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你做到你喜欢的沙发上翻开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
会儿,你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倒到杯子里。
刚喝一口,一下子想起来,不对,你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真是的!都是你妈妈不好,
无论说多少次,她都不会记得把带糖的饮料和不带糖的饮料分开放。于是,你跑到你妈妈的
卧室里,与她理论了一番,最终发现于事无补,只好悻悻地回来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巧的是你不小心压到了电
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个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今天她穿的这个裙子
太漂亮了!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不由自主地还是看了一会儿这个节目,又
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的电视台……幸亏这个时候,一连几个电视台都没有什么好节目,
你才有点失望地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
嗯?怎么这么渴?你这才想起来,你刚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饮料放在你妈
妈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却忘了重新给自己倒一杯不含糖分的饮料,直接回到沙发上了。
于是,你起身去弄点喝的。喝了两口,你突然想起来你现在正喝的饮料,是你最喜欢喝的。
第一次跟你前男朋友约会的时候,他请你喝的就是这种饮料……唉,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
干什么呢?
手机响了,一个短信。一个朋友,问你在干吗?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你只是含混地回复
说,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发上。想了想,还是换一下背景音乐吧,
现在这个太伤感。于是,你扭身换了张CD,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过了好一阵子,你
突然发现你刚刚在发呆,于是打了个寒颤。然后,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个小时
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我讲的肯定不是你,但你也肯定知道自己曾经遇到过类似
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么?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
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样。你的大脑
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
第…23…页 共136页
… Page 25…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 ”
“ ”
你可能要挣扎很久才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
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
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这是个仅仅用语言文字很难说清楚的事儿,不过,如果我给你一两个例子,你马上就可以弄
清楚。不知道你看过那部著名的电影《美丽心灵》(ABeautifulMind)没有?电影里的主
人公约翰*纳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
己的精神病”的人。换言之,纳什通过挣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为自己大脑中的幻
觉所控制。
另外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
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
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想明白,“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
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幡然醒悟之后,弗兰克终于明白了自己其实可以控制自己的大
脑,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脑所左右!于是,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没有悲观绝望。相反,他在脑海中设想,自己重获自由之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
第…24…页 共136页
… Page 26…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痛苦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弗兰克尽管身处牢狱,却
竟然可以让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
人。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突然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浑身发冷的感觉。与其说这是“失而复得”,
不如说是“重新来过”。很小的时候,听老崔嘶喊,“不愿离开,不愿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后
从头再来!”当时听得我一身鸡皮疙瘩,明白那是一种无奈,谁都没办法从头再来,更何况
对一个不相信轮回的人。可是,当我突然意识到我竟然可以(也根本就应该)控制我自己的
大脑的时候,我觉得我居然不用死就竟然可以从头再来,比较神奇。
2。c
2。c
22。。cc 控制自己的情绪
May19th;2008|by李笑来|
先说痛苦,因为通常我们貌似并不需要控制自己的快乐。无论是谁,一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
的痛苦,包括肉体上的,精神上的,甚至是同时来自于两个方向的、并且还可能是莫名其妙
的痛苦,挥之不去。从小时候害怕打针的痛苦,到被小朋友们孤立的痛苦;从欲望不能被满
足的痛苦,到精神上不被理解或者同情的痛苦;包括但不限于自己躺在病床上痛苦的同时还
要忍受被护士们的欢声笑语放大的痛苦……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煞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当一个人身处极大痛苦之中的
时候,甚至有可能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如果真的是孟姜女哭倒了长城,那么我猜那时候
你用针去扎她,她可能根本不会体会到皮肤上的刺痛,因为她所有的心智正在全部用来把那
长城哭倒呢。
即便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对我们的痛苦往往并不十分了解。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当我们觉
得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
我们自己的痛苦我们亲身感受,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又很难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不
努力分辨,我们当然会觉得我们自己最痛苦。
我的经验是,了解这个机制的好处在于,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所感受
到的那么强烈,我们就很容易,或者是起码更容易忍受那些痛苦。我经常这样提醒我自己,
我再痛苦,在目前这个阶段,肯定还不是最痛苦的人。
我问自己,你比他还痛苦么?我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
有这么个人,也许你知道他。在1832年,当时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
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
苦的。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
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下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他再一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
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可能我可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