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风特攻队出动
由于栗田部队撤出战斗,第7舰队的几艘护航航空母舰才免于被歼。这不仅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奇迹,就是在战后也使美国人感到非常神奇。这一天的海战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日军的抵抗并未结束。日军新组建的神风特攻队,10月25日出击,首战告捷。这种特攻队由抱有必死精神的飞行员组成。将其命名为“神风”特攻队,是因为忽必烈的蒙古舰队于1273年和1279年两次出兵侵日,均因台风将其舰队吹散而未得逞。后人便称这种强台风为“神风”。
坐镇菲律宾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大西胧次郎海军中将,得知栗田部队开始进攻莱特湾,便认为使用飞行员实施拼死攻击的时机已经到来。可是,缺乏训练的轰炸机飞行员要突破美舰对空火力的严密封锁进行轰炸是不可能的。如果飞行员们驾驶着挂小型炸弹的零式战斗机,对准目标进行冲击,虽然经验不足,如果飞机性能较好,也有可能实施有效的攻击。大西在吕宋岛的克拉克基地,亲自向所属飞行员们提出了这种攻击方法,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即使采取这种攻击方法也为时已晚。但是日军还是决定使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新战法,来对抗美军日益增长的海上优势。
为了配合水面舰艇部队对莱特湾的进攻,日军航空部队连续4天都动用了神风特攻队。但因天气不良,或因搜索不当,而未发现任何目标。24日,在吕宋岛附近,日军以常规的攻击方法对谢尔曼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进行了攻击,但战果甚微。这一事实说明,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攻击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战果。如果“神风”式攻击方法确是一种有效的歼敌手段,那么,以事实来证明这一点的时机已经到来。果然,第二天早晨,“神风”特攻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突击。
10月25日拂晓,由6架飞机组成的“神风”特攻队从棉兰老岛的达沃机场起飞,在向北飞行途中,发现托马斯·斯普拉格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美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正准备起飞去袭击栗田部队。这时,上述6架零式战斗机从大约3300米的高度穿过密云俯冲下来,有的进行接近垂直的俯冲攻击。这几架“神风”飞机直接冲向“彼特洛夫湾”号和“桑加蒙”号护航航空母航,由于高射炮火的抗击,未能命中目标。但是,这个大队的另外2艘护航航空母舰“苏万尼”号和“桑提”号被特攻机击中,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均被炸弹炸穿。在一片混乱之中,有一艘日军潜艇悄悄地接近到“桑提”号附近,进行了鱼雷攻击。这2艘航空母舰虽被击伤,但仍能保持自己的队伍,并及时采取了报管措施,几小时后又投入了战斗。
接近中午时,栗田部队突然停止射击,从克拉克基地起飞的“神风”机对已遭重创的克利夫顿大队进行追击,有1架特攻机向“基特坎湾”号俯冲下来,虽然稍稍偏了一点,但仍较成功,使“基特坎湾”号遭到重创。另有2架“神风”机冲向“加里宁湾”号(该舰在此之前已被击中14颗炮弹),引起大火。还有1架特攻飞机撞击了“圣洛”号,炸穿了飞行甲板,引起大火,并引爆了机库甲板上的炸弹和鱼雷连续的爆炸,把这艘航空母舰炸得破烂不堪,近中午时沉入大海。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把残存的警戒舰只留下去援救“圣洛”号的落水者,而自己则率领几艘航空母舰向马努斯岛撤去。后来,在谈到此事时他说:“我们被打得狼狈不堪,当时觉得即使有护航舰只担任警戒,也是难免要挨打的。”
栗田部队撤退
栗田认为,不管怎样得先把本部队残存的舰只集合起来,再采取下一步作战行动,便令所属部队分别驶往萨马岛海域。尽管日方也有损伤,但是栗田认为,整个上午的海战打得相当不错。他估计,已击沉美军航空母舰3至4艘、重巡洋舰2艘及驱逐舰若干艘。栗田曾一度改变航向,企图再次驶往莱特湾。然而片刻之后,他又提出一个更加妥善的作战方案,使改变了航向。栗田判断,美军的登陆输送队可能还未卸完载,可是,这些船只已多次接到警报,恐怕已经撤离莱特湾。另一方面,栗田从截获的电报中得知,一支强大的美国航空兵力正向莱特岛集结,第3舰队的几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也从各个方向向他的部队驶来,虽然眼前还没看到敌舰,但他已经预感到美军向他包抄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莱特湾与其说是一个应该去捕捉战机的地方,不如说是一个陷井。于是,栗田决定,无论如何要在外海与敌人进行一次较量。
栗田受领的任务,与哈尔西担负的使命相似,也就是说,如有机会,可酌情对敌航空母舰编队实施突击。25日晨,马尼拉来电称在萨马岛东北发现美航空母舰编队。栗田及其参谋们经过充分考虑后,认为这支航空母舰编队是一个最适合的突击目标,如能得到吕宋岛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中央编队或许能够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至少也是一次壮举,为主力部队增光,以流芳后世。13时稍过,当美护航航空母舰进行最后一次突击时,栗田部队已经向北驶去,以寻找马尼拉来电中提到的那支航空母舰编队。
不久,美军的第一批舰载机就从东北方向袭来,这是麦凯恩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舰载机根据哈尔西的命令赶来萨马岛海域进行支援的。由于麦凯恩的舰载机实施远程突击,必须携带副油箱,所以未挂较重的鱼雷,只挂了炸弹。美机的这次突击虽然未对栗田部队造成多大损伤,但却使栗田坚定了不再进入莱特湾的决心。
近傍晚时,根据栗田的请求,吕宋岛上可以参战的日本岸基飞机几乎全部出动,对预期的美航空母舰编队实施协同攻击。这正是两天来栗田部队所期待的空中支援。
但是,栗田的愿望落了空,连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影子也未发现。这时,日驱逐舰的燃料已剩下不多,栗田及其参谋们与海上及空中的敌人连续奋战3天,已经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栗田认为唯一的选择是撤出战斗。将近黄昏时,栗田部队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21时30分进入海峡。只有“野分”号驱逐舰为了从即将沉没的“筑摩”号重巡洋舰上接下舰员落在其它舰只的后边。
这时,哈尔西把24日夜间集结在吕宋岛以东海域的全部兵力分四路展开。活动在北部海峡的米彻尔编队,与杜博斯率领的巡洋舰驱逐舰特混大队分开行动,令杜博斯大队到达航空母舰编队的前方,以便击毁小泽部队中因被重创而掉队的军舰。哈尔西企图在栗田部队驶抵圣贝纳迪诺海峡之前就特其击溃,所以又从南下的舰只中抽出2艘航速最快的战列舰(“衣阿华”和“新泽西”号)以及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先行。这样一来,第3舰队的兵力就更加分散了。哈尔西率领其直辖部队向南疾驶,企图抢在日军前头。然而,这是徒劳的。午夜稍过,当哈尔西到达圣贝纳迪诺海峡时,栗田部队尚未进入海峡的舰只仅有“野分”号一艘了。哈尔西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对这艘日舰进行了炮击和鱼雷攻击,迅速将其击沉。第3舰队的快速战列舰群首先刚向北航行300海里,然后又转而向南航行300海里,往返于日军两支主力部队之间,未同其中的任何一支部队交战。
栗田部队以最大航速连夜横渡锡布延海,26日日出后,已经通过整个塔布拉斯海峡,在班乃岛以西海域转为向南航进。这时,博根和麦凯恩两个特混大队已在吕宋岛附近水域会合,并派舰载机前来袭击栗田部队。“能代”号轻巡洋舰被舰载机击沉,掉队的“熊野”号重巡洋舰受到重创。至此,受到沉重打击的栗田部队连续4天所实施的突击才算结束。栗田带领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逃脱了哈尔西的追击。这些残存的舰只虽然已经不能成为一支强有力的进攻兵力,可是麦克阿瑟和金凯德在拟制进攻菲律宾的下一步作战计划时,仍然必须认真考虑日军这支海上兵力的存在。
结语
决定莱特湾海战结局的有以下几个基本因素:美国的海上力量占有巨大的优势,并有其它盟国的战斗舰队予以加强,还有美国航空兵力的强大支援;盟军的潜艇切断了日军的燃油补给线,加上日军还是取分兵防守的战略,致使日本舰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莱特湾海战的特点是,美军和日军的各海上编队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均不够畅通,未能适时地互通情报。美国海军部队由于在作战海区没有统一的指挥,其战斗力的发挥显然受到了影响。日本舰队虽有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