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出色的指挥官,裴承毅肯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如果印军死守博帕尔,裴承毅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最多让38军多打几天,等到其他部队休整完毕,再集中兵力打下博帕尔。大不了,博帕尔成为下一个加尔各答、成为下一个兰契、或者成为下一个瓦拉纳西。
虽然这会增大共和国陆军的消耗量,但是能够在博帕尔歼灭印军主力,对接下来的进攻也有很大的帮助。
印军没有全力加强博泊尔的防御,才是裴承毅最担心的问题。
换句话说,印军主力没有前往博帕尔,肯定会出现在别的方向上。因为进攻方掌握着主动权,防御方只能被动迎战,所以在印军掌握了反击的主动权之后,裴承毅只能被动加强整条战线的防御力量。这就意味着,裴承毅必须把更多的部队留在后方,能够派往博帕尔的力量相当有限。
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后,裴承毅才发现,攻打博帕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关键就是,正面太宽了!
从法塔赫布尔到埃达沃,共和国陆军的正面锋线宽度超过350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即便按照最低防御标准,都至少需要1个军才能守住这么宽的防线。
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在这条战线上,占西已经成为突出部,如果印军决定以主动反击的方式牵制对手,肯定会攻打占西,而且是全力攻打占西。为了确保38军不受到来自背后的威胁,必须守住占西,而且不能让敌人利用占西西面的交通线。如此一来,这边也要投入1个军的兵力。
如此一来,裴承毅得多准备2个军。
现实问题是,别说2个军,裴承毅手里连1个军的预备队也没有。
让38军孤军南下?
后果难以设想,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
杜奇威一直在努力寻找裴承毅的破绽,印军也不会放弃击败共和国军队的机会,只要裴承毅的部署出现一丝缝隙,都会给敌人留下反击的机会,让原本应该成为击败印度的关键战役变成共和国陆军惨败的开始。
怎么打?
死守占西肯定不行,兵力不够,投入不够,守到最后也是惨胜。
不能死守,就只能主动进攻。
从兵力投入的角度来看,主动进攻比死守更加划算。以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主动进攻能够牵制10倍以上的印军,死守最多牵制5倍印军。
进攻方向不难选择,占西就在新德里南面,距离新德里大约400公里。因为印度打算死守新德里,所以只要有一支部队能够向新德里方向发起突击,就能牵制住占西以北的所有印军,而能够攻打占西的印军也集中在北面。当然,这样的突击与“敢死队”没有区别。不管是哪支部队上,都会遭到数十倍的印军围攻。如果只投入1个旅的兵力,则有可能遭到上百倍的印军围攻。这支“敢死队”不但要“敢死”,还要成功拖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敌人,不能让敌人对占西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必须是一支敢冲敢打,敢于与敌人拼命,敢于在敌后孤军奋战的部队。
问题是,哪支部队能够充当“敢死队”?
裴承毅不是没有选择,只是他知道,这个选择不能由他做出决定。
虽然前线总指挥有调动战区内一切兵力的权力,但是裴承毅没有让几千名官兵去送死的权利。
再三思考之后,裴承毅让通信参谋去准备视频会议。
必须有人去承担最艰巨的战斗任务,裴承毅不想“命令”谁去,更想以“志愿”的方式做出最后的决定。
第144章 一物降一物
听裴承毅介绍完情况,屏幕上的几个军长都保持了沉默。
裴承毅没再多罗嗦,总得有人出来打破沉默。
“关系到战役胜败,54军愿意承担这个任务。”曲茂康首先打破沉默,说道,“虽然安拉阿巴德的战斗还没结束,但是该地印军已经失去抵抗意志,根据俘虏的交代,安拉阿巴德的存粮仅够坚持二十天,以54军的战斗力,两个战斗旅就能围困安拉阿巴德,可以抽调一个旅执行其他战斗任务。”
听曲茂康说完,裴承毅笑了笑,没有表态。
很明显,曲茂康这番话是话中有话。
54军是个什么状态,裴承毅清楚,同在东线战场上的其他军长也清楚,如果54军的战斗力很旺盛,在77军收拾了博帕尔集团军与法塔赫布尔集团军之后,根本不用继续围困安拉阿巴德,更不用等到印军吃光存粮,几天内就能打下安拉阿巴德。虽然曲茂康提到可以从54军抽调1个战斗旅,但是在此之前,他格外强调了54军的现状。
这番话实际上也反映出了曲茂康的矛盾心情。
38军入印作战,最受刺激的就是曲茂康。虽然与39军没得比,但是同为重装甲军,54军的地位、编制、装备、名声、人员素质都不在38军之下。打了这么久,54军都没能打下安拉阿巴德,已经让曲茂康很没面子了,38军刚刚参战就分到了最重要的任务,对荣誉感极为强烈的曲茂康来说,肯定让他很受伤。要知道,曲茂康一直在与唐应龙较劲,两人都是中将军长,再过几年,两人都会离开所在的部队,升任上将,还是光荣退役,就得看两人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虽然54军在决战初期打得不错,参加了西路进攻的多数战役,但是在38军入印之后,如果曲茂康不能证明54军的能力,不能压住38军,恐怕到时候获得晋升的就不是他了。
从个人角度讲,曲茂原肯定想打,只是现实情况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
见到裴承毅没有开口表态,袁晨皓说道:“曲军长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但是54军的情况我们都很清楚,即便对付安拉阿巴德的印军只需要两个战斗旅,54军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战斗部队急需休整,没人怀疑54军的斗志与士气,只是这次突击十分关键,不能有半点闪失,所以需要慎重考虑。”
曲茂康叹了口气,没有与副总指挥争辩。
“54军确实需要休整,如果可以,可以从39军抽调部队。”傅卫民开口了,“不管怎么说,39军的状态非常理想,没有参加多少战斗,官兵的战斗积极性也非常高昂,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完成突击任务。”
裴承毅只是笑了笑,仍然没有开口。
傅卫民的想法更容易理解,因为39军太需要一个“正名”的机会了。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39军可以说是所有参战部队中打得最轻松,也最没能证明自身实力的主力野战军。替孟加拉国守卫边境代、攻打加尔各答、收容战俘,除了加尔各答战役稍微有点难度之外,别的都没有什么挑战性,别说39军这样的重装甲军,就算是武装警察部队也能完成。更重要的是,39军在加尔各答闹了不少事情,虽然责任不在傅卫民,但是作为主要责任人,傅卫民肯定不爽快。
眼看着其他野战军一个个的开上主战场,39军却在后面“打酱油”,哪怕是最基层的士兵也会心存不满。39军确实需要一个“正名”的机会,一个能够让全世界重新队识这支军队的机会。
只不过,傅卫民也不是毫无保留。
“如果可以”这四个宇就暴露出了傅卫民的担忧。按照裴承毅的说法,突击作战是九死一生的行动,多半是有去无回,就算能回来,最多剩下个空架子。39军是出了名的“天下第一军”,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王牌军,如果在突击作战中栽了跟头,丢的就不仅仅是傅卫民的脸,而是39军的光荣传统。作为苏劲辉上将的继任者,傅卫民是基层部队中少数几个“世家派”将军之一,如果他把这场战斗搞砸了,以裴承毅为代表的“少壮派”就将统一天下。傅卫民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也就不得不有所保留。
从现实情况看,调遣39军战斗旅参战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39军还在东北地区,铁路运力又十分紧张,不大可能赶在38军之前到达占西,也就不可能赶在38军攻打埃达沃之前发起突击。
这次,袁晨皓没有插嘴。
虽然在军队里的资历并不深,但是在总参谋部混了那么多年,袁晨皓不可能不知道两大派系之间的斗争,也就不可能不清楚裴承毅与傅卫民的关系,哪怕傅卫民永远不会对裴承毅构成威胁,裴承毅也不会让傅卫民放手去干,不然不会把39军留在后面做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当然,袁晨皓也是“少壮派”成员,不会替“世家派”出力。
受自身职务与军衔的限制,袁晨皓不会贸然把自己卷入派系斗争。说白了,他还没有参加派系斗争的资格。
“39军的情况我很清楚,只是时间上赶不及。”裴承毅只说了一句话,随后扫了眼屏幕上的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