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配这笔润笔费到每个文人身上。由于第一期的《梅雪》作品几乎都是出自酒席上的评审团成员之手,唯一不在的苏洵还是苏偶像他老爹,而他们出于文人特殊的情节坚决推辞,这让王静辉感到很为难。   

  欧阳修说道:“改之,《梅雪》能够刊印发行这全是你的功劳,我们虽然不知道印一本书要花多少钱,但也知道你在此事上花费不少,这二百贯钱虽然少了点,但也能够给你减少点亏空,你还是不要推辞了!”   

  王静辉说道:“各位先生,事先我就说过商务印书馆决不会从中获取一文钱的利润,何况这些润笔费用是各位辛勤劳动所得,今天我怎能出尔反尔呢?各位也请放心,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决不会让《梅雪》因为后续资金不足而停刊!不过各位先生,今后你们可要多多费心了,这次是第一期我们准备的并不是很充足,很多后进的文章还没有送到各位的手中审阅,今后我们要在每一期的《梅雪》月刊的文章中都要留有几篇是新人的文章,这样才能使新人更快、更早的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让朝廷发现其中有用的人才。”   

  司马光说道:“改之的话很有道理,我们是应该让更多的后进新人的优秀作品得以刊印发行,这样也有利于朝廷选材。我们这里也不缺这些钱,不过这次润笔的费用还是留给你作为以后刊印《梅雪》的费用吧。”   

  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意见得到了众人的拥护,王静辉也不好再做推辞了,不过他又说道:“这些钱我会留着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我去年就在城郊不远的地方买了块地建房,打算筹建一所专门收容家境贫寒子弟读书的书院。现在这书院已经快要完成了,但其中的教书先生却还没有着落。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大宋知名的大儒,我想到时候能不能在百忙之中来到书院给学生们讲解经义呢?各位也请放心,你们只要定期来几次就可以了,不会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如果各位有那些饱学大儒的朋友,也可以介绍到我这里给学生们讲课。”   

  酒席上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显得格外兴奋,都纷纷称赞王静辉高尚的品格,把这个无赖那厚比城墙的脸皮都给夸红了,表示一定在建书院上给王静辉伸出援助之手,而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官职的王安国表示自己随时都可以到书院中去讲课。   

  “看来还是这些文豪比较可爱些,那个未来的神宗皇帝赵顼可是办事不牢靠啊,都几个月了也没有给我介绍一个可以到书院来教书的先生。看来出版《梅雪》这样文学月刊使这些文豪对我相当有好感,连帮忙都这么爽快!”王静辉心中想到。   

  当王静辉听王安国表示可以到书院来当老师,心中十分高兴想到:“虽然王安国在变法中和自己的哥哥王安石有点不对路,但他毕竟是王老头的弟弟,不看僧面看佛面,有王安国在手,王安石和他的新党成员们应该对这所书院有所宽松吧!”不过这个推测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但王安国的来书院当老师那是最好不过的,虽然不清楚王安国为什么率试不第,但既然他的文才受到大家的推崇想必以他的水平当个教书先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治平二年三月,王静辉终于等到了任命他为校正医书官任命的圣旨,朝廷的征召是非常低调的,由颍王赵顼携带圣旨直接到平民医馆给他下圣旨后就可以上任,而不用像惯例一样还要见皇帝。王静辉很痛快的接受了圣旨,任命他为校正医书官的同时,英宗皇帝赵曙还赏赐给他金鱼袋、赐紫,这也算是非常优待了。   

  颍王赵顼在我接受了圣旨后对王静辉简单的说明了一些他担任校正医书官要注意的事项,但其中最让他高兴的便是他这个校正医书官时间比较自由,可以不上班。这就给王静辉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不过他是不会消极怠工浪费这样一次整理古代中医书籍的好机会的。   

  第二天王静辉便迫不及待的直奔位于城东皇城边的校正医书局去上班了,当他向校正医书局报道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被其中一个官员带到了一个独立的院落,说是去见校正医书局的提举。   

  王静辉听后感到很吃惊,因为按照历史的发展,北宋校正医书局的第一任老大是三朝元老名相韩琦啊!这实在是让他太惊讶了,一朝宰相不过是在这里挂个名罢了,那会抛下繁重的政务跑到这个校正医书局的小院子里面空耗时间呢?难道这个韩琦也是个医道出色的家伙?韩琦在医学上的建树还没有到历史留名的高度吧?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王静辉终于在一个厢房中见到了这个传奇中的三朝元老,不过韩琦现在只是两朝宰相,谁也没有想到英宗皇帝赵曙会死的那么早,在位时间短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韩琦,字稚圭,相州人。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王静辉在路上努力从他那点儿可怜的历史知识里面回忆有关韩琦的一切资料。   

  公元1058年,宋仁宗拜五十岁的韩琦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自此,韩琦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不过这个家伙最厉害的便是拥立皇帝,英宗赵曙、神宗赵顼能当上皇帝和他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拥立之功恐怕是满朝官员谁也比不了的,更何况去年他成功的帮助英宗赵曙实现亲政,在政治山现在应该是他最鼎盛的时候。与他十几年前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黜汴都长达十一年在外任地方官员的经历相比,简直就是一天一地啊!不过他最终还是栽在了神宗身上,神宗是个好斗的公鸡,心中满怀着宋朝中兴利剑横扫天下的心思,而韩琦在军事上和富弼一样主张缓和政策。平心而论,这样的主张虽然让人听起来不很舒服,但相对于宋朝当时的国力来说还是一条正确的策略,但由于和神宗皇帝意见向左而被贬官。看来宋朝的皇权虽弱,但皇帝老儿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碰上神宗赵顼这个年轻气盛又很好斗的家伙,以后可要小心些!”韩琦医生的遭遇让王静辉心中给自己与赵顼相来往定下了一个基调。   

  走进厢房,王静辉便看到了一个身穿紫色蟒袍的老头儿,一把雪白整齐的胡须,养身得当;一双下垂的眼皮,透出这个老家伙的心机深沉,这便是北宋名相韩琦了。此时他正在书案旁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王静辉一眼便认出了正对着自己的书皮封面上写得书名:《外科正宗》。   

  如果说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给医学界带来最大的改变便是外科手术了,华陀虽然号称中医外科始祖,但他的医书都失传了,他的医术在历史长河中也成为了令后人向往的一时传奇绝响,但王静辉又再一次使外科手术重现人间。虽然王静辉只做了很少的几例非常简单的外科手术,但所起的影响是巨大的,足以振动了这个时代的医学界,这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望,仅仅凭此一术,王静辉便跻身为当世名医之一,他所写的《外科正宗》出版后,也是他写的四本医书中卖的最好的。不过书卖的好并不代表有人敢和他一样给病人做手术,虽然所需用的药物和手术器具王静辉都在书中毫无保留的给写了出来,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听说过哪家医馆的郎中敢做手术,汴都开封的病人如果真的需要做手术不可,那会得到所就医医馆的郎中推荐到平民医馆来做手术。   

  旁边引路的官员进入厢房后说道:“相公,王先生已经带来了!”   

  正在看书的韩琦抬起头朝他们看过来,见到王静辉已经来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站起身走到王静辉身旁看了看说道:“王先生果然是少年英才,年纪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医术和见识!”他说话的时候扬扬手中王静辉写的《外科正宗》。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承蒙韩相公错爱,大人就直接称我的表字改之就好了,我怎么算都是您的晚辈。其实这本书和我的医术并非我所独有,而是来自把我抚养大的师傅,要不是他老人家的言传身教,我也没有今天的医术,我的手法和医道知识全部是由师傅教的。”   

  韩琦听得称奇,问道:“那改之你的师傅在哪里?朝廷设立这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