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泪经历。

苏宁绝对不会认同那个时代,不会认同那个身上长虱子都被认为是潮流的**时代,那个时代一去就不会复返,就不允许复返,一定要给这些士族一点颜色看看,狠狠地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等到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量的时候,和平演变,和平收编,把他们塑造成可以为国家出力,乃至是节制皇权的重要力量!

对于这一点,苏宁有那么一些些的想法……

“很好!很好!小子,你又立一大功了!好!好!哈哈哈哈!”李二陛下嚣张的大声笑了起来,结果看到苏宁一脸嫌弃的看着他,顿时整了整面容,恢复了那一副威严的皇帝的模样,而后从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了一张纸,递给了苏宁:“这可是你写的?”

苏宁接过纸一看,哎呀我擦,这不是写给褚遂良的那一首《竹石》吗?怎么落到李二陛下手里了?苏宁抬起头看着李二陛下说道:“那一日褚遂良先生来到臣家中与臣讨论书法,臣看褚遂良先生甚是喜爱臣之书法,所以,就写了一首诗赠予褚先生,为何会在陛下这里?”

李二陛下看着苏宁默然不语,良久又拿起一张纸递给苏宁:“你再看看这个。”

苏宁又接过了这张纸,一看,尼玛?这,这,这是谁写的?模仿也要有个样子啊,这完全不带精气神的,虽然有几分形似,但是看不出神似啊!这不会是褚遂良自己写的吧?褚遂良到底还是一个文人,写字较为温润,没有经历过真正地家破人亡,写不出颜真卿的味道,更不具备颜真卿扑火而亡的气势,所以写出了一个四不像。

“倒是有几分形似,至于精气神,却是差了不少,这莫不是褚先生的字?也难怪,褚先生并未经历过真正的战火与家破人亡,只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终究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情感,臣一开始练书法的时候也是不得其要点,但是最后见得更多,才得以明白这一笔书法的精髓之所在。”苏宁摇摇头,表示不满意。

李二陛下点点头,又拿起一张纸递给苏宁:“那么这一张呢?”

苏宁接过来,一看,顿时有些吃惊,这笔书法显然也是模仿了自己的书法而来,但是其中的气势已然是超脱了一切,虽然形体上略有不足,但是精气神上,绝对不比自己的要差,更显露出一股英气逼人的意味,显然也是一位真正经历过生死见惯了生死的铁血之士才能写得出来,难道?

苏宁抬头看着李二陛下:“陛下,这笔书法虽然与臣的书法在形体上略有些差异,但是神韵上已然是十足十,乃至于略有超脱之意,陛下,莫不是您?”

李二陛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脸的得瑟:“你果然是有真才实学的,这笔书法,自从数月前孔先生拿来与我看过,我就不停练习,不断练习,乃至于今日,才有了些许的成就,你小子,当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啊!这笔书法,精气神十足,与我大唐目前之书法迥然不同,我一直以为大唐重军功,乃是以军威立国,以煌煌之天威震慑诸国,这书法,自然也应当带有相当之气势。

但是一直以来,大唐之书法却是温圆玉润,以欧阳询等数人为首,书法上总是带着一股子靡靡之气息,我甚为不满,一直以来都想着改变,一直到看到你这笔书法,我才觉得,这才应当是大唐之书法,这样看上去,就觉得气势非凡,而且公整严明,足以彰显大唐国威!还有,你这首诗写的当真不错,是你自己写的?”李二陛下拿着苏宁写的那张纸,问道。

废话,不是我写的还是你写的?当然仅仅只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但是,谁知道呢?

“是。”苏宁说道,李二陛下露出了笑容:“你对登善的评价很高啊!既如此,你也为我写一首诗如何?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几分文采,你的武略我见识过,文韬却是没见过,展现一些,给我看看,如何?”

一百零九秋收(求订阅)

那一日苏宁回家的时候,有些郁闷,李二陛下是个自恋狂他知道,所以才会厚颜无耻的说出要苏宁也为他写一首诗的要求,当然苏宁实在是不知道历史上还有多少人会为了赞美皇帝而写拍马屁的诗,那种诗即使写得好,也会被认为是奉承之作,会被人所瞧不起,苏宁当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于是,一首杨炯的《从军行》就出现了,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出生于公元六五零年,距离如今还有二十年,他爹出生没苏宁尚且不知道,何况是杨炯?所以苏宁完全没有一丝丝的愧疚之意,抄了就抄了,耐我何?跟何况如今唐朝的诗风还是充斥着金粉南朝的靡靡之气息,完全不符合李二陛下心中以武立国的风范,倒像是个小娘子,李二陛下定然非常不满。

边塞诗派的出现要到贞观末年和唐高宗年间,那个时候才是大唐拓边的极限时期,边塞诗派也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大唐的诗风也因此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从娇羞美娘子变成了铁血真汉子,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但是唐贞观初年也是武风盛行的时代,大唐方才打完了对突厥的反击战,并且大胜之,灭亡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但是因为局限性,这场大胜却没有更多的记录和赞誉,此时此刻,若是可以出现一首从军行。何其妙哉?

所以当李二陛下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脸上得瑟的笑容也变为了慢慢的严肃和欣喜:“让你为我写诗。你却是为大唐将士写了诗,怎的?我不值得你写诗?便是褚遂良也比我更值得你写诗?”

苏宁知道李二陛下不是在责怪他。于是认真的说道:“为帝王写诗,自古以来总会被人认为是阿谀奉承之作,为文臣武将士兵写诗,则更多的具有赞美和激励的意味,臣虽然不能直接为陛下写诗,但是这首诗的一切,却是陛下所缔造,是陛下缔造了这一切,所以这首诗若是流传后世。后人也当明白,这是陛下的功业。”

李二陛下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点点头把这首诗收了起来:“算你小子说的有道理,过往却未曾发现,你的文采也是如此优秀,我也差点儿忘了,你是个军伍出身,到底还是带着一股子军伍中人的气息,若是将你留在朝堂。实在是屈才了,好吧!那么我就遂了你的意愿,到时候,你就回军中去吧!”

唉?

苏宁猛然间想到。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尼玛!难怪,听到这种话。李二陛下如何不会赞赏?在这个李二陛下要借军威打击文风的背景之下,这样的诗作。绝对是李二陛下手中的利器,苏宁也可以想见李二陛下会用这首诗做什么样的文章,但是现如今最大的影响,却是李二陛下误以为自己心系军中,想要从军征战,而不是在朝堂上治理国家……

所以苏宁有些郁闷,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定位将被定义为军中大将而不是朝堂的治世能臣?苏宁一开始试图避免军中实权领兵职位,试图让苏定方代替自己掌握这样的权位,自己在朝廷中做出更多的改变更可以了,掌兵之权,一门两子有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但是如今,显然李二陛下已经决定要让自己也成为军中将领了吗?

一门两子皆为将领,历史上倒也有过,但是貌似结局不怎么好,比如蒙恬、蒙毅……

时间渐渐推移,盛夏已经到来,夏天已经来了,秋天还会远吗?越接近这个时候,不单单是李二陛下感到纠结,感到坐卧不安,苏宁也是一样的感觉,毕竟是后来的作物,跨越千年的时空,还可以在另一个时空茁壮成长吗?不过和李二陛下不同的是,苏宁具有可以随意查看这些农作物生长的能力,所以当苏宁抽空又跑了一圈三原县封地之后,那颗心就彻底的安顿了下来。

后院子里成长的土豆和玉米情况非常好,至于暖房中的那些蔬菜也相当不错,最让苏宁担忧的就是水稻,已经嘱咐了那些农民要多浇水,虽然唐初关中之地相当肥沃也不缺水,但是毕竟是水稻,即使是后来可以生长在北方乃至是东北之地的粳稻,也是需要水的,所幸八水绕长安,长安之地不缺水。

随意看着这些稻子茁壮成长的模样,苏宁非常满意,而且这种架势,明显的比起旁边种植的麦子要好得多,一大群农民围在水稻田周围啧啧称奇,就是三原县令王元也非常关注,越是临近秋日,他就越是关注这少少的两亩地,尤其是他亲眼看到了这两亩地稻子的生长情况之后,更是几乎每日必到。

当初苏宁对他说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元渐渐的理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