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桂系少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长”,“任事果敢”,是少有的“知兵文臣”。要求皇上越级提拔他,使专心办理练兵事。他还多次到翁同家“谈练洋(枪)队事”,开始翁对他印象不佳,认为他“开展而欠诚实”,但后来终于被他感动说出了,说“此人不滑,可任也”

    同时,他也极力巴结荣禄。因为荣禄是老佛爷的亲信,他知道老佛爷代表着什么,在大清国来说,老佛爷就是天,而这个荣禄就是天上的白云,他必须要去巴结。其实荣禄上位的原因很简单,咸丰死后,他暗中支持西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夺权有功,同治年间官至户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又兼任步军统领,其后升为工部尚书。后来因反对西太后自选太监忤旨,外放西安将军。后来,再授步军统领、总署大臣兼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工策划,富权谋,深得西太后宠信,掌握军务处实权。甲午战后,李鸿章离开北洋地盘,表面上由王文韶接任,实际军权落在荣禄手中。他把翻译的兵书呈递荣禄,请求指教,自称门生,百般表示其倾慕膺服之诚。荣禄早已听到过人们揄扬他的“知兵”,又读了他主持编译的兵书真正正视他,更加看重他,认作特等人,大力提携,收为己用。其实别人不知道为什么荣禄会看上他但是他却知道,因为他给荣禄的东西,是荣禄最想要的。

    不久,军务处议决“变通兵制”,“仿照西法练兵”,先以中日战争中组成的定武军为基础,扩编改革;办有成效,再逐渐推广。李鸿藻就推荐自己去接办定武军,他说:袁“家世将,娴于兵略,如令特练一军,必能矫中国绿防各营之弊”,荣禄“亦右其议”,并指令袁作一个建军的规则。当时中外军人几乎一致认为德国的陆军最精税。他也很崇拜德国的陆军。他参照曾国藩、李鸿章早期编练湘、淮军的办法和德国的军制,拟定《练兵要则十三条》和《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及《募订洋员合同》,呈报军务处。军务处认为“甚属周妥”,即于12月8日联名奏举袁世凯接统定武军,指令其扩编改建,更名为新建陆军。同日,光绪皇帝发下上谕说:“此次所练专仿德国章程,需款浩繁,若无实际,将成虚掷。温处道袁世凯既经王大臣等奏派,即著派令督率创办,一切饷章著照拟支发。该道当思筹饷甚难,变法匪易,其严加训练,事事核实,倘仍蹈勇营积习,惟该道是问,懔之慎之”

    为了练兵他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当时他肩负着皇帝给他的练兵重任,到达小站后接管定武军。小站又名新农镇,在天津东南七十里。李鸿章镇压捻军以后,指令淮军周盛波、周盛传部在小站驻扎屯田。盛军在此驻了二十多年,甲午战争中开赴前敌,因继任统帅卫汝贵临阵脱逃处斩,全军溃散。1894年底,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决定建立一支新式陆军,派长芦盐运使胡在小站“扫募开办”,汉纳根担任总教习。但由于汉纳根“拟办各节,事多窒碍,旋即中止”。汉纳根离去。胡把招募来的军队编为十营,名定武军。各级军官大都是淮军将领,同时还选拔了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何宗莲、吴金彪、曹锟、田中玉、刘承恩等担任教习或军官。又聘请德**官沙尔等为教习,根据德国陆军操典进行训练。定武军十营,计步兵三千人,炮兵一千人,骑兵二百五十人,工兵五百人,共四千七百五十人。他接管以后,派吴长纯在山东、河南、安徽各州县招募步兵二千二百五十人,派魏德清在锦州、新民一带招募骑兵三百人,总计七千三百人。按照他呈报督办军务处的营制,迅速改编成新建陆军。

    新建陆军虽然还沿用淮军的营务处、营、队、哨、棚等名称,但编制上打破了旧军的框框,而基本上采用了近代德国的陆军制度:军队分步、马、炮、工、辎各兵种;一军分两翼,每翼辖二三营不等;每营官兵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等等。新建陆军中有炮兵、步兵、骑兵、德文四所随营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189年初,他在正兵内考取“粗通文字者二百三十余人”,以八十人学炮兵,八十人学步兵,二十四人学骑兵,五十人学德文,于月13日一律开学。各学堂均聘请德**官担任总教习。规定学习期间两年,毕业生除学德文者准备派赴德国留学外,其余都担任下级军官。学生每季大考一次,监考官、阅卷官和巡查官都由他亲自派定,一切规矩如同科场,优等者加薪受奖。为了收买人心,他还从自己每月的薪金中取出三分之一作为奖学金。从这四所学堂中,他培养出一批军官。

    小站练兵的时候,是他最充实的一段时光,因为他可以把自己手中的人训练成彪悍的部队了,当时以为凭借着手中的军队,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但是事实告诉他这个事情已经成为了奢望。

    新建陆军不仅得到朝廷的重视,也为列强所瞩目。他们看出新建陆军是整个国家唯一能够进行战斗的军队,所以沙俄、日本等国驻天津侵略军的头目,常常到小站“观操”,“动色欢服”,“诧其军容之盛”。他还记得当时英帝国主义分贝思福到达小站,贝思福是由英国商业协会派遣来华调查商务,不过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个人也有问题。他在北京、天津、武昌等地调查中**情,当时自己还热情地留他在小站军营住了两天,向他介绍了新建陆军的编制和训练情况,还陪他看了操练及作战演习。贝思福回国后写了一本书,盛赞新建陆军“操法灵熟,步伐整齐,以及旗帜之鲜明,号衣之整洁,莫不楚楚可观”。对于自己也赞誉备至,说自己“以儒生而为名将,多学多能,亦廉亦勤,聪明胆识,兼而有之”,“忠君爱国之心,溢于言表”,等等。当初年少轻狂的自己竟然相信了他的话,想不到紧接着就发生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对方竟然将他的军队情报窃取了。

    从此以后他就知道了这些列强是不想让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国家就是一块肉,是一块谁都能够咬一口的肥肉。

    不过最令他感到羞愧的并不是这个,毕竟他对于这个没有什么准备,但是另一件事情却真正的让他知道了政治的严酷性。

    当时正是百日维新,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他,详细询问了新建陆军的情况。他都做了回答。当天破格提拔他为候补侍郎,继续专办练兵事宜。其实他对新旧两派之间的斗争本来知情,入京以后,更为了然。但是这也造成了他的为难,最后他还是采用两面派的手法应付这种局面。一方面对光绪帝所赐特恩表示感激涕零,“惭悚万状”;另一方面却登门拜谒了几乎所有的“老臣”,如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匡力、刚毅、裕禄、王文韶和李鸿章等,对他们“备述无功受赏,万不克称”的心情;还与王文韶商量“拟上疏辞”。王劝阻说:此事“出自特恩,辞亦无益,反着痕迹。”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倾向于变法的,毕竟他想要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但是天不随人愿。

    握有兵权的他突然被召见,并“超擢以侍郎候补”,引起顽固派惊恐不安,造成“举朝惊骇”的局面。他进京后,荣禄就制造“英、俄在海参威开战”的谣言,借机调董福祥军到长辛店,调聂士成军十营至天津,“防袁有变”。并急电他回小站布防,唯恐他在京受维新派煽动。同时,庆亲王奕匡力、端郡王载漪等多次赴颐和园,“哭请太后训政”。政局急剧转变,新旧两派进入最后决斗。光绪帝处境孤危,朝不保夕,遂下了一道密诏说:“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康有为于9月18日接到密诏,当晚集合维新派,“经画救上之策”。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当时已经被荣禄逼迫的无法回身了,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自己这是背叛,但是自己何尝又不是自保呢。不过这也让他对光绪皇帝充满了愧疚。

    想到光绪皇帝,自己就觉得自己对不起他,当初他可是十分的信任自己,但是他却知道即使自己支持了光绪皇帝,到了最后他也斗不过慈禧这个老太婆,而他也是被迫不和他们联合在一起。

    想到当初光绪皇帝对自己深切盼望的目光,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都说老了容易回忆当初,他现在是感觉到了人生暮年,失败是沉重的,当初光绪皇帝应该比现在的他还要难受吧,毕竟当初他可是先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