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桂系少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皆9庥煤退窍嗖钗藜傅哪昙桶斐闪巳盟窍攵疾桓蚁胂蟮氖虑椋馊盟遣荒懿怀绨荨5比徽馄渲幸灿幸恍┤送芺ō助澜的结果。

    不过很快当陆裕光得知这个事情之后,就开始召集人想想那个对策,于是陆裕光真正的走到台前发表讲话,陆裕光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让大家能够将这种热情发展到工作当中去,为追赶列强的脚步努力。

    在陆裕光的一番劝yòu之下,大家终于平静下来了,但是这也为日后陆裕光登上神坛埋下了伏笔,不过随着这个事件的结束,在西南各个城市都出现了“捐款发展、直追列强”的捐款箱,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人将钱投进去,而这些钱在统计完之后,全都用在了陆海空三军的建设上来,可以说陆裕光现在就是一个心思的发展这三个兵种。因为西南的其他方面已经走向了正规。当然西南出口货物的量也越来越大了,同时运到西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了。



………【第三十一章国际形势】………

    第三十一章国际形势

    相对于中国的环境来说,欧洲的国际环境几乎没有消停过,自从古罗马帝国被土耳其消灭之后,欧洲的各个王国逐渐兴起,不过随之而来的查理曼大帝又一次统一了这个国家,可是这个帝国没有存在多长时间,欧洲就在此陷入了战luàn。

    从15世纪开始,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的冒险,足迹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亚洲,荷兰也在随后的贸易中雄霸一时。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盛,也由于缺乏进一步发展,反而使英国先一步获得了更好的机会得到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海军。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发生文化的大量精进,被称为文艺复兴,这也引发了宗教革命,许多国家脱离天主教教会的管辖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国常因教派不同而引发政争,甚至有许多的宗教战争。在西欧的政教纷扰之际,东方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则在彼得大帝及随後的几位沙皇领导下逐渐强盛。

    在荷兰的老牌海军大国从与英、法争夺海上贸易与霸权败下阵来以后,18世纪就开始了英、法两国的争夺。两国经过一系列争夺与战争,特别是1756—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法国在北美与印度的殖民地与特权大都让位于英国。英国此时正开始工业革命,在强大经济力量的支持下,垄断了海上贸易,成为霸主。法国虽然在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中失利,但是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1789年的大革命后,拿破仑当了皇帝,曾依靠军事力量征服欧洲大陆许多地方,最后失败于对俄国的远征。虽然拿破仑失败了,但是他的那种思想开始留存下来,而英国也开始想法设法的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甚至挑起欧洲各国的战争,从而保证自己的强势地位,这也就开始了英国世界霸权的时代。

    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散,使欧洲大陆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加上民族主义兴起、德国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各国实行的改革,在欧洲出现了几个强国。除岛国英国、大西洋沿岸的法国外,向东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俄国。这六个国家不仅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而且也在欧洲展开竞争,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形势之下,英国利用各种手段,让欧洲大陆始终处于英国的影响之下。

    在法国的东面原是个松散的德意志帝国。在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使德意志帝国形成为300多个互不相关的公国、侯国、伯国、主教领地国、自由城市国家和骑士领地。其中,南部的奥地利除以维也纳为中心的领地外,还包括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bō兰的加里西亚、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蒂罗尔,在1867年,成为奥匈帝国。北部的普鲁士从18世纪开始实行工业化,并不断扩大其领土逐步强大起来。普鲁士帝国在俾斯麦担任首相时,于1866年、1870年分别在战争中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排除了内、外阻力,统一了德意志,成为德意志帝国。原来分裂为八个小邦的意大利,也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以撒丁王国为核心逐步扩大。于1870年普法战争时,法军撤出罗马,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完成统一大业,成为意大利王国。

    德、意的统一使欧洲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来在法国的东面是分裂的德意志各邦,东南部是分裂的意大利,这使法国感到安全。现不仅德、意各自统一,而且自认是西欧霸主的法国却败于新出现的普鲁士不得不大为震惊,难以吞下这个苦果。东面的俄国,对原来西边领土不大的普鲁士并不感到是个威胁,在与普、奥相互关系中,认为自己具有优势。而今,普鲁士不仅能打败奥地利和法国,而且统一了德意志,成为一个超过法、奥的大国不能不使它感觉受到严重威胁。位于中欧的奥地利原先在北面可以左右分裂的德意志,南面又可对意大利北部施加影响,东、西两面则可以协调法、俄,有很大回旋余地。现在则夹在德、意之间,深感不安。

    战败了法国而又实现统一的德国清楚地认识到,介于法、俄之间必须与一方建立紧密联系,否则就会两面树敌,自己就会在两面作战中失败。德国要加强自己的力量必须与其民族、语言、文化相同的奥地利建立联盟为基础,才能在中欧站稳脚跟,应付各种局面,特别是防止法国的报复。为此,德国与俄、奥于1873年建立了“三皇联盟”。

    奥地利与德国不同,它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包括着诸多民族,它深深地陷入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中。它的侵略与扩张是向着巴尔干半岛。俄国也趁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时,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因为那里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斯拉夫人要争取独立和解放,俄罗斯则可以借支援斯拉夫人之名,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并进入地中海。俄、奥的矛盾使德国居间很难调和,于是“三皇同盟”很快解体。

    俄国因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与奥发生冲突,感到德国偏袒奥国而于1878年退出“三皇同盟”。这样“三皇同盟”就只留下德、奥两国保持同盟。这时,新统一起来的意大利,在地中海南岸掠夺殖民地中与法国发生尖锐冲突。原来,意大利以为距离其最近的突尼斯会落人到自己手里,未想到被法国抢去,这使急yù在地中海建立势力范围的意大利感到自己不是法国对手,如果没有与之结盟的国家支持,就无法在地中海与法国抗衡。这样,意大利就不能不找到德国,因为只有德国才能在欧洲大陆与北非殖民地的争夺中制衡法国,有利于自己。不过意大利与奥地利在边界领土上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也有利益上的矛盾。为了取得德国的支持,意大利不得不与奥地利在一些问题上妥协,而于1882年加入德、奥的盟约,形成“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的形成,法国感到对付东面一个德国已感吃力,又加上的一个意大利,对自己安全感到威胁很大。当时的英国对大陆推行“均势政策”,不愿参与结盟,而且在非洲的东部与亚洲的中南半岛与法国还存在深刻的矛盾。所以,法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欧洲东部的俄罗斯。俄国在“三皇同盟”结束后,在欧洲的扩张到处受阻,缺乏盟国支持,亦急需寻求同盟。法、俄由于双方共同利害关系,于1891年订立“政治协定”,1894年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在“三国同盟”有关国家向法、俄进攻时,法、俄就应出兵共同打击入侵之敌。

    英国作为一个海上岛国,始终是以维持超级海军大国地位来制约欧洲国家的。对欧洲陆地国家,既不能容忍其海军力量发展到可以向英国挑战的地步,又不容忍欧陆出现一个霸主。其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设法使欧洲陆地国家间保持平衡和均势,并不与其他大国建立军事同盟,以保持自己有较大的自由与回旋余地。它往往采取支持、资助较弱的一方向较强的一方挑战,以分散、削弱、牵制和打击较强一方,使其无力量与可能同英国竞争,特别是同其在海上争雄。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英国与法、俄在亚、非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方面矛盾较多,而“三国同盟”的德、奥、意在与法、俄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是与英国利益相一致的。所以,英国当时立场明显地偏向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