的不能再假,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长孙冲对于长乐公主的熟悉甚至超过了她的母亲长孙皇后,可是,长孙冲虽然知道这是假的,但是却无法做到什么,两难的选择,他终于感受到了……
一边,是一生的陪伴者,一辈子的枕边人,也是挚爱;另一边,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十四岁的时候就认识的好友,一起喝过酒,一起打过架,一起面临过生死之境,不可抹去的莫逆之情,这叫他如何割舍?
“所以,你是打算和苏宁一起上战场,然后,让长乐搬回宫里面住,让皇后照顾她?你可要想好啊,要是决定了,就没有后路了。”李二陛下颇带着几分担忧看着长孙冲,他本来完全没有必要上战场,不过,他还是选择了上战场:“这不是儿戏,我派苏宁过去,就是看中了他善于使奇谋,这就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但是除此之外……”
李二陛下没有说完,但是他的意思长孙冲已经明白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保障。
“不是因为你是什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臣子,仅仅是因为你是长乐的夫婿,朕最杰出的驸马,更何况长乐身怀六甲,你这个时候去,可能就赶不及长乐的生产了,女人家生产,丈夫不在旁边守着,那可不是什么应该做的事情,虽然,你是去征战了,朕最后问你一遍,你可想好了,长孙冲!”李二陛下静静的盯着长孙冲。
长孙冲点点头,说道:“臣想好了,陛下长乐待在宫中,没有生命危险,陛下和皇后……岳父和岳母大人一定会很好的照顾长乐,长乐会很安全的,但是,三明他,却是拿命去拼了,没有丝毫的安全可言,连带着翼公,还有薛礼,还有李伯瑶,都是那命去拼,小婿身为岳父大人之婿,怎敢为岳父丢脸!”
李二陛下深深叹了口气,提笔写下了些什么,继而说道:“好了好了,冲儿,这里没有旁人,我也就不把你当臣子,你也莫要把我当成皇帝,一家人说些家长里短吧,这一去,可真是危险重重,没有生命保障的,随时都可能战死,此次远赴辽东的三万士卒,我是已经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心理准备的,你要明白!”
长孙冲的身体抖动了一下,紧紧咬住了嘴唇,而后松开,长孙冲说道:“为国抗击逆贼而亡,是荣耀!”
李二陛下说道:“那长乐呢?还没出世的孩子呢?那也是我的外孙,皇家的血脉,你可明白?一出生就没有父亲,不说长乐是如何想的,你也该想想孩子吧?你父亲最出色的孩子就是你,你也是下一任长孙家主,你可想过你的父亲?”
长孙冲点头道:“小婿自然明白,三明之子女,自然也是皇家血脉!三明就是如今的苏家家主,同为皇族,同为家主,同为人父,人夫,人子,三明没有退缩,作为岳父大人之婿,小婿更没有理由退缩!”
李二陛下看着长孙冲,安静了很久,最后挥挥手,说道:“去吧,回去吧,把长乐送过来,你就可以走了,我只给了苏宁两天时间,长孙冲,做你该做的事情,你此去,代表的是我,是皇帝,可不要被河间王给压了下去,明白了吗?!”
长孙冲顿首:“臣长孙冲,领旨!”
长乐,我也是为你而战!
七百七十四兵分两路(上)
从魏晋开始,中原王朝就对辽东地区逐渐失去了控制力,因为中原大地的战乱不休,被视为苦寒之地的辽东之地自然不被中原王朝所重视,只要可以保证名义上的统治就可以了,反正也得不到多少税收,这是中原王朝的一概观念,而自从高句丽吞并汉时设立的辽东三郡并且实力大涨之后,中原王朝才开始有了要经营辽东的想法。
比如说营州都督府,这是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唯一一个内地市州府,营州都督府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唐中央政府和辽东地区其余外族的关系,不至于引发很大的混乱,所以营州也拥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军队。
营州都督如今是张俭担任,如果放在数年之后,另一个时空高句丽真正犯事的时期,张俭曾经立下大功,率兵击破了高句丽很多次的入侵,间接引发了太宗皇帝李二陛下对高句丽的三次征伐,并为高宗时期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基础。
但是这一次,张俭运气不好,虽然得到了血滴子的密报,他也做了准备,但是这一次血滴子的情报工作进展的异常困难,甚至还被高句丽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失去了十几个经验丰富的血滴子情报员,距离高句丽发兵的一天之前情报才被送到张俭手中,作为唐王朝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首长,张俭自然也不是易于之辈,可是这一次时间实在是不够用。
高句丽大军发动突袭的时候,张俭还没有把军队完全集结起来。只能带着准备不足的五千人马拼死守城,打了三天三夜,争取了把情报传回长安城的时间,然后城破,张俭带着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残兵三千一路后退,高句丽人一路追击不止,到最后,整个营州都督府的一万三千多兵马只剩下一千多还聚合在张俭身边,张俭不断地后退,已经后退到如今的山海关的位置了。整个辽东尽丧。
这并不没有出乎苏宁的预料。率兵奔赴战场的途中,苏宁已经和秦琼他们详细研究了目前的真实情况,并且做出了大军抵达的时候,高句丽兵马已经兵临北平城下的最坏预测。北平城有兵马一万。张俭如果撤退到北平城。依靠数年的经营,还可以支撑一阵子,咱们这两万兵马到了之后。也可以抵挡一阵子。
但是秦琼和李伯瑶都认为,如果不想办法把高句丽人的进攻势头打掉,那么高句丽人极有可能在全面包围北平城的时候,还会分兵入侵内地,那样的话,李二陛下要求的不让高句丽人越过北平城一线一步的命令就无法遵循了,那就是我们的失误了,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在北平城下,把高句丽人狠狠的痛扁一顿,逼迫他撤退,并且寻找到可以和北平城互为犄角的地方。
如果没有外部策应,北平城只是一座孤城,高句丽人只要围困了北平城,自然可以分兵去做其他的事情,而我们的兵马很难杀出城池救援其他地区,那么华北山东地区都将面临高句丽人的威胁,我们的罪过就大了去了,我们一定要在幽州地区打造一道坚固的防线,守住或者夺回一些城池,让高句丽人无法越过我们的防线,产生对峙。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