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跨一步,就成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璞归真、妙造自然的境界。
记住!备而不用,毕竟不等于“根本没有”啊!






 

 


写文章与拍电影


从小到大,你一定写过不少游记和参观报告吧?
你有没有觉得难写?
你可能觉得难,甚至觉得比一般作文还难。原因是你游完一个风景名胜,参加完一个博物馆或工厂之后,心里留下太多记忆。于是你的心乱了,不知那千头万绪应该从何理起。
如果真这样,我教你个方法,就会简单多了。
写这类文章,首先你要决定观看的角度。
你可以假设自己是神,从天上俯瞰众生,因为你无所不知,所以能很整体地介绍。譬如你写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可以这么说:
“闻名世界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位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旁边,第五大道和八十二街的位置。在这个1870年筹建,而今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中,收藏了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远东、近东、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绘画、雕塑、摄影、服饰、家具、乐器等,从远古到近代的艺术品三百多万件……”。
今天我为你介绍的是另一种写法——
你不是“无所不知”的神,你变回平凡人,由“从空中俯瞰”变成由“地上走进去”,那不正是你参观时的情况吗?
你既然走马看花,只是逛了一圈,现在就回想一遍,再走马看花一次吧!于是你可以写:
“经过中央公园一片浓郁的树林和草地,远远看到大都会美术馆,还以为那是个白色的宫殿
。走上几十级宽广的石阶,进入高大的正厅,看到的是各国的游客、四面的石雕与一大瓶一
大瓶的鲜花。我们跟着导游进入埃及部门,看到神秘的木乃伊、石棺、和上面奇奇怪怪的文
字。还进入一个有透明屋顶的大厅,在一圈水池的围绕下,中间有个高大的古埃及神殿。我
和同学都丢硬币到水池中,许了愿,希望以后还能到此一游……”
多轻松!你什么资料也不必有,不是就能写出一篇生动的游记了吗?而且因为你顺着“真实的回忆”写,娓娓道来,有条不紊,哪里还会不知如何下笔呢?
请不要说这样写像“流水帐”,不高明。你要知道,自古以来多少伟大的作家,都是用这样 一路走、一路游、一路写的方式,完成不朽的作品。
不信,举两个例子——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你读过了吧!
让我们看看其中第二段(翻成白话):
“船轻轻地摇动前进,风飘飘地吹动衣衫。我向行人问路,真恨晨光不够亮。终于看见我家
的大门和屋角,我兴奋地往前奔跑。童仆出来欢迎,小孩在门口等候。院子里的小径长了
野草,所幸松菊依然茂盛。我牵着孩子进屋,已经有酒盈樽。我一边斟酒小酌,一面高兴地
看园中的老树。靠着南窗觉得十分快意,就算地方小倒也安然自足。只见园中太阳下的树影
不断移动十分有趣;门关着,虽少访客,却别有一种悠然。接着我拿手杖走进园子散步,不
时抬头远望。只见云自在地浮出山谷,小鸟飞累了一一回家。夕阳渐渐暗暗沉落,我还抚摸
着孤松舍不得进屋……”
回头细细想一遍,你是不是几乎可以画个连环图,把那些画面串起来?
太容易了!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呈直线发展——先坐船,再于晨光中赶路、问路,见家门、进门、喝酒,坐下来休息,东看看西看看。而后走进院子遛遛,看天空、白云、飞鸟、接着天暗了……
这段文章不是正好写了陶渊明回家的那一天吗?他没形容路有多远,家在哪里,也没写他家有多大,多少人,甚至写了童仆、稚子、却没写他太太,但是读起来却多么生动啊!






 

 


取与舍


今天你从图书馆抱回一大摞书,砰一声丢在地板,哭丧着脸说:“才两个礼拜,怎么读得完?”又说英文老师早讲了,她要给你们“上吨”的书去读,还说天天会给功课,就算十题中只有一题没做,也要扣一半的分数。接着你又抱怨物理老师,说他教得太快了,害你回家要花好多时间一点一点想,才想得通。
孩子,才开学三个礼拜,我发现你已经瘦了,而且总在夜里两三点钟,还听见你的脚步声。
我发现不能不教你用时间的方法了。
还记得我们不久前参加旅行团,里面有个人带了速写本子,每到景点,即使只有十分钟,也拿着铅笔写生吗?
他为什么只用铅笔,不用颜色?还有,当他在车上把速写簿传给大家看时,你是不是发现许多地方只勾了简简单单的轮廓。
道理很简单,因为时间有限,他又希望抓住眼前的景色。权衡之后,他不得不采取简化的方式。
同样的道理,今天当老师开出一堆书单时,难道你也要像在小学一样,把每个字都背下来吗?
当然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习的东西愈来愈多,你也愈来愈会发现,当你面对大问题,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取舍。
小学时,课本薄薄的,你可以把每个字都背得滚瓜烂熟;中学时,课本已经厚得多,又可能“一纲多本”,老师叫你们参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你已经不能全部精读。等有一天,你进入大学,选了科系,读文科的不必再念理科,不是自自然然就作了大的舍弃吗?至于进入社会,你又可能因为职业的关系,有了更大的专精与更多“一生再也不会碰”的东西。
孩子,我不是个死板的父亲,逼你每科都考一百分,而且把每个课本都熟读。因为我不是个“超现实”的人,我知道以你有限的时间,就像那哈佛医学院学生一样,你不得不计划、不能不舍得。
“舍得、舍得”这个词用得太妙了,如果不“舍”,怎么“得”?当你手上拿不下了,只好舍弃一些。
这好比许多考试,题目多到即使你都会,也可能作不完,这时如果遇上不确定的,你要“卡”在那儿想,还是立刻跳过,做下一题?
这又好比,当你的数位相机储存卡已经满了,却发现珍贵的景物时,你只好把前面拍的“次要”的东西洗掉,留出空间,抓住眼前千载难逢的画面。
那舍不是真舍,而是为了进一步的“得到”。
所以为了使自己能在某些科目有特别杰出的表现,为了让你不致荒废深爱的小提琴,你必须知道舍。选择性地阅读、跳跃式的学习,甚至在必要时,退选一些没有必要的科目。
孩子,请不要怪我居然浇你冷水,也千万别说你硬要样样都拿A。
这世界是公平的,你不能样样都拔尖。
每个人的时间和体力差不多,在未来,只有懂得取舍的人,才能站到巅峰。






 

 


一时二用


我发现大多数时间不够用的人,都因为他们不懂怎样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
你哥哥在你这个年龄也一样,举个例子——
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半,他说功课少,能早一点睡觉。
我听了很高兴,因为史岱文森高中的功课压力很大,常搞到两三点才能上床,他实在需要抓紧时间,补充一点睡眠。
跟着我听到他开微波炉的声音,隔两分钟又听到他切东西,刀叉在磁盘上的声音;又隔了好一阵,听见放洗澡水的响声。
再隔了半天,听见他开收音机的声音。
又隔大约二十分钟,突然听见“砰”一声。
我一而再地被吵醒,看看钟,已经接近两点了,很不高兴地出去骂他。
你哥哥居然理直气壮地说他一点都没浪费时间。开微波炉是为了热火腿,用刀叉是为了把起 士切成小块。后来水声很吵是因为白天上体育,身上痒,要放缸洗澡水泡一泡,开收音机是因为外面已经下了好几个钟头的雪,要听听明天停不停课。后来发现不停,于是收书包。收完书包扔在地板上,所以发出“砰”一声。
乍听,他说得一点都没错。问题是,碰上懂得“一时两用”,甚至“一时三用”的人,可能只要用一半的时间,就完成同样的事。
他按好微波炉之后,如果不站在旁边等,而立刻切起士,东西切好,火腿不是也热了吗?
然后,他可以先去开洗澡水,再打开收音机一边听广播,一边吃东西。再不然,他可以坐在浴缸里听收音机,并想想第二天要带到学校的东西。
因为先想过一遍,收拾书包的时间必定可以缩短。
整个算起来,由于在同一时间都做了两件事,甚至三件事,是不是能节省一半的时间?
昨天晚上你妈妈也问我为什么做事那么快。
当时我举了个例子,对她说:
“你知道吗?刚才在看电视新闻的时候,我除了自己烧了咖啡,而且已经发出去五篇稿子,写了一封信,又看了全球股票市场,而且往台北办公室送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