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每天怎么生活。这不只是年轻时要紧,中年、老年都要紧。正确的生活,比
任何一种职业都更要求我们明智。要生活正确,就必须思考正确。朋友:思考正
确是什么意思?克:思考正确和意念正确差别当然很大。正确的思考是时时都觉
察。正确的意念只是符合社会模式,或对社会模式反动。正确的意念是静态的,
是摸索着将某些所谓“理想”的概念拼凑起来,然后依循这些概念做事。正确的
意念一定会制造权威、阶级,然后需要人尊敬。然而,正确的思考就是觉察一致、
模仿、接受、反叛的全部过程。正确的思考和正确的意念不一样,可遇不可求。
正确的思考从随着自我的了解自然流露。了解自我,就是认知自己的种种状况。
正确的思考,从书本或从别人学不来。正确的思考来自心在关系的活动当中觉察
自己。只要心还要为关系的活动辩解或谴责,要了解这种活动就不可能。冲突、
自我矛盾是心败坏的主因。只有正确的思考,才能够消除冲突,消除自我矛盾。
儿子:冲突不是生活不可免的东西吗?如果我们不挣扎,我们就饱食终日。克:
我们陷在野心的冲突当中,受到嫉妒心的驱使,欲望强迫我们行动,但是我们却
以为这就是生命。不过这一切其实只会造成更大的痛苦、混乱,冲突会使自以为
是的活动更加强化。但是如果能更正确的思考,就会了解这种冲突。父亲:不幸
的是,我们却以为生命就是这样挣扎、痛苦,有时候带一点快乐。虽然也假造了
另一种生命,不过也只是偶尔为之。超越这种混乱,寻找另一种生命,永远都是
我们的目标。克:追求实然之外的东西,其实是陷于幻觉。我们必须了解日常生
活,连带了解日常生活的野心、嫉妒等等。不过要了解这些,需要的是觉察、是
正确的思考。如果带着假设、带着偏颇产生意念,思考就不会正确。一开始就带
着结论,寻找预设的答案,就不会有正确的思考。事实上,这时是完全无思考可
言。所以,正确的思考是“正当”的基础。儿子:对我而言,心的败坏这个问题,
至少其中一个因素是职业正当与否的问题。克:你说正当的职业是什么意思?儿
子:先生,我发现,完全沉浸在一种活动或职业,很快就遗忘自己。这时候人太
忙了,想不到自己。这是好事。克:不过这种沉浸不就是逃避自己吗?逃避自己
正是错误的事情。这会使人腐败、助长敌意、分裂。正确的职业来自正确的教育,
来自了解自己。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吗?不论是什么活动,什么职业,自我都会有
意或无意的,把它当作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野心,追求权力。儿子:很不幸,正是
这样。我们好像不管碰到什么,都会拿来利用。克:我们的心之所以卑鄙,就是
因为这种自利心。心的活动范围好像很广,有政治、科学、艺术、研究等等,可
是思考却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浅薄。然后这种狭隘、浅薄就造成心的败坏。我们
必须在意识和潜意识上都了解心的整体。心才有可能重生。父亲:世俗是这一代
的魔咒,这一代给世俗带坏了,一点都不用心思考严肃的事物。克:这一代和以
前的人没有两样。世俗事物指的并不全是电冰箱、丝衬衫、飞机、电视等等。世
俗事物也包括理想、个人或集体权力、今生或他世的安全感。这一切都会使心腐
败,使心败坏。但是,“心的败坏”这个问题要从一开始就了解,从年轻时就了
解,不要等到身体衰老了才了解。父亲:这是不是说我们毫无希望呢?克:完全
不是。只是到了这把年纪才来阻止心的败坏太难了。要彻底地变革我们的生活方
式,首先要加强觉察,使我们的感受深刻。这种感受就是爱。有爱,凡事都有可
能。

    /* 48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译 序

    这是译者第一次译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关于这个人的身世方面,读者可参阅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从已知中解脱》、《般若之旅》、《人类的当务之
急》及《克里希那穆提传》。而我自己,本来不必多言,因为克的言论实在再清
楚不过了。不过既是翻译,译者若不发一言,不免有点奇怪,仿佛译者不在场似
的。所以,写这一篇短文,亦不过免去这一层缺失罢了。译者小时候是天主教徒。
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叛逆,也不再上教堂望弥撒。略长,稍稍知
道一点佛教时,稍加比较,便发觉佛教比较亲切了许多。这一两年,有机会接触
克里希那穆提,这种亲切感更深了。盖因在他的言论中,佛教那些相对而言浓得
化不开的戒律、经论等几乎完全退去。这是我在禅宗的纯粹之外,看到的另一种
“直指人心”的言论——但我觉得其实比禅宗更“直指人心”。以我浅薄的无知,
我猜想这样的纯粹可能最接近原始的佛陀!当然,任何一种进化总不免“正、反、
合”的过程。我看他的言论时,也曾有过“反”的这一段。刚开始看他批判理想
主义不虽难以接受,看他说所有的宗教都是nonsence,不免咋舌。但是,后来知
道,如他所说,这些都可能妨碍我们认清事实真相。其实,饱受知识训练的人最
容易反弹他的言论。这一点我是用心想过的。我想,原因有几个。一个是,知识
之为用大矣。我想每个具备相当知识的人——西方所谓the well…educated ——
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一再发现知识处理生活问题的大用。知识对于日常生活问题
差不多可以做到“庖丁解牛”。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就是因为知识太有用了,
所以每次的“有用”都在向我们验证知识的有用。于是我们遂对知识深信不疑。
不过,我们的心毕竟还是太粗糙了。我们感受到知识的“有用”,但却不知分辨
“有用”和“能够传达真相”并不一样。知识确实能够传达相对的、阶段性的真
相,不过,终极的、完整的真相,知识确实无能为力。知识——扩而言之,所有
的哲学、宗教、制度,凡是成立为一个体系的——在它一定的知识穿透力之外,
都有共同的盲点,差别只在于或大或小。这一点可以用一个生活的实例更清楚说
明。在音乐演奏活动和场所并不发达的地区,譬如台湾,如果想听音乐,特别是
听古典乐时,一套不错的音响是必要的。问题是,有时候通过音响听到的音乐和
原先的演奏却不一样——有时候是传达得没有那么好,有时候却是听起来比较华
丽、漂亮。前者可能是因为音响比较差,后者则是出于音响器材的“染色”。请
看,技术(亦即知识)确实能够利用精良的零件制造出声音很漂亮的播放机器,
有时候甚至比现场还好听。但是,我们知道,不论它多么好听,它绝非原先的演
奏。碰到演奏风格矜持冷静的演奏者,这种音响尤其违离原奏甚远。但是,通常
这种音响十分能够蛊惑人心。它声音越漂亮,我们就越蛊惑,也就越不会警觉到
这种“染色”。或许心智成熟的人才能警觉、抵挡。通常,一件事情如果做得漂
亮,我们往往以为那也是善的。当知识,乃至于科学,乃至于宗教有那么大的用
处时,我们往往以为那也是真的。圣贤、智慧都好,不过绝圣弃智最难。

    /* 49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自由 1

    思想、快乐、痛苦。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自由只是概念,而非真实的东西。讲到自由,我们要
的是外在的自由。我们要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自由地走
动,以种种方式表现自己。自由的外在表现好像非常重要——暴君在位,独裁当
道的国家尤其如此。有些国家人民有外在的自由,他们有的一直在追求快乐与财
富。自由的外在表现对他们似乎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如果深入的探索自由的意
义——内在的、完全的、全体的自由,并从而表现在外在的社会和种种关系之上,
那么对我而言,我不禁要问,人的心既然受到这样重重的制约,还可能自由吗?
人的心是否只能在它所受的种种制约之内存在、运作,因此绝不可能自由?其实
我们已经看到,人的心,说起来是认为这个人世不论内在或外在都无自由可言,
所以已经开始发明另一个世界的自由,发明未来的解脱、天堂等等。但是,且让
我们把一切理论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上的自由摆在一边。因为这样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