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1927年,中华帝国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6亿,而美国的人口增长到了1。5亿。
中华帝国全国上下可谓是人丁兴旺,普遍每个新婚家庭都会生育最少两个小孩,生育三个非常普遍。
并且随着中华帝国的发展,百姓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提高上去了,再则医疗水平的提升也使国民平均寿命开始迅猛增长,成为世界上国民人均寿命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
元首说人多力量大,国民都在努力造人。
对于中华帝国来说,生育的传统价值观就是多生,使家族、宗族人丁兴旺。
如果是在旧社会,婴儿死亡率较高,夭折几率大。而此时中华帝国的婴儿夭折几率非常小,几乎只有1左右。
为了鼓励多生多育,帝国大幅度的提高了奖励。
从1909年帝国政府草创事业于建安,仅仅18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增加了1。6亿,严格的说是1。6亿以上,从辛亥**到帝国成立,中国经历了战争和一些腐败官僚对游牧民族的祸害等等,使人口减少了一部分。
中华帝国在1927年时国民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高,文盲率从旧时代的90降低到了1927年的18。
虽然五个人里面还有一个文盲,但主要是那些老人以及一些受传统约束的妇女。
对于传统的女性束缚问题,帝国此时提倡的是男女平等,但并非是盲目的去追求平等,男女分工依旧是永恒不变的,地位于分工是无关的。男女平等并非是男人能干什么女人就能干什么。
就说出轨问题,男人出轨受约束较小,而女人受约束极大。毕竟男人出轨无关贞洁问题,女人出轨则关乎贞洁问题。
对于很多旧社会中的传统妇女,如今很多依旧保留着原本的习惯,她们虽然还有一些不识字,也不去工厂做事,而是一心在家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但人家未必过得不快乐。只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以女强人的价值观去看,她们的生活确实是悲哀的,但以她们的价值观去看自己的生活,却觉得很快乐。
幸福很多时候只是自己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随着帝国的发展,传统的风俗对于妇女的约束是逐渐开放的,妇女去工厂做事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中国来说,妇女去工厂做事,这在旧时代本身就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因为旧时代的中国是一个生活非常拮据的时期,家庭妇女也必须分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就以农业生产来说,很多地区都是夫妻两人一起下地干活。
在中华帝国,夫妻一起去工厂工作是很正常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而在西方国家,妇女此时大多都是不去工作的,而是专心料理家务,妇女去工厂做事是不太符合传统观念的。
美国经济会被中华帝国甩开,妇女在社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差距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华帝国的妇女在男女平等的思想宣传下,在社会劳动生产上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旧时代的妇女都大片大片的走进工厂、工地。
而接受了帝国义务教育的女孩少女们,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即保留了大部分的传统美德,又解放了很多束缚。
美国实际上在妇女社会生产作用的比率上也是比英法德来得高的,但美国人来自各西方国家,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美国人大多保留着原本的传统观念,而那些非洲黑人目前还未取得平等待遇,主要发挥作用的还是黑人妇女。
此时中华帝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还有很多接受了义务教育之后就不再就读的女性,她们也大多参与到社会生产之中。
中国的传统女性美德在这些接受了教育的女性身上有很高的保留,同时又与时俱进,摧毁了很多腐朽的观念。
女性解放程度,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一个社会的发展。
因为女性解放了,也就能够分担很多工作岗位,让男性投入到那些更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
这对于增强战争潜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战时,军工生产很大部分都可以交给妇女来完成,而男人则走上战场。
在解放妇女劳动力的问题上,帝国政府比较理智,并未操之过急,总之在战争爆发之前解放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在扫盲问题上,帝国重点对那些未解决识字问题的群体进行了一些专门的辅导政策,主要是以四十岁以下男性为主。
普通话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最少很多地区的百姓也许不会说普通话,但他们却能听懂普通话。
这得益于大量的汉语普及班的开设,同时还有电台、广播、电影放映等等。
随着电视的出现,普及标准汉语又多了一利器。
电视在1922年时是一项新产品,而子啊1927年已经普及到了一定的程度。
电视产业蓬勃发展,华东集团在这方面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将这些资金砸进了电视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大量的无线电台和信号站建立了起来,有些山区没办法接受到无线电信号的则用电话线。
中华帝国结婚必备的物质基础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在华东政府时期,可能是自行车,随便什么房子都可以。
而在中华帝国成立初期,则对房子有了一定要求,同时自行车也升级成了摩托车。
到了1927年,结婚必须有房子和电视等电器了,在沿海发展较早的地区,结婚已经需要有汽车了。
当然,这种结婚必备的东西,也许并非是由男方一方面来承受,可能是由男女双方的家长共同来办置。
毕竟帝国福利好,很多地区的人们对于钱的欲望并不是太大,加之此时帝国并非是男多女少。
虽然帝国依旧有很多地区重男轻女,但在帝国的宣传下改观了很多,随着生活富裕了,很多人都更喜欢要女儿。
加之,帝国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美女,而且帝国女性以当二奶为耻,这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
——————
第二更到晚上九点还有一章
第394章:战争疑云,中国资本抽逃
第394章:战争疑云,中国资本抽逃
中华帝国因为人口已经达到了6亿,而且国民素质普遍提高,国民财力也不断发展,使得内部消费变得非常旺盛。
就以电器来说,虽然美国在很多电器方面要比中华帝国更加普及,但中华帝国以人口压倒美国,在内部的电器销售总量还是高于美国。
更何况,中华帝国的财富分配在全球各国之中最为公平,虽然大部分财富被华东集团所攫取,但这些财富却用在了国民身上。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和一部分未富裕起来的群体,这就造成了矛盾的产生。
而这种矛盾也就是整个社会前进的动力,未富裕起来的群体也想富裕起来,因此他们就会努力的工作。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大到了一种不可赶超的地步,或者说在残酷的剥削下贫困群体看不到致富的希望,那么就会引起剧烈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华帝国的社会矛盾是有的,但很轻微,是一个非常适当的程度,未富裕起来的国民随便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希望,因此就奔着这希望努力工作。
不过缺点也是有的,太平衡的财富分配方式不可持久,因为国民有了很好的福利,同时当富裕到一定程度时,就感觉大家都差不多了,干不干活都无所谓,都能过了。
此时中华帝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国民在之前普遍不富裕。
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电器。
但富裕群体有了房子,其他群体也要有房子,因此努力工作。当富裕群体率先有了车子,其他群体也要有车子,因此努力工作。当富裕群体有了众多的电器,其他群体也要有众多的电器,因此努力工作。
你有,我没有,这就是矛盾。
当房子、车子、电器都有了,而且普遍拥有的情况下,那么如何制造新的矛盾呢?
让国民普遍买飞机?
这貌似不太现实,毕竟非是所有国民都需要飞机,有汽车就行了,还买飞机干什么?这没有任何的实际需要。
这时候市场就饱和掉了,因为国民没有需要,他们在生活必需品方面都已经大部分拥有了。
因此这时候就得将国民的财富剥夺过来去打仗,当存在敌人时,以这种模式能够爆发出非常强大的战争潜力。
打败了敌人,就能获得好处。
当没有敌人可打时,可以将资源投入到改造大自然的运动当中去,这时候虽然浪费了一定的资源,但将大自然改造之后,也能得到好处。
此时中华帝国的这种透支消费发展模式,只要有内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