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你会问:以上谈到的问题,究竟与心灵的成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这么说:言语乏味可以显示出说话人缺乏机智、想像力和对人的敏感性,而这些特性都是完成健全人格、能对别人有正常反应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言语乏味的人不但对自己一无所知、不喜欢自己、甚至也不能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由于他不能把自己的基本需要让别人了解,并得到满足,因此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也很难去了解并满足他人的需要。为了补偿内心的空虚,这种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琐事上面,并过分加重这些琐事的重要性;他的沟通方式与其精神层面一样乏味至极;他绝不是个真正有趣的人——而是现代人沉浮于人世间的悲剧象征——也没有坚定的支持力量,或对事物有一定的看法。
言语乏味是人格生病的一种征候,也是人格不再成长的一种现象。一个是心灵成熟,或心智继续成长的人,就能与别人讨论任何事情而不致引人生厌。因为凡是由他处理的每件事,都会变得有意义。同样的事,言语乏味的人处理起来索然无味,但成熟的人却能将其变得活泼,富有朝气。
但这些令人讨厌的人,却是使我们愿意为成熟而更加努力的最大刺激因素。因为这些人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假如不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令人讨厌的模样。

'BT2'珍贵的人生经验
成熟的心灵、成熟的人格,逐渐增加的通达和成就感,个人在社会人格方面一切能力较高的组合,较为广泛的知识兴趣和感情上的快乐……这些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自我改善的终极目标。
最近,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耶克·普莱斯勒的访问报道。普莱斯勒先生白天在一家百货公司当销售员,他完成了4年的高中夜校教育之后,立即进布鲁克林学院夜校就读,计划完成大学教育,并继续研究法律。
他在大学—年级的—篇名为《快乐是什么?》的文章中写道:
“取得高中文凭,进人大学,然后期待成为一名律师。对我来说,这就是快乐。”
“只是期待就给了我内心无限的快乐,”普莱斯勒先生说,“大学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全看我学习的情况而定,然后进法律学院又要学习5年。”
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很有抱负的计划,不是吗?但是普莱斯勒就在进大学之前刚刚度过60岁生日。他知道,对成熟的人来说,学习是一种任何年龄都可以进行的快乐历程。教育并不只局限于校园内或正式的一套课程上。
哈佛大学前校长罗伦斯·罗威尔博士曾经说过,大学或教育训练制度最多只能教会我们如何帮助自己,亦即最后我们都需要自己教育自己。教育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一种透过心灵自发的运动,也是一个使得心灵扩充、发展的过程。
一旦了解了这一点,教育和自我改善便成了生命中任何阶段都可以追求的令人兴奋的体验。
心灵是我们的身心组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加以滋养运用,它就会成长;如果它得不到滋养,就会发育不良,还会因为缺乏运用而萎缩。只让心灵暴露于教育的影响之下仍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应用,让它对这些影响有所反应。
我们可以加入读书俱乐部,去听课、听歌剧、听演讲,但这些除了会在聚会中增加一些闲谈的话题之外,没有比较深沉的目的或成果,任何人都可以因此裹上一层薄薄的文化外衣,然后像星期天的衣服一样随意穿脱。但是,在这层薄薄的文化外衣底下,心灵仍然可能像以往一样不成熟,尚显稚嫩。
知识的的学习与运用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理由:使得心灵能够成长。而心灵,就像身体一样,只有加以运用才会成长。
路易斯·曼福德曾经描述过我们在教育方面应该努力的一些目标。他写道:
“一切实际活动的目的是文化。成熟的心灵、成熟的人格,逐渐增加的通达和成就感、个人在社会人格方面一切能力较高的组合、较为广泛的知识兴趣和感情上的快乐……这些,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自我改善的终极目标。”
有一天,一位女士来找我丈夫寻求帮助。看上去,她沮丧得像个受了雨淋的小鸟,因为她丈夫逐渐对她失去了兴趣。她丈夫是个兴趣广泛、具有文化品味的成功经理,她承认自己越来越配不上丈夫了。
她感叹自己没有机会上大学。孩子一个个生下来,似乎永远没有时间获取音乐、艺术和文学的知识,而这些恰恰是她丈夫一向醉心沉迷的。
“他现在对我感到厌烦,这公平吗?”她问道,“就因为我无法和他以及他那些知识分子朋友谈得来?”
我丈夫问她,现在她的孩子都已各自成家了,空闲时间她都用来干什么?她说她平时常打桥牌,每周都去看两场电影,也看点书,主要都是言情小说。
显然,这个女人并没有努力拓展自己的兴趣;她也并不缺乏自我改善的机会,她缺乏的是精力和欲望。她大可把花在桥牌和电影上的时间用来扩展她的兴趣,跟上她的丈夫。
不能扩展自己天地的人,可能会被遗忘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他们也许会抱怨太迟了,他们已经太“老”了。他们将年龄当作生命的终点一样地接受,却不了解对于想要学习的人来说,生活是永不终止的一系列精神旅程。
从前大学很少,距离又远,学费也很昂贵,因此,只有少数人读得起,甚至书籍也不容易买到,而夜校这个词更是听都没听说过。而现在却恰恰相反,任何想受教育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甚至祖母拿到大学学位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
得克萨斯州一位律师的妻子,辛苦养育了5个高大健壮的儿子,让他们受大学教育和技术训练,并看着他们成为技术和商业上的领导人。当最小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这个已五十多岁并且做了祖母的女士进入得州大学学习,四年后,她以优等成绩毕业。现在,她七十多岁,是个寡妇,但可别把你的同情心虚掷在她身上!她机敏、可爱,为社区工作忙碌,朋友和仰慕者多得让她不知该如何应对,对于接触到她的每一个人来说,她是一个具有激励启迪性的人物。她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女非常敬爱她,珍惜她去看他们的每一次机会,虽然这种机会不多。她努力培养出自己的成熟心灵,如今正在享受着丰硕的成果。
乔治·盖洛普,这位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的创始人和罗德奖金新泽西州委员会的主席曾说:“现在有很多人拿到文凭以后就不再学习了。而真正有益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维持不断的过程。”
大学能为我们做的只是提供研究学习的时间和场所,其余的必须靠自己。因此,不管受过多少学校教育,扩展心灵以防晚年孤寂无聊的第一步,是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
下一步呢?无法上大学或夜校却渴望自我改进的人怎么办?
很简单——他可以自修。英国工党的杰出领导人赫伯特·莫瑞生谈到的“我所听过的最佳忠告”,是他15岁在伦敦一家杂货店当小工时的事。一个街角的面相师替他“看”面相,然后问他看些什么书。“大多是血腥的谋杀案和短篇小说。”莫瑞生说。他指的是书报摊上一分钱一本的恐怖小说。
“看无聊的书总比什么都不看的好,”那个面相师说,“但是你的头脑太好了,不该只看那种书。何不看些比较好的书——比如,历史、传记?你可以喜欢什么就看什么——但是要养成严肃的阅读习惯。”
面相师的忠告是莫瑞生一生的转折点。他使莫瑞生明白虽然自己只念过小学,还是可以通过阅读来教育、提升自己。自此莫瑞生开始上图书馆苦读。终于,学习使他在英国下议院的生涯成为可能的事。“过去我部是听收音机、看电视”,他说,“但是从没有一个节目的价值可以和一本好书相比。”
根据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的调查,美国的读书人数比其他英语国家在逐渐减少,大多数美国人往往一整年读不到一本书。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0个中有6个说他们除了《圣经》之外,不曾读过一本书,甚至每4个大学毕业生就有一个作同样的回答。
真令人吃惊:我们的现代人能把心灵荒芜到如此地步!尽管图书馆的大门为所有的人开放,丰富的知识宝库对所有的人敞开,书又多又便宜,但是,我们却任由自己的心灵挨饿,或喂以通俗的地摊文学的稀粥,甚至更低下的食物——庸俗画刊。在物质上,也许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准,但在知识上,我们却贫乏无比。
能成就个人知识的智慧很少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