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眼 耽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厚度也不怎么均匀。很好理解嘛,那时候的制瓷手法还很年轻,在后面的几千年里慢慢才得到了改进。”辜老先生十分享受这种传道授业的感觉,摇头晃脑,语重心长。

     宣宁听的聚精会神,时不时的附和一句,或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要不是林谦益一直小心注意他的脚下,只怕走几步就会被绊倒了。

     至于在场的另外两人,就完全不同了。林谦益虽然也在听,不过更希望的却是宣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晏青松的伤还没痊愈,精神却不错。只是他爱玩玉胜过玩瓷器,杵着根拐杖东瞄瞄西瞅瞅,最后将视线定在林谦益身上。

     林谦益一下就察觉到,嫌弃地皱眉:“你干嘛?”

     “你的状态啊,啧啧……”晏青松摸着下巴,“老林,你能别这么幼稚不?”

     “幼稚?”林谦益对他嗤之以鼻,“大晚上飚车的人也好意思说我?”

     正中红心!晏青松很郁闷:“我还是病患呢你不能客气点么?”

     林谦益万分诚恳,“真抱歉,不能。”

     晏青松哼一声,心想等会我就故意赖着宣宁!

     辜拙曾才不管他俩你来我往,只一门心思的教宣宁:“……比方说龙泉窑,小宣你那儿就有个瓶子是吧!有种梅子青,那是最美的釉色。釉层厚,釉面光亮,也不开纹片,那质地看着,跟好的翡翠似的。还有……”

     宣宁边听边在心里与他以往说的对照,加深自己的印象。

     “……还有瓷器的纹饰。纹饰这东西,有很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比如咱们现在习惯的衣服,放到五十年前就是做怪!我跟你讲过,这纹饰嘛,按类别来,可以分四个大类,人物,动物,植物还有装饰……”

     林谦益哀怨的看宣宁一眼,没奈何宣宁理都不理他,只能继续跟晏青松瞎扯。

     “……比如明朝正德年间,几大宗教在社会上兴起,瓷器上就出现了道教的八仙、真武大帝,伊斯兰教的花捧回文等等。而清朝的康熙对尚武和习文极其重视,瓷器上就出现了刀马人物,射猎图和诗词。就算是同一种纹饰,不同时期的,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宣宁若有所思的点头:“嗯,师父,我记得您上回提到过。就像云纹吧,不同时期的云纹也不一样。”



76、在窑场(二) 。。。


    “对。”辜拙曾微微一笑,“那我现在考考你,都有哪些区别?”

     “嗯……”宣宁边想边说,“元代的云纹不对称,头部是如意的样子,尾部则前段比较肥大,后段细长,就像……就像大头的蝌蚪在游动。还有头部是不对称如意,但中段却多两个小头的类型,比较像两片小叶子托着朵盛开的花。而明前期,云朵身上的飘带变多了,如意形状的头部就像元代的尾部前段,比较丰满。中期的云纹飘带比较长,是头部的两倍,带了点兽形。而到清朝,比如乾隆年间,更多的不是单朵的云,而是一串云……”

     “呵呵,说的不错。”辜老先生欣慰的捻了捻胡子,任由后面的人拖着行李,脚下步子一绕,没走多远就绕到了一处古玩市场,“我们再说器型。器型在区分和鉴别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同样有明显的时代型,能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各自的爱好。”

     “就好象有的器型流行于明有的则流行于清?”

     “不错。”辜老先生随手拿了个碗递给宣宁让他摸一摸,“我们现在就拿这个碗来说,碗是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皿,可它的造型,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你说说看这个碗是什么时期的?不论真假,只说器型。”

     “唔……”宣宁并没有使用异能,而是耐心的摸索着手中的碗,“师父您告诉过我,唐朝的碗通常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这个嘛,明显不符合。宋代的……也不是这样。明朝的碗口外撇,腹深,圈足较高……这只碗虽然是碗口外撇,但弧度不那么大,形状更瘦小一些,缺少明朝器物的古拙稳重感,应该是清代的。嗯……雍正后的碗圈足最下端不再平齐,而是向泥鳅背演变,所以这只碗从器型来说,应该是康熙年间的。”

     “很不错!”辜老先生夸奖他一句,把碗给放了回去,带着他们继续往前走,“等会遇到合适的再让你练手,我们现在说款识。”

     “嗯。”

     “所谓款识,其实就是年款。古代的匠人制作瓷器,有时候会在瓷器的底部中央,或者器皿内部等位置,书写上一些标记。比如比较常见的大明成化年制,这是皇帝的年号,一部分是为宫廷烧制,属于官窑款。当然,也有民间烧制的民窑款。除了这一类记年款外,还有殿名款,堂名款,轩名款,这些都是跟地点有关系的。再就有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花样款等等。明清的款识最大,但是伪造的款识更多,在鉴定的时候要多做比较,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笔画特征等等,都得记清楚了……”辜老先生说到这里忽的提高了音量,“谦益!听到没有!”

     这么凶!林谦益很委屈的看了眼宣宁,才应了一声,“听到了。”

     “你是小宣的眼睛嘛,这种事情小宣不成,就得靠你!”

     果然辜拙曾这句话一出,林谦益立刻不委屈了,高高兴兴的说:“那是,我就是宣宁的眼睛!”

     晏青松对着他后脑勺撇嘴。

     “款识嘛,也不能太照本宣科,过于死板。不能遇到一切教科书上没有的款识就认为一定是伪造的,要因器而异。这一点,我倒是不担心小宣。当然,通常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每个时期的款识,多有各自的规律性。像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是国号加上皇帝的年号。我们熟悉的就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所出现的古瓷里,在款识上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

     “嗯!”

     “……说起明朝,最早的写款从永乐开始,不过只有永乐年制这四字篆书。所以说,我们如果遇到什么大明永乐年制,或者来一个楷书写款,那就假得不能再假!而从明宣德一直到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到了雍正一朝,楷书、篆书开始并用,什么六字四字都有。这种情况反倒更要警醒,不要将假的当成了真的!乾隆时期楷书就少了,到嘉庆道光两朝,主要都是篆书款。不过咸丰到宣统三年,又恢复了楷书写款,不怎么用篆书款了。这种规律性……你们要牢牢记着,在遇到器物的时候两相对照,那鉴定真伪也就有点底气了不是?”

     “是……”因为宣宁无法看到,林谦益听的很认真。

     宣宁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用心,不由的更加用力的回握住林谦益的手。

     “除了这些规律,还有一点是颜色。不同的时期,写款时使用的颜料是不一样。你不能强迫清朝人喜欢明朝用的颜色是吧?”

     “就像您上回说过,明朝到清初的青花款,在放大镜底下能看到颜色下沉,周围还有细小的均匀气泡,而清中后期没有是么?”

     “就是这样!小宣,来……”辜老先生似乎又瞧见了感兴趣的物件,在一个摊子前面停下脚步,捞起一只瓶子就递给宣宁,“说这是哪种器型。”

     “小口,丰肩,圈足……唔,是梅瓶。”

     “那你说说这是哪个年代的梅瓶。”辜拙曾是存心考教他,只笑眯眯的任由他摸着瓶子陷入思索中。

     “好!”宣宁仔细的摸着这只梅瓶的各个部位,“宋朝的梅瓶,是小撇口,颈子短,肩部特别丰,显得身形修长,非常的秀美,与这只……不一样。到元代的时候,小撇口被改成了板唇口,短颈加高,从直统的样子变成喇叭,体形变大了些,但也不是这样。清朝的梅瓶以明朝为样本,只是口要略高些,和颈相接的地方欠缺了一定的弧度。造型过于呆板,虽然这只瓶子的线条不够优美,却也不是仿造的清代梅瓶。是明朝早期的器型!”他很肯定的下了结论,“虽然仿造的不算很到位,但卷唇口,肩丰而斜,□略胖,不那么秀长,显得平稳而古拙,还是比较符合特征的。”

     辜拙曾不置可否的又换了件瓷器,“你再说说这个。”

     “这是……笔筒。”宣宁细细的摸着,修长而白净的手指在瓷面上拂过,“是清代的笔筒造型,不过顺治年间的体形比这个要高,平底没釉。雍正以后的笔筒胎体要比这个宽,胎壁也略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