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所说的军中军司令处的总参谋官、师司令处的正参谋官以及民军中的参谋正长、总参谋等,就是各级部队的参谋长到民国建成后的2年11月,始将上述纷杂的称谓统一名为参谋长
因北洋建军是仿照德日陆军的,而德军中认为参谋人材在学识、修养、业务乃至个人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应区别于指挥官而另有要求如对指挥官来说,要求的是忠诚、承担全部责任的勇气、胆量、果敢、自信等而对参谋来说,要求的则是博学、缜密、细心、慎重、协调等,故在参谋的遴选上走的是一条专门的渠道,即参谋的任命直属于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则直属德皇,而不是象一般军官那样属于内阁之下的陆军部或海军部日本陆军的建军思想完全是向德军学来的,对参谋与对将帅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如在日军著名军事教义《统帅参考》中,便认为一个好的参谋长可能正好是一个不称职的指挥官,“机关工作会削弱做将帅所需要的性格”,所以战前的日军一直不主张参谋与指挥官的岗位是可以调换的这一思想,对于从小站练兵开始便仿效德日建军经验的袁世凯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年,北洋政府统率办事处曾出台《任用参谋人员简章》该《简章》承认,“参谋人材,现尚无多”,要求全军各部队积极发现并推荐“曾充参谋或实有参谋学识经验堪胜斯职者”,“呈请大元帅鉴核,批交参谋本部”,以便派任各级参谋长,基本上走的是德军对参谋人材培养的路子这一思想和原则,一方面对于提高参谋队伍的修养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有利于司令部建设的另一方面也在较长时间内限制了参谋长转任指挥官的机会,使之多数成为终身的参谋长
由于参谋长的职责要求,这时的参谋长,均由毕业于正规军官学校的少壮军人担任,司令部中的其它参谋人员,也都是由受过专门军事教育的年轻军官组成在清末开始建军时,虽然要求各级各类军官均必须经军官学校毕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时的各级指挥官中仍有一定数量的行伍军人,只有组成各级司令部的参谋人员,才是全部由各类军校毕业的学生担任的,这是一个例外
清末军创建之初,由于懂得现代军事的人才极缺,大量的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北洋军官学堂陆军大学的年轻军官被破格提拨到建陆军中担任各级参谋长在当时已经编成的军14个镇的正参谋官中,就笔者所能查到的13人中,即陆锦、张绍曾、张世庸、蓝天蔚、刘邦骥、沈同午、王麒、程潜、姜登选、殷承献、唐继尧、杨集祥、刘一清等,全部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不满三十岁的青年学生军官这些少壮军人,或出于军事救国的热忱,或出于个人仕途方面的急功冒进,充分利用参谋长这一职务之便,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权威,为北洋建军效尽了犬马之劳1906年,北洋陆军举行“彰德秋操”既大演习,时任军总参谋官的年仅26岁的留日士官生张绍曾,在总结讲评时,曾当众诘问和指责第五镇统制官师长、北洋老将张怀芝,这也说明当时的参谋长,尽管没有指挥权,但气焰和声威还是不小的
尽管如此,和后世相比,这一时期的参谋长的衔级规定的还是比较低的当时,军司令官的编制军衔是上将,师长为中将,旅长为少将,而军参谋长的军衔仅仅是少将,师参谋长的军衔仅仅是上校军参谋长的军衔低于师长,师参谋长的军衔低于旅长可见这一时期的参谋长所担负的主要是纯粹的军事业务工作,还远远没有进入部队的领导层,只是司令部的参谋长而不是部队的参谋长,这也是和德日两国当时的情况相一致的
从军编练开始到民国建成初期,是中国旧军队司令部建设的初创时期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这一时期的司令部的组成还略嫌简单,但和这之前的军队各级幕僚机构中仅由文案、委员等少数几个人组成的情况相比,已经向前跨出了**性的一大步不仅人员增多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而且分工细,职责明,称谓上也已经完全区别于原有的幕僚,基本体现了当时的前沿意识尽管比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司令部晚了差不多一百年,但在中国,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
因此这个参谋长虽然是军官,但是地位并不高,可以说像是吴佩孚的谋士,所以他对吴佩孚说起话来也并没有什么避讳
“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对方的军力比我们强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不比我们低,我们现在实在是处于重重危险之中呀”吴佩孚感叹道,他何尝不知道现在的局势危险呀,如果能够摆脱这种境地,他现在也就不用这样怨天尤人了
“师长,要不然我们把士兵召集回城,虽然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我们的城墙依然能够使用,而且我们还能够在城前挖一些大坑,我仔细观察过这些怪东西了,他们虽然防护力量比较强,而且进攻力猛,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移动度慢,而且不好移动,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陷在坑里,那么这些东西也就成了寻常的火炮,我们也就不用怕这些东西了,当然我们还可以派人在城墙上准备好大炮,我刚才观察了他们的行动,他们一般都是躲在这些怪东西的后面,如果我们让人向他们的后面发射,那么他们估计也撑不了多久”参谋长说道,这个参谋长叫张昭,和吴佩孚是老乡,之前他只是一个文官,但是后来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他就开始在军队后勤部工作,以至于到了西南和北洋的南北大战的时候,立了战功的吴佩孚去领后勤看到了,然后相谈甚欢,最后当上了这个参谋长
“嗯,我看这个办法行,虽然我们不能和他们硬拼,但是你的这个主意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毕竟现在对于我们这些守城的士兵来说需要的是信心只要能够把他们的怪车耗在半路上,我们就能够凭借地理把城池守住”吴佩孚看着地图说道,他现在已经想好了应该怎么设伏,虽然他的士兵比较少,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按人数;论战力的时候了,他相信自己的部队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且在他看来如果把这一直部队给拖住了,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毕竟如果到了总部答应支援的时间援军不来,那么他吴佩孚带着第三师的弟兄们撤退对方也就无话可说了
“那好,我马上去通知人,但是我们这一次需要一些敢死队去给挖坑,师长您看?”张昭说道,在北洋内部有一个不好的习俗就是军队打仗需要开拔费,毕竟马上就要人去送死了,也要给他们几个钱够他们家小的花费,毕竟时候抚恤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万一到时候长官们不管这些人了,那么这些人可就真的惨了所以张昭停在这里就是想要给吴佩孚要开拔费
“你去后勤那里零上五十万大洋,给那些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为军队赢取一线生机的人,记得让他们的手都短一点,如果这笔费用让我发现了虽没有给我发全,那么我可就下手不留情了,毕竟这都是兄弟们卖命的钱”吴佩孚看着张昭说道,吴佩孚对于军队的恶习一向是深恶痛绝,但是没有办法,现在的军队就是这样,就连他吴佩孚去总后勤部领军饷和弹药的时候都不免要给那些蛀虫们一笔钱,不要说别人了
“是师长,我听清楚了,一定让这笔钱准时发放”张昭保证道,虽然和下边士兵接触比较多的张昭来说,很容易办到,其实他和吴佩孚想的一样,这是人家卖命的钱,如果有人连这笔钱的主意都打,那么他们怎么还能够带部队呀
“好了,下去”吴佩孚说道,看着张昭除了门,吴佩孚才感觉到一阵的无奈,毕竟对于他来说,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弟兄们去冒这个风险,毕竟这样的死亡率是很大的,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解决敌军铁疙瘩的一个好办法,也只有把这些铁疙瘩给毁掉或者让他们损失战斗力,才能够让守城的士兵恢复士气
“弟兄们,敌军马上要攻城了,现在我们要选出一百人去前面挖坑,然后将对方的铁疙瘩陷到里面,这样才能够守住城,我不得不告诉大家的是陆军部已经下了命令,如果我们不能够守住这武昌,就把我们按照逃兵对待,咱们到时候恐怕就是被枪毙了,所以最后师长决定派出一支敢死队其前面布置陷阱,现在我宣布,谁愿意去,师长将给予五千大洋的赏钱,记住是一个人五千,咱们第三师还没有这么富裕过呢,好了现在准备去的在我左边报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