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园主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怎么长果?”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看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请专家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最后,他在上面栽种上苹果树苗。
十年过去了,三个人的命运迥然不同。
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小伙子依然去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每年赚的钱越来越少了,有时甚至不赚或者赔钱。
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小伙子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但是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
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小伙子,也是最后拥有并收获苹果的人,他种植的苹果色香味甜,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这个故事是现实的,三个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他们留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样的机会,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最先赚到钱的人不一定赚得最多,谁考虑得长远,放长线钓大鱼,谁收获得最多。
曾几何时,在IT业界广泛流传着一个“新乞丐奇遇记”:
有三个乞丐在纽约地铁站乞讨。第一个乞丐在地上写了个“beg”,一整天只要到几元钱。第二个乞丐在地上写了个“beg。”,结果一天下来要到了好几十万,还有人欲出重金购买他的网站。第三个乞丐面前的地上写着“e…beg”,结果IBM、HP等二十多家大公司抢着跟他结成战略联盟,并为他提供免费顾问团。
笑话虽然有些夸张离奇,但我们已经真实地置身于一个网络经济的时代。今天的智慧可以撬动短暂的明天,但绝难撬动长远的未来。要想拥有越来越广阔的赚钱空间,必须目光放远,选择尽可能远的“支点”。同为“乞丐”,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乞丐”?
我们的生存方式、价值实现都因时代的变迁而深刻地变化着,已是不争的事实。十年前,当一个人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时,还指的是一生的努力和奋斗方向。一个作家凭几部作品,一个运动员因一枚金牌而终其一生,在人们眼里,依然是一种成功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成功已足以使人付出许多难以想像的生命成本。
如今,一个走出校门没多久的年轻人,就已成为业界精英或某家上市公司的主席。时代的速度使我们明白,过去需要穷尽我们一生才能实现的人生目标,现在我们也许只需要五年、十年就可以完成。“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曾经让我们多少的生命冲动被牢牢束缚至消失,而现在,我们相信,我们的一生完全可以精彩地做好两件事,甚至三四件事。生理的年龄已不再能标识我们生命的年轻和长度,据说21世纪人类的寿命将达到150岁,我们毫不怀疑这样的生命奇迹。
一枚硬币的启示
一枚一元硬币,看来微不足道,然而这对于富人来说,却值得人思考。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十几亿美金,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餐厅去吃饭。在那家餐厅附近,有一个年轻的乞丐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些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

第12节:穷人最缺什么(11)

乞丐感觉面前这个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美元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仔细擦去上面的泥污。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去在乎那一元钱的。”
洛克菲勒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年轻的乞丐疾步追了过去,说道:“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整票,换那一枚硬币。”
乞丐如愿以偿了,洛克菲勒临走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欣赏一场音乐演奏会。在演奏会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感激地说:“洛克菲勒先生,你还记得那一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会意地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
这样的例子很多。
同样一枚一元硬币掉在地上,华人首富李嘉诚会不顾众目睽睽,一路小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捡起来,装进口袋里。这个亿万富翁竟然连一个小硬币也不放过。富人李泰柏则会给代他捡起的值班者100元酬谢,他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这一元硬币,让它滚到坑渠,它便会在世界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大富并不缺钱,但是和穷人一样,不浪费一枚硬币,节俭的意识从未改变。的确,富人并不缺一枚小硬币,只不过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已。其实,这种习惯与财富无关,穷人的节俭大多是生活逼迫形成的,可是很多人成天想着等有钱了就怎么样怎么样,等财富来了,习惯也丢了。
富人不仅对一枚硬币“情有独钟”,即使一瓶矿泉水也不例外。
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一次来大陆捐资助学。在机场,他受到捐助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那天天挺热,候机时,大家都买矿泉水喝。飞机到了,大家奔向前去,许多人把还没喝完的矿泉水和瓶子顺手扔到了垃圾筒里。
富翁走下飞机,和大家谈笑风生。他手中的矿泉水瓶子随着手晃动,瓶子里边只剩下一口水了。他拿着那个剩下一口水的瓶子上了汽车。车上的人递给他一瓶没打开的矿泉水。他摆摆手,把瓶中那一口水喝完后,才接过那瓶新水。这次到大陆,他留下了500万元的捐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瓶矿泉水也可以看出富人和穷人的巨大差别。不仅如此,有的人还从一瓶水得到了赚钱的智慧,并从此踏上财富之道。
日本的水泥大王名叫浅野一郎。23岁时,他从外地逃难般来到东京。东京是个十分繁华的商业城市,什么都要钱。他看到有钱人用钱买水喝,很是奇怪:“水还得用钱买吗?”像他这样随便弄点水就能解渴的人不免纳闷。看到这种情景,很多刚从外地来的人都会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喝点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了,怎么能够久呆呢?”于是他们离开了东京。可浅野一郎却在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都能赚钱。”他立马兴奋起来,从此开始他的创业生涯。
同是一瓶水,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两个绝然不同的前景,于是,有的人富起来了,有的人穷下去了,有的人还是原地踏步。其实,财富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你不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它,挖掘它,那么你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穷人。
穷人VS富人:有没有“野心”。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第13节:穷人最缺什么(12)

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又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过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风雨雨,就一定会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据社会学专家教授预测,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