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以前的杨秋,肯定会捧着这些数字津津有味读上几天。虽说数字不代表国家综合实力,依然没能彻底摆脱农业国家的帽子,但却是国家进步的真实体现。但此刻不知为何他却提不起任何兴趣,总觉得为这些东西似乎付出了太多不该付出的生命。
    凝望着窗外的白云,杨秋心情复杂,路才走到一半,接下来的岁月中还将有更激烈,更复杂,更险恶的浪潮在等待自己
    .秋雨瓢泼,将十六铺码头外的外滩大道洗刷得纤尘不染。海纳百川东西合璧的口号,让上海成为了东方魔力之都,一幢幢摩天楼拔地而起,一艘艘巨轮连通世界,从南美到欧洲,只要是能叫出名字的国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贸易站和公司。
    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上海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大港,年吞吐量甚至已经超过法国土伦港跃居世界第五。从汉堡驶来的艾森尼亚号在两艘拖轮的帮助下靠上码头,一个久违的身影出现在甲板上。“哈坎,这里是上海?”法尔肯豪森满脸疲倦的从船舱内钻了出来,但当他看到人山人海的码头,看到远处堪比纽约帝国大厦的建筑群,一下子愣住了。
    “是的,好像又变了很多。”哈坎同样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没有人否认,即使建国至今二十几年过去,作为全国经济龙头给予特别优厚发展待遇的城市里还充斥着大量平民住宅,马路上乱哄哄的缺乏秩序,但它的改变却依然让所有首次来这里的人震惊。
    法尔肯豪森更是深吸口气,他此次来是带着特殊使命的。开始时他并不觉得德国需要中国,毕竟他们距离欧洲太远太远,中途还有英法的阻拦,还有苏联的虎视眈眈,但当看到这幅景象后,他终于明白,欧洲报纸上那些描述是多么多么的可笑!
    一个新兴的,拥有足够潜力打破旧世界秩序的国家,不正是德国现在需要的伙伴吗?!法尔肯豪森先生忽然间充满了干劲,他的目标就是将这个国家拉入德国怀抱。
    (未完待续)


第724章 军备竞赛(一)
    1935年秋天,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首次在亚洲举办的世界工业博览会。随着民国经济向好,各国客商纷纷赶来上海,试图利用此次良机推销自己的产品,即使高昂的关税壁垒都没能挡住他们的热情。
    浦江对岸,一组体积宽大形态各异的展馆就是世博会会场所在地。为此次盛会,上海市政府将原本需要三年工期的越江隧道缩短到两年,还一口气修建两条以便车辆来往。会场不远就是上海求新造船厂,隔壁是全国最大的江南造船集团。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浦江水道等问题,两厂都开始积极向外发展,求新厂独资的杭州湾造船厂,江南和钦州合作的湛江中华船厂就是其中代表。
    经两年多的宣传,世博会是什么早已深入人心,来来往往的市民也很希望能早点开馆一睹究竟。还好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越来越多涌入上海的洋人告诉大家,世博会揭幕近在眼前。
    一大早,秉文就开着吉普车往德国驻上海领事馆赶,对于哈坎的到来他心里有着说不出滋味。其实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到他来华的原因,但总统那边始终对德国不冷不热,让他猜不透心思。对德国他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甚至比蒋方震和岳鹏那代人都深。不说那场至今还影响世界各国海军的旷世海战,光是莱茵兰计划就帮助国内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
    有时候连他都觉得杨秋过于无情,眼中只有国家利益,行事时总喜欢携势而为,用最稳妥、代价最小的办法解决问题。挑战日本是携英法需要中国的人力打欧战的势,黄海冲突和西婆罗洲是美国想切断英日同盟的势,沙特危机是美法打击英国的势,而最近对苏禁运则又借用英国想遏制苏联的势等等,携这些老牌帝国的势的确能让事情更顺利,而且只要不把事情做绝不用担心真的恶化到不可收拾。身为总统,他这样做可以避免国家和经济的大起大落,但从军人感情的角度说,却太不近人情。
    不过这些事他一直压在心底,毕竟杨秋早就不是军人,站在他的高度必须优先保证几亿人民的生活不出现大起伏,何况这种借势也的确让国家和普通人民获得好处。借势欧洲换取资金劫掠沙俄获得工业基础,破坏英日同盟强化中美关系继续加强工业,婆罗洲危机获得石油还稳定南洋华人圈,将富裕的南洋华人拉入中华经济圈。沙特危机收获石油和沙特的友谊,还让民国首次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最好伙伴,顺利打开波斯、伊拉克、土耳其等市场。至于最近的苏联禁运,又沉重打击苏联,迫使斯大林愈发紧张不安,极可能一系列冒险举动。
    短短二十三年经济翻了两倍还多,制造业从无到,义务教育让上亿人受惠,农业改革促发增长,工商总量和工人数量已经和经济危机后开工不足的美国持平甚至超出。
    所以他依然是最好的总统!
    只是这位好总统,对帮助他的德国却并不怎么热情,虽然表面上中德贸易节节攀升,甚至还主动向其低价出售钨、锰等战略金属,还出口一些技术专利,但秉文能看出,杨秋不愿意和德国走得太近。这也暗暗提醒他,一会见到哈坎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辞。
    吉普车抵达领事馆后,秉文刚准备猜刹车,就见哈坎和威尔曼大使从门内走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张陌生脸庞。他在民国德语社交圈也算是半个名人,加之经常给在华德国公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撮合成功好几次大贸易订单,所以威尔曼大使一眼就认出他。
    “大使先生,哈坎将军,这是要出门吗?”秉文跳下车,威尔曼握手后,又和哈坎热情的拥抱在一起。两人虽无师徒之名,但感情却比师徒更亲近。哈坎也很高兴见到秉文,他介绍旁边的法尔肯豪森,当得知面前这位海军中将刚刚升任民国南海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后,法尔肯豪森眼睛放光格外热情。
    “文,率领一支舰队的感觉很好吗?”秉字在德语发音生涩,所以哈坎干脆只叫一个字,不过这样反而让秉文觉得亲热,故意打趣:“将军您真该试试。”
    “文,你是故意的吗?我已经退役,如果你再叫将军,我会生气的。当然,如果你能带我去参观江南船厂,我会忘记刚才的话。”哈坎故意的板起脸。他这辈子最大梦想就是率领一支舰队,可惜欧战后德国海军彻底荒废,虽然这些年在雷德尔的领导下稍有起色,无奈技术上断层太大,即使莱茵兰计划的专家全部回国,还是感觉举步艰难,所以他这次来就希望寻求合作。虽然来之前德国很多人对与中国进行海军合作嗤之以鼻,但他最清楚,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大量空白吨位的国家,所以海军研究和建造一直没中断,又借购买的机会吸收大量美法等国技术,所以技术能力并不差。
    别的不敢说,最起码把目前的德国海军全拉出来,也不是秉文手下一支分舰队的对手。
    秉文知道他是借开玩笑想参观江南厂,内里的意思恐怕除了合作外还想试探中德是否有携手可能。携不携手不是他能决定的,连参观江南厂都有困难。放在三个月前随便参观也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却不行。因为江南厂已经开始建造新航母,还在积极筹备建造战列舰。而最重要的是!前两年服役的四艘珠江级轻巡洋舰正在厂里接受秘密改造,安装一种可以发现数十里公外目标叫雷达的新装备。不仅仅前四艘,后面四艘以北朝鲜名义建造的珠江级也将安装雷达,如果实验好的话,未来所有舰船都要安装。
    但目前来说,这项技术机密程度非常高,如果不是因为开发它的联想公司和江南厂有合作关系,其它厂还没涉猎此项技术,肯定不会放在上海这么繁华的地方。
    哈坎在中国生活工作十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中国海军打交道,所以见到他露出沉思的模样,就明白江南厂可能有重要军工任务。以前或许还能找杨秋试试,但现在他已经为克虏伯造船厂服务,身份不同,所以笑道:“文,不用太为难。”
    “这样吧,我带几位去求新厂看看最新的油轮如何?”哈坎身份与众不同,何况中德之间虽然没结盟,也没到撕破脸的地步,所以秉文决定带他们参观最近没有重大项目的求新厂。
    哈坎有些可惜,不能看到最新锐的中国海军技术,但法尔肯豪森却非常积极,大概在他看来拉拢一位舰队司令会为随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不过威尔曼大使对造船没什么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