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未落,甲的太太就拿着好酒出来了,并准备了丰盛的下酒菜。乙和丙都很高兴,当然,甲将危机

巧妙地化解于无形,更是高兴。 

 用高声说话来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是中国人的绝招,在人际关系的运作中,具有转危为安的决定
性力量。甲很清楚,丙提前来就是想喝自己的那瓶好酒,可是乙来了自己没拿出来,等丙来了才拿出,乙
心里肯定不高兴。可是不拿出来,就会引起丙的不满。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但是高声说话就解决了问
题:“刚才找了半天”就是告诉乙“我本来想请你喝,但是没找到”;而丙明白,就算乙是甲的好朋友,
还是没我的面子大,哪怕是“特地藏起来了”,到了紧要关头,也得拿出来。 

 知识很重要,但是知识之外,人际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圆满解决问题,在知识之外,还需要一些艺术
气氛。 

 2。“随便”表示具有“单凭物质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敬意,必须拿精神来补助”的用意。以请客吃饭为
例,主人即使准备很多佳肴,仍然说“随便吃点”,意思是这些菜虽然很好,但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才
足以表达主人对贵宾的敬意。如果客人认为过于丰盛,就会说“太破费了”;如果客人觉得不过尔尔,既
然主人说了“随便吃点”,那客人也不会不满。 

 如果东西非常好,中国人也会轻描淡写地说“随便买的”,这不是谦虚,而是中国人认为精神重于物
质,“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同时,也希望对方不会有“受之有愧”的负担。如果东西并不好,一
句“随便”,表示“我已经尽力,希望你能够谅解”。中国人讲究“尽心尽力”,只要尽力而为,对方多
半是会体谅的。 

 3。“随便”暗示“我有我的意见,只是不便说出来”。上司征求下属的意见,下属绝不敢说“随便”,
而是请上司做主。因为说“随便”,就意味着下属有自己的意见,只是不方便说而已。 
“随便”正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时时有变化,如果丝毫
不加考虑,冒冒失失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可能使对方为难,不如将心比心,先说“随便”,好让彼此有
个商量的余地。 

 既然“无可无不可”,“随便”就不是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地”都通用的。有的时候,随便说
“随便”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例如,晚辈对长辈最好别说“随便”,否则就显得太随便。朋友之间也有
不宜说“随便”的情况,同是请客吃饭,说“随便”可以让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但是如果主人境况
不好,要保全主人的“面子”,就不宜说“随便”,最好说:“我最近肠胃不好,很怕油腻,就在附近这
家饭馆吃点素菜就行。” 

 有人托你帮忙,要请你吃饭,你就要暗自盘算一下,“吃人家的嘴软”,背负人情太重,哪里敢说“随
便”,赶忙借故推辞,心领为上。 

 “随便”并不是“差不多”,而是以“合理就好”为原则,应该说“随便”的时候,才可以说,不应
该说的时候,就不可以说。别人在对你说“随便”的时候,如果他不是随便说的,那就等于说:“你自己
想想,怎样才合理;只要合理,我当然就随你的便!” 

 “随便”绝不是“马马虎虎”,我们将心比心,既不希望人家“马马虎虎”待我,当然也就不可以“马
马虎虎”对待别人。该“随便”才能随便,不该“随便”绝对不可以随便。 

 以“不随便”的态度来“随便”,才能符合合理的标准。我们一方面不可以随便说“随便”,另一方
面也不能够随便理会或处置别人的“随便”,因为一个有修养、有分寸的中国人,是不随便说“随便”的。

 不反对并非赞成 

 中国人的基本立场是不偏不倚,秉持既不反对也不赞成的态度,在征求中国人意见的时候,中国人基
本上说的都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话。因为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只能赞成一部分而反对另一部分。
任何事情,总是不断地演变:原本可以赞成的事情,演变到最后,令人不得不反对;而原来应该反对的,
也可能愈变愈应该赞成。这些都是中国人不愿意公开说赞成还是反对的原因。 

 当把一切弄清楚,而且保证不再改变的时候,中国人自会当机立断,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但是,就
算如此,警觉性特别高的中国人,也尽量避免公开表态。一旦你明确表示赞成,那些不希望你赞成的人就


会给你施加压力,相反,你反对的话,那些不希望你反对的人也会频频阻挠,徒增许多麻烦。所以,最后
养成中国人凡事都含含糊糊的,“这件事嘛,呵呵呵……”。 

 中国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赞成或反对就像下赌注一样,万一押错宝,后果惨重。只要
保证他的安全,要中国人表明赞成或反对的立场,其实并不难。古时候,大臣要说一些可能冒犯皇帝的话
时,总会先请皇帝饶他不死。这就是在寻求一种安的状态。 

如果有人直接问你这种问题:“你赞成领导关于这件事的处理吗?”那他可能是不怀好意,挖了陷阱
让你跳。你说“赞成”或“反对”,都会对自己不利,不是被利用,便是被嘲笑。 

碰到这种情况,中国人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而是会反问:“你认为如何?”然后兼顾赞成及
反对双方面的看法,适当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而被反问的人也是同一态度,或者采用“我也不反对”或“我
也不赞成”来应付,因为中国人明白,“赞成”、“反对”不是“二分法”,“不赞成”并不代表“反对”,
“不反对”也并不代表“赞成”。 

 也许有人认为中国人不实在,见风使舵,虚情假意,而且缺乏胆识,不敢担当。其实,我们说既不赞
成也不反对,事实上是赞成之中有反对,而反对之中也有赞成,并不是不分是非,糊里糊涂或者怕惹事端。
先赞成后反对,先反对后赞成,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攻心”术是中国人的独特手法。例如:“我毕
业后马上出国留学,你赞成吗?”如果你不赞成,最好回答:“我不赞成你马上出国,但是如果你准备得
十分周全,知道自己所要学的是什么,将来学成之后要做什么,我当然不会反对。” 

 既不说赞成的话也不说反对的话,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方的责任,凸显听者
的自主性,使其更加重视自律和自动。一旦表示赞成,听者受到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可能大意失荆州,造
成阴沟里翻船的惨剧。而一旦表示反对,听者受到挫折,可能因而放弃,或者缺乏信心。不赞成也不反对,
听者才会面对现实,用心地研究判断,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中国人相信,公开表示赞成或反对,事实上都不一定可靠,不如采取观察、试探、测试、迂回打听等
方式来加以判断。若是因为怕得罪人,吞吞吐吐,既不敢赞成也不敢反对,那就是心术不正,终将被别人
厌恶,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前程。合理的赞成加上合理的反对,才是正当的行为。 

 当然了,在人际交往中,圆通的人也不应该直接问别人是否赞成或反对,以免给人别有用心之嫌,一
般只问“你有什么看法”之类的语气较弱的问题。 

 看清楚之后,合理地表达反对或赞成的意见;尚未看清之前,千万不要冒冒失失地说出“我赞成”或
“我反对”,以免被利用,或被人看不起,令自己骑虎难下。 
行——谨慎小心,反求诸己 

 “合理就好”的理念使得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把握好分寸。谨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就像林黛玉进
贾府一样,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先弄清对方是谁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弄清楚对方到底是谁。中国人认为“有人才有事”,而且“事在人为”,
很难“对事不对人”,所以常常把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社会,每听到一句话,如果不清楚是谁说的,
就很难判断它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可见弄清楚对方是谁,乃是开展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中国人比较倾向于“差别性待遇”,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身份的人。如果你的职位比我高,那你
说什么都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如果你和我职位平等,那就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的
职位比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