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强调重智轻德在父母中比较普遍。他从忧自国门外入手,引用了一个典型案例:
1991年11月1日,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曾发生一起令世人震惊的事件:中国公派留学生卢刚枪杀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和四位美国教授之后自杀。
卢刚出国前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从小聪明过人,学习上一帆风顺。本科毕业后,他参加了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严格考试,在几百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被公派到美国留学。
卢刚是一个受过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有理智、具有正常分析和思维能力的人,既无酗酒、吸毒的习惯,精神也没有错乱。他的行动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冷静思考、多次权衡的结果,是按照他所奉行的人生信念行事的结果。他这种冷血的杀人行为,不仅是由于嫉妒,而且还因为他的性格中潜藏著种种危险的特质。在同学眼里,卢刚是一个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人。他十分孤独,没有什么人愿意和他来往……
他在北京当工人的父亲说:“卢刚有两个姐姐,他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卢刚出国前个性就很强,孤僻,不合群,与父母也很少交谈,只和他二姐关系密切些。”
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确让人担忧。父母在一味赏识孩子智力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态。
最后陈会昌教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迅速的变化中正经受严峻考验,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变化中的学校教育过程,而这种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使学校德育工作几乎是处于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哲学、伦理、心理、宣传、媒介等上层建筑各领域变化的焦点上,其复杂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而我认为还要补上家庭这一最关键最基础的一环,因为家庭是人类迄今为止藏污纳垢最为顽固的地方,是传统隐藏得最深最巧的地方,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家庭开始。
'上一篇'
我们这又不是慈善机构
苏菁
我们这又不是慈善机构
陈会昌教授还向我们推荐岳晓东著的《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让我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我带著学到的本领,满怀希望地回到第一家心理诊所时,我觉察出创办人齐高的态度已发生了些许变化。
“我做了10年心理咨询,最后发现没什么作用。”将近40岁的女老师温梨稚慨叹道。
“我有时也很难找到一个切入点。”齐高深有同感。
我在这家心理诊所断断续续工作了一个多月。
一天,一位来自武汉某高校的心理学博士马剑民打电话来想谋一份职位。
“我们这又不是慈善机构。”那位加入进来不久的女老师温梨稚说话向来直白。
“你说该怎么办?”齐高很为难地看著我说。
我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显然我在这已经很多余了,再来一个……
等马剑民来时,他们轮流和他交谈,我隐约感到马剑民有一种被审问的不安。
这间屋子的确容不下更多的人了。
'上一篇'
想家的感觉
苏菁
想家的感觉
晚上回到住处,我坐在简陋的房里,忽然感到自己像片没根的叶子在飘飞。
我不怕寂寞,不怕没有一点声息的长夜,不怕四壁空空的简陋,可是我害怕没有了人生的方向,没有了人生的目标,整个人像失了根的浮萍……
也许是我没能适应那家心理诊所的氛围,也许是心理咨询前景暗淡,也许……我当初的决定难道是错的?
当一个人目标明确,生存环境再艰难再恶劣也能挺过去,可一旦怀疑自己的方向,怀疑自己的选择时,那就一点动力都没有了。
我想起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可达成。这多么可悲啊!这不正符合我此时的心境吗?
晚上我梦见自己到了上海,过著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梦里心灰意冷的情绪一直左右著我,半梦半醒之中我问自己:你选的不是这个城市呀!怎么这么没著没落的……
当我从梦中惊醒,时间仿佛一下子停滞住了,整个心像悬在半空中,上下够不著,孤独排山倒海而来,这间以前总觉得太小的房子变得大而空洞。
身边要有个亲人该多好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和丈夫儿子一起逛公园、到野外兜风、爬山的情景……
我想打一个电话回家,又怕他们觉察出我的不安,引起他们的担忧,一时间竟想不出找谁倾诉。孤独真是可怕,无处排解,无人可诉。
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丈夫和儿子的身边……
无边无际的暗夜中,耳畔似乎又响起丈夫亲切的话音,温柔地抚摸著我孤寂的灵魂。一种痛彻肺腑的感觉倏然而至,泪水也哗哗地流了下来。
'上一篇'
没有任何人能打败你,只有你自己
苏菁
没有任何人能打败你,只有你自己
“铃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把我拉回现实,原来天色已大亮。我像是寻找救命稻草似的抓起话筒:这时无论是谁打来,我都要告诉他我此时的处境了。
“你好吗?”丈夫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那头遥遥传来,他关切地问,“现在怎么样?”
竟然是他!我差点哭出声了。
可我还是努力克制自己,我不能将实情告诉他,他会担心的。我嗯嗯啊啊个不知所以然。丈夫没有察觉我的异常,只是说出门在外,好好保重,不要太牵挂家里,儿子挺好的。
通完电话,我的心情没有得到太大改善。
我又找出安东尼·罗宾的书,我每天都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不管你所处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担子有多么沉重,你绝对有能力扭转,所做过的美梦终有成真的一日。然而要如何才能实现呢?就在你看完这些字时,马上拿出蕴藏在你身上的能量,这股力量可以立即改变你的人生,就看你是否有心把它释放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自己!没有任何人能打败你,只有你自己。”
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就是靠著这个信念顶过来了。
'上一篇'
远方的关爱
苏菁
远方的关爱
几天以后,我正准备吃午饭时,接到心理诊所那位温老师的电话,说有我的几封信。
我饿感全消,找出一双跑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办公室。这段路平时要用15分钟时间,当时我只用了4分钟!
温老师表情诧异:
“我还说你上午来不了了,下午才来呢!”
我笑笑,没有作答,她怎么能理解一个离家在外的人对家书的祈盼和渴求呢?
接过温老师递过来的几封信,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一封是丈夫写来的,一封是同事林秋洁的,再有一封是姐姐的。
当我拆开丈夫的信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儿子在桂林拍的相片,身上穿著我在北京买了寄回给他作为生日礼物的运动服,看上去很精神。
我又看到了丈夫那熟悉而亲切的字体:
苏菁:
昨晚陈楠给你写信了,是他自己写的,甚至有一个字写不出还是用拼音拼写的,他写好后我看了,写得不错,他说还有很多话没写。
北京开始转冷了吧,想必北京深秋肯定很美,这样的环境可能比较适合你,望你的事业像北京的美景一样流光溢彩,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陈楠很懂事,像个大男子汉,很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我回得晚,他就在阿婆那边睡,说不会在那干等爸爸,伤害自己。我听了都忍不住要笑。
别说你这么长时间不见他,很想他,就连我隔一天没见他都感到心里空荡荡的,真奇怪,这也许是知心朋友加儿子的缘故吧。
我和陈楠在家都很好,请你放心,你事业上早日成功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安慰,也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陈志贤
2002年8月27日
感谢丈夫!
儿子的信就在下面,我迫不及待地看起来,这是用铅笔写的:
妈妈:
你好吗?我已经读二年级了,我已经学到+…×÷了。我们国庆节就去北京,我本来打算春节去的,但是爸爸说春节妈妈就回来了,su 以我们就国庆节去,我已经收到你寄回的衣服了。
我们前几天去桂林了。
这学期我的语文不是张老师上了,是新的老师韦老师上的。
陈楠
这信我反复看了几遍,甚至能背下来了。想到儿子在茶几上认真书写的神态,我忍不住在他的相片上亲了一下。这些都成了我以后在北京坚持下来的精神力量。
我打电话回去,告诉他们信已经收到了。
“妈妈,你能收听到天气预报吗?”儿子天真的童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不能,妈妈没有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