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情紧急的情况下,也许还没有等找到最有价值的那幅画?,我们就已经?葬身火海了。即使自己安然无恙,也难保那幅画?不被烧为灰烬。退一步说,要把一幅画?从茫茫火海中完好无损地带出来,谈何容易?而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把它抢救出来却是最有把握、最可行的。
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的最佳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目标,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很想做成一些事情,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最终目标与当前目标相混淆,从而忽略了现实的可行性,结果总是四处碰壁,事倍而功半。
作为年轻人,志存高远绝对没错,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高远的目标与当前的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最佳路径。这条路径也许不能直接达到目标,却是最快的。而这条路径上的每一个点,对于我们的能力来说,都应该是可能实现的。通过这条路径,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罗伯?舒乐,来自加州的一位博士。1968年的一天,他突然想要在当地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的想法是如此的强烈,于是就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
“这将是人间最美丽的一座伊甸园,而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
“好吧,伙计,但是请问我按照多少钱的预算来设计呢?”
“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舒乐耸了耸肩:“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所以最重要的是,这座建筑要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教堂最后的预算为700万美元。
那天夜里,舒乐博士在自己的桌子上摊开了一页白纸,然后一口气写下了以下10行字:
700万美元的捐款
=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280笔万美元的捐款
=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很快,舒乐博士就在各大报纸上打出广告:在全美范围内,以每扇700美元的价格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方式是每月50美元,分14个月付清。结果,不到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认购出去。
这座水晶大教堂不愧为世界建筑上的经?典之作。直到12年后的1980年,它才建成,可同时容纳万人。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游客必去瞻仰的胜景。
需要指出的是,它最终造价竟高达2000万美元,全部都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
2000万美元,对于身无分文的舒乐博士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他成功地把看似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山田本一,连续两届马拉?松世界冠军。他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一战成名。那场比赛结束后,当记者们纷纷问他怎样取得好成绩时,他只是说:用智慧战胜对手。对此,人们不以为然。马拉?松较量的是体力和耐力,怎么会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呢?
两年后,山田本一再次在米兰夺冠。赛后,他还是同样一句话。这不能不令许多人迷惑不解。
直到十多年后,退役的山田才在自传里才解开了这个谜团:每次赛前,我都亲自坐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等等,把整个赛程分成比较均匀的几段。这样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接着再奔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轻松地跑下来了。许多人总是从一开始就想着终点,结果跑不了多远,就觉得累了,没信心了。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如果我们一刻不停地想着自己的最终目标,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再加上这样那样连绵不断的打击,我们不免开始动摇,信心一点点失去,在这种心灵的折磨中,我们可能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谁?都有过成功的梦想,更有实现的可能,但并不是谁?都能在最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事情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清晰的、可以实现的目标。
比如:我们希望自己在30岁的时候拿到高级职称、或者拥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或者只是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万元等等。这些目标,对于今天一清二白的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高不可攀。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目标分解、细化,使之变成一个个可望又可即的目标,那么每年每月、甚至每天我们都在实现着一个具体的目标,日积月累,即使再大的梦想,我们又何愁不能实现?
人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只有成功、成功、再成功,我们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因此,我们不仅要有高远的梦想,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触手可及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步才能走到心中有数,从而步步为营、坚实有力地向自己的目标不停迈进。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一部分 会大会小会来事(1)
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
——老子
20几岁的时候,我们刚从学校出来,有最新的专业知识,有最前卫的思想。但是,仅凭这些与社会上各色人等打交道还远远不够。面对着繁琐复杂的社会,我们更需要有灵活自如的应对手段。
当年良出来混的时候,才刚刚二十来岁。他很会办事,领着村里几个小伙子专门做砌墙装修之类的活,逐渐挣了一些钱,成立了一个工程队,越干越大。
其实良念书不多,连小学都没念完,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别的字写出来经?常是缺胳膊少腿儿。但是他嘴特甜,会来事儿,平时口袋里总是装着两种以上的香烟,见到甲方领导就掏出红塔山,见到技术员就是红梅,而自己抽的是一块多钱的杂牌子。
那几年,良很能吃苦。随着工程越做越大,当初跟他一起干的手下一个个都成了小领导。逢年过节的时候,良总是给这些小弟兄买上几件新衣服。哪个手下生孩子满月了,他都亲自道贺,不忘送上一个大红包,表示一点小意思。每一次回家,良都给村子里的老人们送上一斤茶叶。村里村外,他的口碑特好,人都说他富了没忘乡亲。
当然,良与管人、管钱的领导关系尤其不错。从一个农民一步一步成为合同制工人,搞上文凭又转了干,评上副科级,良的运气一直都不错。半年前,良更是一屁股坐在了镇长的位子上。
论手艺,良在村里根本排不上号。但是论办事,良在村里无人能比。今天他能够当上镇长,就是沾了会办事的光。
会来事,在许多人眼里,被看成了拍马溜须的“小人”作风。事实上,这正是许多人迟迟不能成功的致命缺点。
不光是现在,在任何时代,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的人大有人在。就像是夜明珠埋在沙土里,他们有十分的本事却总用不上一成。不会来事,使他们长久憋屈在原?地。而那些会来事的人,却总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风光八面、海阔天空。
事实上,人人都需要推销自己,只不过我们需要一些恰当的手段而已。20几岁的我们,要想尽快成功,就要掌握做事的精妙,会来事。
会来事,就是要会大会小,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并非要我们去无原?则地退让或者献媚,恰恰相反正是要我们在有原?则的基础上,进退有度,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从而减少前进的阻力,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人生收益。
新是某公司刚刚提升的主管。中午休息时,他在车间检查时发现几个员工正在抽烟,而在他们身边的墙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严禁吸烟”的警示牌。
按照规定,新必须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从下月的工资中每人扣除200元罚款。但是他心里明白,200元就是这些工人五天的工资。新也是从底层上来的,知道他们的工作很辛苦,赚钱不容易。如果真那样做,他这个新官上任虽然烧起了头把火,但私下里员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