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释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动静,我军会预做防备。

一如三方布置战略,无人胡搅蛮缠,赵烈廷的正确主张又得到了朝廷的认同,朝廷命令王祯化按赵烈廷的部署执行。王祯化接到命令后极为不满,他将所有军务都甩给赵烈廷,自己则只管领兵,赵烈廷也只能徒呼奈何。

名义上,赵烈廷的职权在王祯化之上,但经略、巡抚平级,何况经、抚互相制约是朝廷一贯的策略,所以赵烈廷管不了王祯化。赵烈廷感到无奈的还不只如此,实际上,他可以直接指挥的军队只有四千,而其余的都掌握在王祯化手中。

每有援军到来,王祯化都冠之以“平辽”的番号,这引起了辽人不满,辽人并未反叛朝廷,何用来平?赵烈廷到任后,认为“平辽”二字伤害辽人感情,他命王祯化将“平辽”改为“征北”,王祯化虽遵命改正,但内心不服,于是经、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此一期间,王祯化遣都司许文龙深入辽东袭扰离人,但屡遭离人阻截,无法立足,于是南略广鹿岛,后又辗转进入皮岛。许文龙立足皮岛,招募逃亡千济的辽人袭取了东江,把离人的势力逐出鸭绿江南岸,王祯化以之为奇捷,上奏朝廷,大肆吹嘘。

对袭取东江之役,赵烈廷极不以为然,他认为许文龙孤军深入,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离人发动进攻打乱了三方布置的军事部署,它不仅不是奇捷,而是奇祸。

近一年多的时间,赵烈廷和王祯化今天你一本,明天我一道奏折,各说各的理,互相指责,矛盾早已公开化。

“辽东目前的局势大抵如此,赵烈廷的策略是积极防御,以守为主;王祯化则绝口不言守字,素元,你以为辽东前景如何?”方中徇介绍完后问道。

张素元知道方中徇并没有把话说完,如果形势仅是如此,那他不会说不必等太久的话,显然,目前一定是王祯化占了上风,而方中徇不看好他,所以才会这么说。

张素元并没有点破,他知道才华需要展现的时候一定要展现,但没有必要时就得藏拙,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尤其是所谓的聪明人。

“伯父,听您所言,素元觉得王祯化缺乏起码的军事常识,为人又骄狂自大,如果由他主政辽东,辽东必危,但有赵烈廷大人坐镇山海,王祯化尚不至肆意胡来。”张素元老老实实地说道。

方中徇对张素元是越来越满意,他一直都在找机会不着痕迹地考验张素元,刚才他没把话说完也是如此。方中徇知道张素元一定可以猜出他没说出来的话,张素元也果如他期望的那样,奇……書∧網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话说得含而不漏,没有丝毫的卖弄。

张素元会演戏,他方中徇更是行家里手,这套业务他熟得简直不能再熟,于是郑重其事地摇头说道:“东江之役后,王祯化已完全占据了上风。许文龙的获胜,使朝中很多人以为可以籍此机会,向离人发动全面进攻,一举收复失地。王祯化日前上书说,蒙厥古虎墩兔部有四十万军队可以为他所用,他认为只要大军渡过辽河,河东百姓必尽响王师,依靠蒙厥古虎墩兔部的四十万大军,并有投降离人的叛将李永芳作内应,可一举荡平后箭,他还扬言,明年春三月便可以高枕而听捷。”

“伯父,赵大人有什么意见?”张素元轻轻叹了口气,问道。

“赵烈廷当然反对,他说首先应该做到兵马、器械、舟车、刍粮无一不备,而后克期齐举,方可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他仍然坚持应加强广宁的布防,稳住辽河以西的动荡局面,然后再向东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伯父,现今西林党主政,难道就没有明白人,而任由王祯化将军国大事以儿戏为之吗?何况,素元听说赵大人也是西林党人。”张素元不解地问道。

“素元,现在西林党一党独大,他们都是在一个锅里搅马勺,顺者为党,逆者为贼,赵烈廷性情刚直,他得罪起人来当然也不会管对方是不是西林同道,如今朝中大臣多认为他傲慢跋扈,不好共事,所以多数人袒护王祯化而诋毁赵烈廷,而且主掌辽东军务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一向与赵烈廷不睦,又对王祯化非常信任,所以他对王祯化的请求多以特准,而对赵烈廷的请求则多置障碍。”

又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张素元心底滚过,他原本一门心思杀身许国,但此刻他才深切地感到事情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今后他处在赵烈廷的位置,他该如何应对?

“这么说,朝廷已准了王祯化的计划?”张素元问道。

“是的,张鹤鸣已将辽东大军尽归王祯化麾下,赵烈廷现在只是徒有经略虚名。”方中徇也轻叹一声,答道。

沉默,他们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梆声,子夜的梆声飘飘渺渺地传进屋来,张素元知道他该走了。

“伯父,我想去一趟辽东。”张素元说道。

“很好,你确实应该去亲自看一看。”方中徇赞许地点点头。

风灯阴森幽暗的光影中,站在廊檐下,方中徇目送着儿子陪着张素元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不见了身影。儿子呀儿子,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即便再有千条理由,他也不会在目前的情况下公然支持张素元,但为了儿子,他却必须这么做,为了儿子,赌就要赌全套,绝不能三心二意。

儿子的个性纯真率直,但却生在动乱的年代,而他又垂垂老矣,所以让儿子追随张素元就是他为儿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至于结果如何,那就得听天由命了。

方中徇想起几个最亲近的手下对他没有表态放弃张素元而大惑不解的神情,不由得一笑。他们以为张素元就是王居正的翻版,而且张素元行事手段之激烈、毒辣,王居正又远非其比,何况他现在尚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如果张素元当政,那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土地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没了土地,那他们还有什么?

方中徇了解他们的心思,但却不能把话挑明,而且就即便挑明,他们也不见得能理解。他的目光越得过家中那万顷良田,土地算什么,土地是君王的根基,但却不是臣子的,对臣子而言,权力,只有权力才是一切核心中的核心。

不管什么人掌权,都总要有人享尽荣华富贵,如果张素元掌权,那儿子就是头一排享尽荣华富贵的人物。到目前为止,他还并没有在张素元身上压上身家性命,但这一天是早晚会来的,现在他只是希望哪一天到来的时候,张素元可以让他的选择容易些。

刚才,张素元并没有问他,今后他们应当给外界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因为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几乎全在他身上,所以主导权完全在他。张素元虽然没问,但他也已交待清楚,一切照旧,如果没有必须要面谈的事就不要见面,有什么话通过儿子转达就可以了,此次去泺东,儿子也一样跟着去。

二十三章 兵败

 十月末的天气,京城就已高天寒透,冷风刺骨。天空有些阴霾,无一丝星月的光辉洒下,在漆黑死寂的长街上,张素元一个人踽踽独行,他的心情依然郁闷。

戍守辽东和造福黎民原本应该是统一的,但如今却在他身上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为了去辽东,为了投身沙场,平灭边患,他得希望政局混乱,辽东大败,虽然他的希望还不会对局势变化产生丝毫影响,但如果有一天形格势禁,为了出现某种他希望的形势,那他会不会把希望变成实际的行动?

张素元已没有信心回答这样的问题,他清楚,有了初一,就极可能接上十五,也许这就是王居正说的好人难为好官的本意,他此刻方才真正体会到王居正说这话时的无奈,也许这是所有想有所建树的人共同的无奈。

张素元原本打算赴泺东之前先去拜会顾忠信,但现在他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不愿面对顾忠信正直坦诚的眸光,虽然很失礼,但也没办法,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无法在人前挺直身躯。

鹅毛大雪下了又下,但却不见开化的日子,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京城的长街之上全是尺许厚的积雪,人踩车压,积雪已如大地一般坚实,来来往往的人们都走在积雪铺成的路上。

年终岁尾,还有十几天就要过春节了,但京城里却不见丝毫的喜庆气氛,天色刚刚暗了下来,街上就断了行人,除了时不时一队队锦衣禁军奔驰而来,又呼啸而去,诺大的京城就恍若荒冢般凄冷、死寂。

云历一六三三年岁末,帝国消亡的钟声再一次鸣响,立国三百余年的老大帝国的都城第一次宣布戒严。

王祯化败了,广宁丢了,辽西的广大土地已任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