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子被大明这帮要面子的人找出如此多的理由,依旧有些难以相信。
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实,更何况现在还有些真的证据,连万历这个来自后世都没有听到过决定观点证实这一问题的人都有些被这帮人说得相信印第安人确切就是殷人之后起来。
法理上美洲应该为大明拥有,实际上美洲现在已经被大明吞到嘴里,没有完全咽下,要是在大明境内,还有人觉得大明的版图中不包括扶桑洲这一土地,那就怪了。
自己家的东西无疑只能自己家用,要是美洲没有利益,大明肯定甩给西班牙连看都不看这片蛮荒之地一眼,但是既然是有利益的土地,不是自己的也要想法设法变成自己的,是自己的就只能是自己的,这点绝对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所以,那些在美洲殖民了一百年的西班牙,他们的殖民据点在王家屏看来,就如同是糕点上的苍蝇一般让人感到恶心。
虽然西班牙对于来说,原本属于他们的蛋糕上现在有了大明的手印,并且那个巨人流着口水要把自己的殖民地吃下去同样让人厌恶,但是没有实力,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足够的发言权,所以,他们的看法对于大明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要是早知如此,就不该要朱应桢这么早回来!王家屏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但随后立马把这个愚蠢的想法甩出脑袋。
身为国公出身的朱应桢虽然明确是一个保皇党不错,但即使是保皇党、少壮派,大明现在也不允许他继续在美洲担任职务了,国家要是不对武将的制度进行调整,迟早要出乱子,否则等到万历之后,没了万历所树立起来的‘英明神武’,大明其他皇帝和朝廷,无疑无法控制住这些军国主义分子。
一个让大明在美洲胜利的海军统帅,虽然有他在,能够把美洲所有西班牙人的钉子更快的拔除,但是却也容易在那片土地上留下太深的烙印,这点从长久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虽然说防备武官显得多疑,但是保持制度的完整性,消除不可靠的一些因素,无疑也是一个国家必须所做的事情,而重新恢复正常的官员轮调制度,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大官僚的的掌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虽然出现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弊端自然也是有的,即使是军队当中,虽然逐渐淡化,但是那种陆军主力出九边,海军主力从江浙福广的影子还是有的,而现在,无疑是尽快解决这些麻烦的时候了,所以,虽然对于大明的殖民政策不利,但是对于大明长久而言,这种理智的做法确实有益的。
让谁任职呢?
朱应桢回国自然是已经决定好不容更改的,但是接下来南扶桑的总督到底有谁担任,依旧是一个让人难以选择的事情。
北扶桑总督万历已经亲自任命了,和皇帝一母同胞的潞王殿下在北部允许在一块名为‘金山’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王府,而他的长史熊廷弼将要担任从从‘加省’继续向东进发的任务,但是南部大明要委派的总督,王家屏依旧没有想好。
不用说,这种事情自然又牵扯到海军、陆军、文官之间的扯皮,否则王家屏也不至于那么难决定。
如何在海军、陆军以及文官之间寻找到平衡,王家屏最终只有苦笑地选择了一个从美洲调回来的人选孙承宗。
大明首个用天花祸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军官。
第299章 恼人的外交
大明在美洲划分南北并且任命总督,由于这次总督的任命,无疑已经把大明对于总督任命的硬性要求给定下来了。
虽然无论是熊廷弼以及孙承宗都有着军人的身份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在文官选拔上的身份,同样给他们打上了文官的底子。
无论是孙承宗还是熊廷弼,都是大明精通六艺的新进士,而且还是其中的庶吉士,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虽然是进士但未必是庶吉士,但是新式的考试方式,以及万历的肯定,两人无疑都成了大明年轻一代中出类拔萃中的代表。
自古以来中原知识分子就比较欣赏文武双全式的人物,毕竟典型的比如周瑜,虽然文学作品中成了小心眼,但是羽扇纶巾的形象,无疑是那些喜欢指点江山的文人所羡慕的对象,很显然,如今大明一下子选出两位这样的人物担任总督,无疑开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不是这样的全才优秀人士,不能担任总督!
文官制度本来在科举制度从八股改为六艺全考之后就变得困难,而现在,选拔总督的方式无疑更加困难。
当这种不成文的规则被万历知晓后,这名穿越者还为大明以后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总督人选而感到担忧,但随后的多年之后,万历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担忧的多余。
无论是怎么考试,无论考试的制度是优秀还是糟糕,是选拔人才还是选拔废柴,但总会有人在制度下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虽然糟糕的制度在这种道理之下能够考出只懂八股不懂其他的白痴,能够有后世高考当中除了考试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的考霸,但是当考试的内容要求高起来,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同样各方面高起来。
当万历在之后的岁月里发现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依旧脱颖而出,顺便连带着其他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同样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之后,才彻底证明自己的多虑。
不过现在,万历无疑还没有开始多虑,他现在正在构思着大明需要委派到各国的其他官员,一个欧罗巴人经常派遣而大明现在却没有习惯的长久设立的官职外交官。
在大明以及传统的认知当中,这个被叫做使节的职务是在有必要传达大明决定的时候临时指派的,完成任务自然归国回朝,哪有在别的国家建立使馆的习惯,当然,大明自己有外交的衙门,鸿胪寺是干这个的,而且常年居住着其他国家的使节,而大明自己的派往别国的常驻使节,无疑没有。
以前没有,但是先需要了!
大明两次派遣到欧罗巴的人物当中,虽然第一次有石星这个文人,但是同样有着张诚这个大太监,第二次更是直接派遣了魏忠贤,如果加上郑和下西洋,大明无疑一直都在用太监搞外交。
太监外交?!
单单是这种称呼都让万历觉得大明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小的问题,为了不让大明的外交如同这个名称一般,太监来一次然后太监了许多年,万历自然着手完善这一问题。
人选不是问题,无论是专业的培训还是一些老老实实的人物,这种基本合适的人物,大明能够找到很多,毕竟大明是强国不是弱国,外交官实际上是凭借着背后的国家气势压人,不需要太多那种靠语言扭转局势的精明外交家。
万历不担心,内阁同样对于这种事情处理的不咸不淡,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是皇帝提及,他们现在都不会考虑派遣外交官的必要,索性干脆连科举文凭的要求都放低,成为一个脱离科举制度外较为随意的选拔方式。
无论是万历还是内阁大臣们,实际上在这一决定开始实行的时候,都对另一问题陷入沉思,该先往哪里派遣外交官的问题纠结……
当然依旧应该是那个亲的不能再亲的亲儿子朝鲜了!
这个和华夏统一服装,写着大明使用的汉字,甚至现在连语言上都彻底放弃了原本的语言,大步向大明官话迈进的国家,现在正在为如何与那些头上顶着羽毛的印第安人称兄道弟,毕竟大明这个好父亲给他找回了失散数千年的印第安兄弟,同样是殷商后裔,自然应该多亲近亲近才是。
但是可惜,这一决定遭到身处大明好吃好喝拥有郡王待遇的朝鲜宣宗李强烈的反对,倒不是说对方敢于对抗大明的意志了,而是这位朝鲜宣宗国王强烈反对这种容易疏离大明与朝鲜父子关心的行为!
努尔哈赤把李像拎小鸡一样拎出朝鲜,本来朝鲜王还讨厌对方,但是现在,却觉得努尔哈赤做的实在是太好了,大明未有东林党,但是朝鲜确实东人党猖獗,党争之下他这个朝鲜王一点权力没有,而担任汉城城防司令的祖承训又没有大明的指示,不对朝鲜朝政做出发言,李在朝鲜的生活实际上并不怎么如意,但是在大明可不同,虽然依旧没有权力,但是财大气粗的大明现在是不差多一双筷子吃饭的,即使是一双郡王的筷子……
李如果之前还以为当年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是为了明哲保身故意装疯卖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