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妨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如果你抱
着下坡的想法去爬山,那就无法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
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学习亦不例外。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四)、鲶鱼效应
1、案例
在挪威,活着的沙丁鱼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但只有一艘船总能带回活蹦乱跳的沙
丁鱼。让人们大饱口福,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鱼中放入了少量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
当沙丁鱼发现鲶鱼后非常紧张,于是左冲右突,跳跃不停,增强了自身的活力。通常把
这一现象称为“鲶鱼效应”。
2、对(你、我、他)的启示
人天生是懒惰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缺乏雄心壮志和负
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
勇气。他们对目标漠不关心,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此时,如果引入
外来竞争者,人们立刻就会警觉起来,懒惰的天性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受到节制。
适度紧张能够使人保持兴奋状态,产生危机感,有助于激发活力和竞争意识,从而
更好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给自己创建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学会去适应它,最终
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激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给自己找几条“鲶鱼”,比如,
那些与你类似以及比你优秀的同学,让他们给你带来潜能的释放。欢迎你的对手,不做
井底之蛙。当自己想松懈的时候就看看他们想想他们。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五)、不要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还有潜力没发挥
1、案例
恐怕没有人会说:“宁可永远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能否转败为胜”。然而,我
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因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
女排有过辉煌的历史,极大地振奋了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她们在连输的情况下反
败为胜,她们选择的是突破,赢得了冠军。因为她们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还有潜
力没发挥。
2、对(你、我、他)的启示
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复苏,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做人,放手一
搏又何妨。不要畏惧学习和考试,人生几十年,你在学校中安心学习也不过十几年而已,
何不趁机好好发挥,痛痛快快搏一场!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六)、换个角度想一想
1、案例
有两个老人在聊天,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别提了,真是不幸哦!”这个
老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得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
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把早餐端到她床上呢!”“那女儿呢?”“她可就命好
了。”老人满脸笑容:“她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她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
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把早餐端到她床上呢!”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同样的状况,当我们换个角度去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
换个角度看一看,很多事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会有更多的爱。
平时学习和考试,更需要时常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那么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将不
再是枯燥无味的负担,而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步后的快乐。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七)、事情是因我们不敢做才难
1、案例
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成功人士聊
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
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他结合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进行研究,写成《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一书,
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
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的时间和
智慧足够每一个人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
事情才难。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就都能做到,困难也都能克服,水到渠成用不着
什么技巧或谋略。如若你每一天都按照计划踏踏实实去做了,最终迎接你的便会是成功,
或许并不一定是高分名校,却一定是你想要的生活。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八)、巴纳姆效应
1、案例
心理学家巴纳姆做过一个实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占星术家,能够遥
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信件纷至沓来,随后他根据读者来信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
有二百多人回信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和灵验。谁料巴纳姆寄出的信,其内容竟是完全相同
的,“你想得到别人的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赏,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你;你的
想象力丰富,也有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你也会烦恼,犹豫动摇,但关键时刻,你的意
志却是坚定不移的&;#8943;&;#8943;”。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憧憬,都喜欢被别人赞赏,这种几乎适
合所有人的评语每个人都会乐意接受。人们常常会认为笼统的、概括性的描述可以十分
准确地揭示自己的性格特点,反映自己的人格面貌。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后,拿出两份结果让测试者判断
哪一份是他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测试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平均结
果。测试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人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地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于是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其实
不管同学过去和现在表现得多么差,其内心深处总会有积极向上的念头,羡慕他人的成
功,这是人们自我要求上进的心理折射。这需要我们去点燃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
激发其潜在的能量,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却看不到或做不到这一点。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想看书来
九、态度和兴趣
(一)、天才老鼠之谜
1、案例
哈佛大学做过一项老鼠通过迷阵吃干酪的实验,把一窝普通的老鼠分成为三组。罗
伯特博士对第一组的学生说:“这是一群非常聪明的老鼠,它们能迅速通过迷阵抵达终
点吃掉干酪,所以你们得多买一些干酪放在终点喂它们。”他对第二组学生说:“这是
一群普通的老鼠,它们最后也能通过迷阵抵达终点吃上一些干酪,它们的智能平平不必
抱有太大的期望。”他对第三组学生说:“这是一群愚蠢的老鼠,简直笨极了,如果它
们能通过迷阵到达终点,那纯属意外,不用准备干酪。”六个星期后,天才老鼠迅速通
过迷阵抵达终点,普通老鼠虽然速度缓慢但也到达了终点,愚蠢老鼠只有一只通过迷阵
到达终点。学生们当然不懂老鼠的语言,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