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⑻贰⒙敛摹⑷剂稀⒘甘场⑹秤汀⒏笔称贰⒚藁ú计ァ⒓吧钣闷贰⑽幕闷返鹊龋换挂夜杉际Α⒓脊とコ剩桥2000~3000个人来华学习。
中国政府非常同情朝鲜人民的困难,经过会谈,对他们的要求给予了尽可能的满足。
金日成对此次会谈,尤其是中国答应给予无偿援助,非常满意。他一再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感谢。归国途中,在列车上还打电报,说此行极为满意,谈得很顺利,很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满地解决了重大问题,再次表示对中国领导人,特别是对归国十分感谢。
铁道部修建鹰厦铁路,是邓小平主管的工作,因其中涉及军事方面的问题,毛泽东也批给归国处理。后来将此项工程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
山东省委关于开展“新三反”运动的报告,毛泽东首先将草拟的批示征求归国的意见。
这些本不属于归国分管的工作,毛泽东却批给他去办,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毛泽东对高岗的器重和着意培养,但另一方面却让一些人感到高岗的手“伸得太长”,竟到别人碗里抢饭吃,难免有“抓权”之嫌。
1953年11月21日至22日,修改彭德怀在军委扩大会议的讲话稿。
彭德怀在准备这个报告时,毛泽东曾让他去找高岗帮助,说高岗手下有一批秀才。高岗也确曾帮彭德怀修改过这个稿子。
其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高岗奉命全权发展后勤工作,与前方的彭德怀配合得很好,得到彭德怀的高度赞扬,这无可厚非。现在彭德怀来找他帮助修改抗美援朝的工作报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1953年11月21日下午三点钟左右,他带着报告稿来到高岗家。
“老高啊,这个稿子我又改了一下,你再帮我看看吧!”
高岗也不推辞,送走了彭总,立即与赵家梁一起研究,整整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是星期天,从上午九点开始,高岗又和赵家梁一起花了四个钟头仔细推敲。下午三点不到,彭德怀就来了。赵家梁陪他到楼上高岗的起居室。
高岗说:“你这个稿子,我们花了一个晚上,一个上午”
彭德怀十分诚恳地说:“哎呀!真是抱歉,太感谢啦!”
“这个报告总的看,写得很好,内容、架子都可以。有些具体意见,由赵秘书说说,不一定对,供你参考。”
赵家梁就逐一讲述了上午准备好的内容,最后说明:“这是上午高主席跟我交代,请彭总参考的。”
“哎呀,你可真是帮了大忙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个二三万字的报告仔细地看了,还提了修改意见!还耽误了你的休息!”彭总惊叹高岗又如此充沛的精力,如此认真地看了他的稿子,不但提了意见,还花了很大的力气亲自动手修改。他一再表示,非常感激高岗真心诚意的帮助,非常钦佩高岗敬业精神。临走时,他双手紧握高岗的手,再次表示深切感激之情。
1953年11月下旬,高岗召开地质部和燃料工业部的会议,解决关于勘探工作分工合作问题。
同时,在军委扩大会议前夕,高岗根据中央的意见,注意抓了海军建设。11月26日,海军司令肖劲光汇报海军建设规划,在考虑三年计划的同时,也初步考虑了五年和十年计划的要求,以求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事实上,海军的建设规划不可能单独考虑,还要与整个军事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相协调。
1953年12月初,听地质部李四光、刘杰、何长工等谈地质部工作;听西安、兰州、北京等地区城市规划问题的汇报。
12月14日,同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叶季壮等根据与苏联谈判的情况,商议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贸易问题。
12月15日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会议,毛泽东提议在他外出休假期间,由刘少奇临时主持中央工作。高岗主张轮流。
12月中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捷沃西安来华参加鞍山三大工程竣工典礼。17日上午,高岗、李富春和贾拓夫在计委办公室商量由谁陪同苏联客人去鞍山。他们三人都愿去,互不相让。争议了好久,最后还是李富春、贾拓夫让了步。按理说,李富春去比较合适,高岗不一定非去不可。他坚持要去是另有原因,但当时并没有讲明。
12月21日,高岗主持计委局长会议,讨论1954年的财政计划。他认真听了财政计划局倪伟的汇报,以及有关各局局长和马洪、张玺、安志文等委员的意见之后,讲了以下意见:
1、速度多少,把有利、不利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应是百分之几,就是百分之几。
2、成本,今年能否降到7。2%,明年是否可降至6%,要和各部一起算,不要自己偷偷在房子里算。
3、明年收入,我倾向220万亿元,各部硬不承认,就不要搞翻了。
4、开支,还是照原来的,不开口子,确有问题的,摸一下,开个单子,必要时再商量增加一些。
5、城市建设,大的是水源问题。新的城市确实需要的,可以;一般可由各地附加解决。
6、现在突出的矛盾是:到处要增加投资,减少利润。要集中解决这个问题。综合局要研究解决,要分主次,要从几个年度结合考虑。
7、基本建设,分哪些列、哪些部列。至于设计,一定要列上,不能耽误。
这是他最后一次比较认真地参加的计委会议。直到此时,高岗还能把思想集中在工作上。
但是,在此期间,毛泽东已对高岗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一进入12月,毛泽东就开始找一些高级干部谈话,调查高岗的“反党言行”。
高岗察觉到毛泽东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几次会议之后,他显得心神不安,参加计委的会议,听取汇报时,思想不能集中,听不进去,常常要秘书坐在他身后,给他准备即时发言的提要。
12月24日晚上,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在讲到加强团结的问题时,突然不点名地把高岗端了出来,说他另有一个司令部,根据之一就是“东交民巷八号车水马龙”
毛泽东的话,对高岗犹如晴天霹雳。但毛泽东不容他解释,会后即连夜南下,去了杭州。第二天,高岗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陪同苏联客人捷沃西安去参加三大工程竣工典礼。
会后,他于28日匆匆忙忙到沈阳召开东北局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加强团结的指示,强调刘少奇在历史上的功绩和重要作用,要求大家拥护刘少奇在毛主席外出休假期间主持中央工作;也要求东北全党团结在以林枫为核心的东北局周围,把工作搞好。这次沈阳会议可以说是他对自己过去反刘言行的一次补救,但为时已晚。
1954年1月初,他回到北京。当捷沃西安要离京去上海、杭州时,本应他去送行,但他向总理表示不愿去。
深夜12点,周恩来给马洪打电话说:“请你告诉高岗同志,中央已经决定,由他送捷沃西安同志上飞机,一定要去!”这是他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
此后,他再没去计委上班,开始准备反省检查。
至此,我们对高岗到北京以后的活动有了基本了解,下面两章讲叙述1953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并由此说明高岗为什么会从高位上掉下来,以及他是怎样掉下来的。
第四章 跌入漩涡
1953年,毛泽东提出了当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国家的体制改革与人事安排也提上了日程;接班人问题成为重要话题。然而,这一年,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和矛盾加深,斗争明里暗里,时现时隐,中国政坛可说是风诡云獝。
高岗到北京参加中央的高层领导工作,虽然没有看到让他参加中央书记处的正式文件,但他实际上确实参加了书记处的会议和日常工作。他在中南海的办公室就在毛泽东办公室的对面。毛泽东不仅可以随时和他谈工作或聊天,还把许多本来不属于他管的工作交给他处理。
经管他为自己定下“约法三章”,一心要把自己分内的工作搞好,“搞少不搞多”,但在毛泽东和中央的一些“自由主义者”(这是高岗对某些高级领导人的称呼)的影响下,他原来对刘少奇的意见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有所发展,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毛刘之间的政治漩涡而不能自拔,最终葬身其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来北京时,带来了对少奇同志的错觉。”
那么,他所说的“若干自由主义空气”是什么呢?长期以来,许多书刊文章把高岗的反刘言行说成他的个人行为,即“个人野心”和“反党阴谋”。其实,他的反刘活动,固然有其自己的责任,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根子在毛泽东。邓小平在1980年3月19日的讲话明确指出:
高岗敢于那样出来活动,老人家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