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卡合瓦瑞的《创建成功家庭》一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成功并不意味著物质上的富裕,而是心理上、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富足……
一个成功家庭的奥秘之一是能够共同解决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培养那些优良的人生品质。他们幸福、快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彼此给予并分享幸福和快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著一种平衡的依赖关系。孩子不会过分依赖父母,或与家庭格格不入、孤僻乖张。
父母孩子都有相应的成长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成就,同时我们还有一种安全感,在这个家里有一种永远存在的精神支柱和永不泯灭的爱。
愿我们携起手来,用超越上世纪的观念和智慧,共同营造一个坚实而温暖的港湾。
'上一篇'
妇女的形象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
苏菁
妇女的形象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
我深知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重复我曾经没有关爱没有温暖的童年,我也不希望天下的孩子重复我们那个年代不可避免的噩运。
一个世纪之前,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多数人都是寂静地活在消沉之中。”
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很不幸,今天他这句话比当时更适用于我们。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世界都想改变别人,就是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我们可以谴责、抱怨现在世风日下,吃喝嫖赌包二奶卖淫吸毒堕胎成风,艾滋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
但我们光谴责光抱怨又有什么用呢?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形态,它的健康程度,会直接影响著整个社会肌体的存在与发展状态;我们每一个人又都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所以我们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又更多地反映在女性身上。
正如台湾作家罗兰在《妇女的形象》中所说:
我说妇女的形象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
如果妇女们蓬头粗服,劳累紧张,神情沮丧,显示这社会动荡不安而贫穷。
如果妇女们勤奋积极,整洁明朗,显示这社会运转灵活,生产力强大,结构紧凑,步调迅速,是正在进步之中。
如果妇女们轻浮淫荡,没有妇德,显示这社会是堕落而污秽,人欲横流,罪案丛生,而下一代正在受害之中,包括品德与健康的瓦解与国本的动摇。
男人们的堕落往往是由于妇女们的品德不修。如果妇女不给男性可乘之机,男性会被迫敛束。
如果一个社会“笑娼不笑贫”,这社会可以清洁,由清洁而保持健康,由健康而产生财富,这种财富才可以用到正途,而保持恒久。
如果一个社会“笑贫不笑娼”,妇女们争相仿效,用身体去“创造财富”,则这个社会肮脏,男性随之堕落,家庭解体,财富和罪恶携手而至。
如果妇女们贪财,男性就由于有幕后的催迫而大行其道,不义之财就可以找到门路去消化。妇女们如果能够安贫守分,男性们就不必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因为男性的钱大部分都花给了女人。一个国家的妇女廉洁自守,男性就容易品行端方。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妇女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妇女如果崇洋忘本,也就显示国家缺少自信。
我们都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眼界的狭窄而在做人上有所失误?会不会因为我们今天的失误而错失了孩子的未来?一步错,步步错!
'上一篇'
看清自我,把握幸福
苏菁
看清自我,把握幸福
记得《淮南子》里记载著这么一个故事:
宋国有人嫁女。女儿临去夫家之前,父亲对女儿说:“你虽然出嫁了,但是不知道能不能白头到老。你事先要私下积蓄些,再次出嫁也就容易。”
女儿听了父亲的“教诲”,平时一有机会就私藏财物。这一行为被夫家发现后,一气之下就把她休回娘家。父亲看见女儿带著许多财物回来,不但不自责教育女儿不得法,反而为自己的“深谋远虑”而沾沾自喜。
这位父亲只知道为了防止被休而应事先私藏财物,却不知正是因为女儿私藏财物才被驱逐。正是他“以防万一”的消极悲观的暗示,才将女儿的幸福毁灭了。
当今社会有多少这样还没结婚就做好了离婚准备的男女啊!我们既然有精力提前准备种种防范措施,又为什么不把这些精力放到婚姻建设上呢?殊不知很多夫妻都是在这份“担心”的消极暗示下一步一步偏离正常轨迹,并导致最终分手的。
能否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自我,把握幸福,并不在于学识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一个人能否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拥有正确的心态。
让我们都来学会爱
教育是做出来而不是教出来的,只有我们自己做人正确,我们才有足够的说服力来影响身边的人。
特蕾莎修女用她的一生实现了一个境界───活著就是爱。我很赞成她的观点:
饥饿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受冻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衣物,无家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住房,他们同你我一样,所需要的还有人与人之间亲切的关系,还有人对人的情意和关心,还有很少有人愿意给予陌生人的爱心!
让我们都来付出一点点爱心,只要一点点,试一试,你会发现你忽然变得愉快起来,因为你让身边的人愉快了,那么他反馈给你的一定是一个灿烂的笑容或会心的微笑,这个时候你不也自然而然地被感染了吗?人是互动的呀!
让我们都来学会爱,爱自己,爱自己的配偶,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爱身边的人。
除了爱,我想补充的是,人生品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宽容以及诚信。
'上一篇'
信任别人是一种简单的智慧
苏菁
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
尊重───这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字眼!
人们需要的往往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尊重。真正的尊重应该是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即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芸芸众生的我们何曾做到了对他人真正地尊重呢?别说是对一个陌生人,就是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我们都体会并尊重过他们的感受了吗?我们给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了吗?
我们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模式来要求来塑造我们所爱的那个人───配偶或孩子,我们喜欢拿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爱人别人的孩子作无谓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徒增了自己的烦恼,爱人和孩子越发不如别人的了。
我们没有给所爱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所以也就没有给自己稍稍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筋疲力尽而吃力不讨好,让自己所爱的人距离自己越来越远,还要涕泪交加声讨家人没有良心。这是谁之过?
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
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我们的父母,尊重我们的配偶,尊重我们的孩子,乃至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信任别人是一种简单的智慧
信任───什么时候,这个字眼人们把它和“幼稚”连在了一起?信任别人就是幼稚,就是没接触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紧锁心门,对著谁都不敢敞开心扉───哪怕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
难道只有时时提防著外人乃至于身边的亲人才叫成熟吗?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穷、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再也没有什么可信赖可感动的人。
人一旦进入这种世故状态,人生就不再有激情,不再有浪漫,无论他的年纪如何,都已进入了生命的黄昏。世故是烂掉的成熟,是那些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就近为自己选择的一个掩体;是内心深处自卑情结和受害者心态的外现。
我想说的是,纵使我被骗了一千回,我也相信,人间还有真情在,而最为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挖掘人们向善的那一面。
信任别人是一种简单的智慧,博取他人信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弄得很复杂,而要尽量简单,让人一目了然。
信任的力量是神奇的,信任导致信任,怀疑导致怀疑,这是人生亘古不变的真理。
'上一篇'
宽容是对自己最大的博爱
苏菁
宽容是对自己最大的博爱
宽容───是谁说过,宽容别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博爱。
我们大多数人都一直认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因此心里总是愤愤地想:“哼,只要我不原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