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存在让你难以忍受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不是极度的影响你的工作,都不算是什么问题,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才是打工的秘密。不然的话,娇气的到处换岗,最终一事无成,她就听说一位30多岁的师兄,大学毕业了之后换了上十份工作,结果都是无疾而终,最后此人每个月工资还不到1800,一事无成。最怕的不是环境的险恶,而是自身的懦弱,有机会就抓住他,好好干一把,不要到年龄大了才空悲切。
“什么?你和杰克吵架了?”婉珊下午回来,得知小新大闹一场之后吓了一跳。
和老外正式开战(13)
和老外正式开战(13)
小新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就看到她的信息跳出来:“谢天谢地,正好那天我们几个人都出去谈事情了,不然乔治看到了就坏事了。”
“乔治怎么就那么袒护杰克,他们两该不会是同性恋吧?”看到这句话,小新是又好气又好笑,不明白为什么在乔治心目中,杰克的地位能高到那样一个程度。
“不是那么回事,而是乔治最不喜欢办公室里有争斗,上次你和杰克辩论的事,就让他心情不愉快,认为你们两个把精力放在了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他总认为,在工作时间内一切都要讲究和谐共事,这样才会提高工作效率。尤其你是新人,更要避免让他加深这种印象才好。”婉珊苦口婆心的说。
“天啊,难道明明是鬼子犯了错,我们也要忍着,等到了下班才和他较劲吗?”
虽然刚刚已经完全不想什么出走,什么跳槽,要一门心思安心工作,可是当民族尊严收到挑战的时候,小新还是如同一只被人倒摸了毛一样猫,跳起来想咬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这样的事情最好关起门来解决,不要让过多的人看到,尤其不要再乔治的面前。”
婉珊的回复只将小新的怒火烧得更旺,她没有想到婉珊居然会这么说,一点都没有勇气,没有是非感。
小新怒上心头,实在是没什么再和她继续谈下去的心情了,她更认为,FT的华人待遇这么差,恰恰好就是因为像婉珊这样的人太多,太顺着乔治的意思走,才会纵容出杰克那样的外国员工来。
这里是中国,是中国呵!!
这里的员工怎么居然可以容忍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几个外国的瘪三那样的欺负?
她沉默了,也第一次感到自己和婉珊有了分歧,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于姚迪这样能说出同样不满的“知心”同事了。
和老外正式开战(14)
和老外正式开战(14)
小新也对茉莉这种不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感到失望。
诚然,曾经是因为报销的事情和他们吵过架,可那是因为作为CEO的乔治——他不懂。
你作为财务,就有义务将正确的借款申请程序和步骤告诉他,并且希望他也能起到积极执行的作用。
而不是在人家的威逼下,就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波逐流。
会计本身就有公平和监督的职能,面对一个实际上并无任何企业管理经验的乔治,即使他是老板,你也不能够事事都顺着他来做。
再后来小新有个朋友也谈起过类似老板不善管理的事情,都表示他也曾经在一个,混乱的,没有秩序的公司待过,干了几个月就走了。因为没必要继续耗着。
可就此事,茉莉把头已经开坏了。
即使是老资格的她,也曾经就这样轻易的,在杰克获得乔治的许诺时,只需要凭一封电子邮件便可以取款。
姜小新,这个新来的下属,有什么资格予以反驳?——莫非要显示她比茉莉更专业?
如果再斗下去,她不仅要得罪外国人,还要连自己的师傅也得罪了。得罪了所有人的话,那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最后,小新也要向所有人妥协——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她开始认识到,自己和茉莉,不是一类人。
她是那种敢在别人欺负到头上的时候,跳起来予以反击,不惜争个鱼死网破的人。
当然,她也是被原来的环境给逼出来的,被欺负怕了,所以要先发制人,让她庆幸的是她没有欺凌弱小。而茉莉,则是那种明哲保身,胆小怕事的人,她敢在背后说出公司的种种阴暗,却安于在阴暗中继续潜伏着,也是因为家庭和现实的压力,这份工作高薪而且安稳,只要做个顺民便可以安然无恙,所以她避免一切纷争。
和老外正式开战(15)
就当她以为一切平息的时候,因为催款,又和马丁爆发了冲突。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马丁的一个南非的客户本身订单就给的不太正规,一会儿交订单写的是公司全称,一会儿又写的是公司简称,所以会计部门录入订单的时候,因为分工问题互相沟通没有到位,将这同一个客户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
马丁是海外销售代表,又是股东之一,小新通常是将整理好的资料后用邮件发给他后,让他自己去催客户的。因此,南非同一个客户被分别起了两个名字,催两套账的催款单,让他立刻火冒三丈,上网就发信骂了小新一顿,说她没有常识,一塌糊涂,全部弄错。
小新刚开始并不知道两个名称的问题,再加上对马丁根深蒂固的不良印象,总心里感觉是他来找茬,外加上杰克刚刚爆发的粗口事件,心中对老外更加的抵触,自然言语上也就不客气,和马丁就开始邮件大战起来。你来我往,骂骂咧咧,最后小新感觉骂还不解气,一定要电话里和马丁好好谈谈,到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说她,至此,她还不知道是自己理亏。
于是,弄到了马丁的电话后,她便开始一通通的打过去,刚开始没人接,后来通了,马丁接起电话之后,一听小新的声音便挂掉了,这让她更为火大。于是找到了他的SKYPE(网络电话)账号,她也注册了一个,上去就使劲邀请他通话,一边打字问他,为什么不接电话,缩头乌龟,有问题大家彻底解决清楚,别老邮件里骂人。
结果最后马丁不得不接了网络电话,然后他们一起拿起同一张催款单开始讨论问题,马丁在网络的那端显得如此有礼貌,有耐心,他和她一点点的说着那家南非公司的名字来由,说出了他的疑惑,为什么简称和全称竟然会变成两家不一样的公司?
并苦口婆心的教育她——帐不能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催呵。
和老外正式开战(16)
在这样的解释下,小新才意识到这是自己先犯的错误,也就明白了虽然他一开始那封邮件气势汹汹,可说的却是真理,于是,她回去便把简称的公司名下的账目全部都转到全称公司去,并且关闭了不需要的那个公司科目,再发送了一份催债清单给马丁过目。
这一次,没有问题了,他还说“十分感谢”,这倒让小新感觉万分的不好意思起来。
不打不相识,从这件事情看的出来,马丁还是个讲道理的人,不过脾气有点急躁,如果事情弄清楚,工作效率能加快的话,他便会赞许。小新更从茉莉那里了解到,他是个有原则的销售,当遭遇客户压价,供应商的成本扛着而导致极低的毛利时,他是绝对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
他会和客户反映我们的价格已经是成本的极限,希望客户体谅,并且尽可能多的从运费上拉开差价,为公司带来利益。从这件事上面,他们两发现了适合彼此的工作方式,马丁再不会先发一封暴跳如雷的信来谴责小新,而回先说出他发现的问题,可能是她错了也可能是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再等小新来解释,一来一往,事情便会迎刃而解,相互沟通后的结果,是愉快的合作关系。
和马丁的合作,往往让小新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华商面试的时候,在那间会议室里,她站起来朗声说过的话:“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必须要沟通,企业和企业之间也是一样的。假如只凭自己的意见,只凭上下级的意见,就给出判断无疑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建议,通过会议的讨论沟通,寻找一个互赢互利的平衡点……”
当时那些语言,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那些从媒体杂志上看来的空话,而此时此刻,她才真的发现沟通的工作方式多符合她的个性,也最适合这个企业,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