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南王说的对,军事和政治本身是相互联系的。

    你们国家的军事家孙武曾提出过:用兵者,修道而保法。军事上,这句话的涵义就是战争的必要条件,修明政治,严肃军纪以给军事最大的后盾支持。

    这里的‘道’指君民上下一心,它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得民心者的天下吗。

    ‘修道’就是要求国家政治清明、君民上下同心,士兵上下同欲。‘保法’指拥有严格的军纪使得全军上下纪律严明,执法有章可循,以保证战斗力的最大发挥。

    政治上,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政治在军事之上,这种依法治国的行为准则贯穿于整个政治生活,从‘法’的意义来讲,就是说以法治军、治国,从国内政治着眼,制定相关治国强军的法律,为战争提供重要的保证。”

    陈中说:“从英德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来看,新的一轮竞赛会在不久即将上演。

    据我预测,随着无畏舰的出现,德国海军所有的舰队不得不进行再编。

    因为,那是提尔皮茨一定会被眼前的局面置于一种窘境之中。若不参加新一轮竞赛便意味着认输,而一旦投入竞赛则会暴露德国的意图。我想,他最终不得不选择与英国进行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因为英国新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德国每开工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要建两艘。

    所以尽管德国的海军成倍增加,却始终无法完成风险战略所达成的海军建设目标,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失败只会越来越明显。

    这场豪赌式的军备竞赛,德国必然会尝到失败的苦头。我相信,失败的 不仅仅是德国,英国人也必然会因此而损失惨重。”

    大卫将军说:“如果新兴德意志帝国能够平稳地顺着其开国元勋俾斯麦所设计的外交路线发展下去的话,德国乃至世界的命运将完全会是另一个景象。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野心和*会使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人,尝到什么是灾难的痛苦。

    因此,不幸的是,威廉二世狂妄地认为大英帝国已经衰弱,德国可以取而代之,于是德意志帝国开始扮演一个世界秩序破坏者的角色。

    威廉二世未顾及北海是德国唯一的出海通道这一事实,却不惜大力扩张海军以挑战英国的海权,触动了以海洋立国的大英帝国之禁脔,使得这个普鲁士的传统盟邦化友为敌,双方展开了炽烈的造舰竞赛。

    德意志帝国再也没有了俾斯麦时代在外交上的主动,反而同时在陆地与海洋陷入了深重的包围之中,而造成这个包围圈的,恰恰是德国自己。

    德意志帝国的宪法体系与英法等国根本不同者,在于其皇权至高无上,故威廉二世之冒险政策无法被有效地遏制。

    德*队究其本源,并非一支国家的军队,而是御林军式的权力工具。而且在德国的教育中,狭隘的爱国主义让德国国民普遍抱有德意志民族至高无上的偏执之情,多少人为德国海军的强大而狂热,然而这支舰队的建设却远远超出了德国财政的极限。

    四年前,冯·比罗担任帝国宰相之际,便依靠大幅度提高谷物的进口关税获得财源,使得小麦的价格从每吨三点五马克一跃而升至五点五马克,将负担完全转嫁到国民的肩上。

    海军预算在五年前便占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了今年又涨至百分之三十五,更何况德国还要维持一支同时应对法俄两大陆上强国的庞大陆军,海军预算在相当程度只能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贷款,这使得德意志帝国本来就脆弱的财政体系雪上加霜。

    而英国人则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深远封锁战略,使得德国海军逐渐削弱。耗资巨大的德意志帝国舰队最终无法发挥什么决定性作用。”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事帝国
    陈中对于大卫将军的分析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认为,德国这种激进赌博方式的政治发展,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德国也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陈中还谈到了,正是由于西欧几个老牌的工业大国,倾其全国之力大搞军备竞赛,所以,示他们传统的民营机械工业停止了输出。

    这却为一直苦于没有金钱的日本带来巨额利润。一是欧洲各国向日本大量订购军用品物资,二是欧洲各国忙于军备竞赛,而几乎停止商品输入,从而为日本商品在亚非扩展市场创造了机会,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大大催生了日本工业的飞速膨胀。

    各国机械输出的停止,使得大清国的企业为扩充产能只能进口日本机械,而目前大清本国商品产能的不足,又促使国内只能放弃因二十一条而起的“抵制日货”,使得日本货占据了大清国的市场,可以说,正是大清国的市场滋养的日本工业。

    而反观目前的大清国,尽管欧洲列强由于集中注意力于战时生产以及运输船只短缺,减少了对大清国的出口,从而为华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一个机会。

    可是,我们大清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机械制造业,从而基本上不能向国内企业提供机械设备,西方忙于军备没有精力生产出口机械设备,这就给了日本制造了发展的机会。

    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制造业,当时的工业水准比大清的洋务运动发展的那一点点可怜的工业水平好不了多少,日本也就强在工业企业经营比较灵活,不像满清那样官僚利益介入太多、搞得企业死气沉沉。

    正是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使得日本有了大量发展重工业的钱,而西方可不是严厉限制重工业技术出口,基本上是有钱就能买到。日本的机械设备工业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发展起来,而且还正在发展。

    大卫将军说:“如果当年你们的大清朝廷能与日本死磕到底,将这些巨额赔款用于继续抵抗,不给日本发展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的资金来源,甚至是自己发展机械设备制造工业。”

    大卫将军说的极有道理,只是我们的大清,他国软弱。即使大清没有发展什么重工业,而中国也能生产一部分轻工业,加上当时国内抵制日货的影响,日本工业经济根本不可能再有一战时急剧膨胀。

    所以说,从表面看,西方的军备竞赛使日本工业崛起,而导致中日实力进一步拉大。

    日本国内的资源先天不足,而从国外掠夺的资源,又用于资本积累和引进技术、发展教育等基础性花钱巨大而短期难以收效的产业,使得利润率下降更为。

    为了使经济正常运转,日本必须不断从国外掠夺,日本商品,除在当时清廷统治下中国拥有特权同时用廉价而霸占一定市场外,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多少竞争力,其自身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机器、引进资本,目前,日本外贸连年入超,国家财政不足清偿外债利息而面临破产的境经。

    所以,目前日本在与俄国的较量中,自己的国内已经捉襟见肘了。

    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发展军备对抗清廷的北洋军,大肆发展军力,到了财政不支的地步,连倭寇天皇都减衣缩食来支持军备发展的地步——与满清宫廷的奢靡形成鲜明对比。

    到了甲午战争,倭寇陆军武器明显比满清北洋军差,就这样倭寇前锋靠着缴获继续打战,倭寇财政都支持不下去,满清只需要拖个半年就拖垮倭寇了。可惜的是,你们大清早早的就认输了。

    甲午的战争赔款的确是助推了日本经济的进步,尤其是让日本举国上下掀起了兴办实业的*,促进了日本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但日本为建立的海军的那几艘小铁甲舰,那些运兵船,可都是拿国内银行的股票作抵押,贷外国款买的。

    但日本不是满清,没那么愚蠢,虽然甲午赔款主要用来发展军事了,但发展军事可不像满清那样仅仅是进口国外成品,倭寇是发展军工业和与军工相关的产业,军事支出这一大块用赔款抵消了,那么倭寇的财政就可以更多用来发展各类实业了,不至于因为军事支出而不得不削减发展实业的财政支出了。

    甲午的战争赔款的确是助推了日本经济的进步,尤其是让日本举国上下掀起了兴办实业的*,促进了日本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