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师听了很开心,就冲回去跟那个人比武。他把腰带扎紧,高举着刀,两只眼睛盯着武士。最后,武士吓得把剑丢了,给茶师磕头并说“对不起”,然后爬着离开。
“每个人都是一个剑客。”这是很多人都经常说的一句话,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只要你心中有一股必胜的信念,你的潜能就会很好的被激发出来;而你必胜的气势也会让对手先在心里惧怕三分。正如信奉“超人哲学”的尼采所说的:“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将无所不能。”你若是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信念强化到强烈的地步,因为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会促使你拿出行动,扫除一切横在前面的障碍。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剑客,那么每个人就应该都有一把剑。没有剑,怎么能被称为剑客呢?剑在哪里?剑在心中。
还记得《寻枪》这部电影吗?一个边陲小镇的警察马山,一夜梦醒,发现自己的枪神秘失踪了!于是马山沿着青石板开始了一段寻枪之路……枪丢了,怎么办?去找。找不到怎么办?再去找。因为枪象征着警察的地位,更象征着人生的尊严。导演陆川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内心里的枪都丢了,但是有的人没有去找,有的人去找了,而且用生命去寻找。”
是啊,枪不在手中,枪在心中。信仰、信念、尊严、渴望、追求……都是你心中的枪,都是你心中的剑。心中有意念,意念无处不在,因此剑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可出剑;无处不是剑。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至中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嘱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日暮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自己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找到了中暑者还是温热的尸体……
中暑者为什么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不是因为他勇敢,而是因为他懦弱,他心中已经没有了“剑”。
读古龙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李寻欢这么一个人,“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是江湖中一个不败的神话。古龙自己强调,“小李飞刀”是一种象征,一种“侠”的道义象征,也是“武”的意志和力量的象征。李寻欢在痛苦中仍保持着坚强如钢铁的意志,这是英雄的典范。他不像龙啸云那样见利忘义,也不像上官金虹那样野心勃勃,也不像荆无命那样为武所役,也不像阿飞那样在“情”中缠绵、消沉。所以“小李飞刀”又是一种力量和意志。用古龙自己的话来说,小李飞刀“既不是兵器,也不是暗器,而是一种可以令人心振奋的力量。”小李飞刀的刀不是手中的刀,而是心中的刀,是情、是爱、是正义,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剑在心中,人人心中都有一把精神之剑、信念之剑。只不过有的人把剑丢了,有的人丢了后又找回来了,有的人却总是紧紧地握着那把剑,从不曾松手。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如果你读过《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看到这句话,你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反射出落日的余晖。这就是桑地亚哥——海明威笔下的铮铮铁骨。
伟大的作家海明威在他最出色的作品《老人与海》中写下的这句话,使许多不喜欢文学的人也认识了这位硬汉,认识了小说那个沧桑而顽强的老人——桑地亚哥。海明威、桑地亚哥,分不清哪个是作家那个是小说人物,因为那本是海明威的自传:他以红十字会员和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身上中了237块弹片,头部缝过57针;在非洲两度所乘飞机失事,5次经历过脑震荡;他的视力近乎失明,长年患有肝病、糖尿病、肾病和严重的皮肤病;无数次受伤还使他患有焦虑症和忧郁症。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在海上两天两夜惊心动魄地与大自然的搏斗,寓示了人的英雄主义本能的伟大力量。老人获得的无任何胜利意义的鱼骨架,恰恰寓意了人的精神上的胜利。海明威的父亲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而饮弹自杀,海明威曾视之为懦夫的行为。但他在自己的晚年,也同样走向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为什么会有如此惨烈的结局?人们往往注意到海明威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认为他人不如其文。其实,正是这种看似懦弱的行为,体现了他对“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这句话的践行。他需要给读者留下完美,留下男性的强悍、坚韧、勇敢、壮烈;他不是不敢于承受痛苦,而是要敢于蔑视死亡。
我们可以想象,敢于饮着威士忌,用一条小艇和手榴弹渴望与德军潜艇决战的海明威,还会惧怕小小的疾痛吗?在西班牙内战的烽火中,他对尸横遍野已经司空见惯,对于死亡,他应该是谈笑自若的吧?
任何人在到达成功之前,没有不遭遇过挫折的。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故事。但那不能叫“失败”,那只是暂时的“没有成功”。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后才发明了灯泡,而沙克也是在试用了无数介质之后才培养出了小儿麻痹疫苗。
面对困境,人首先要学会忍耐。在困境中忍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的,但却是每个渴望杰出的人都必须承受的。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的巨大痛苦之后,仍然完成了最伟大的乐章;席勒在病魔缠绕的15年中,仍然写出了惊世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在马德里监狱中完成的。
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一个输了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输,就不是真输,而是“没有赢”;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年轻时,我读尼采的作品,其中有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也不太懂,心想,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悲观的权利呢?直到自己经过这些年的奋斗征战,不断地跌到,再爬起来,才渐渐体会到这段话的道理: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人的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惟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无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土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的体温就会迅速降低,跟着就被冻死。当你的左眼被打到时,右眼还得瞪得大大的,才能看清敌人,也才能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而且只怕命都难保。
尼采说:“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将无所不能。”可不是吗?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就要开始下一搏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彻底地输,而只是暂时地“没有赢”。
古龙在小说《大人物》中借人物田思思与丫环田心的对话,描述了当年震动整个江湖的一战:大侠秦歌四战七只老虎。
身为匪徒的七只老虎,绑架了秦歌心爱的女人。他单枪匹马上了虎丘,找到那七只老虎,虽然将其中两只老虎刺伤,但自己也被老虎刺了一百零八刀。不多不少,正是一百零八刀,因为,这是老虎的规矩,他们活捉一个人后,绝不肯痛痛快快一刀杀死,一定要刺一百零八刀,让他慢慢地死。
世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