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辉的需要分别接受不同工种的训练了。   

  当然也有一批孤儿比较特殊,那就是王静辉第一批收养的那十几个孤儿,他们的年龄都在十五六岁,可能是因为长期流浪使他们有很强的凝聚力,所以他们不愿意分开。王静辉的管家则想出了办法:把他们直接当成家丁来培养。当然王静辉也不会忘记他们,也让他们尽可能地接受教育,特别嘱咐过管家让他们干些端茶倒水的工作。其实王静辉这样做也使他的内心感到有些不适应,这使他多少回想起21世纪中国一些小企业使用童工的事,难受归难受,但他还是比较清醒的,毕竟这已是他能够提供的最好的条件了。〃事情还是要量力而为得好。〃王静辉心中无奈地想到道。   

  在看望孤儿生活状况之后顺便也看看〃神火〃煤火行的情况,现在煤火行分成了三个部分,负责送煤上门和制造炉具的两个部分都在城内,在这里的就是负责制造蜂窝煤的部分了。按照王静辉的设想,制造炉具的部分也是要迁出城的,而制造蜂窝煤的场所也不是在这里,这是明年他建书院的地方,不过制造蜂窝煤和煤炉是王静辉偶然间想到的,当时也没有什么好地方,就在这里先将就一下了。刘账房已经按照他的意思在另外的地方购置了地皮,就等开春建设完工后,就把他们搬过去。   

  蜂窝煤的制作虽然在宋朝人眼中也算得上是比较稀奇的玩艺,但说穿了不过是和泥巴的工序,没有任何技术成分在里面。由于王静辉在蜂窝煤面世之前便和煤矿主签订了长期大量收购煤渣的协议,在煤矿主的眼中,这些煤渣如同鸡肋一般,所以让他拣了个大便宜,等〃神火〃煤火行推出蜂窝煤和炉具后,使得碎煤渣的销量也跟着大增,但王静辉却避过了这场涨价风潮,单是这一项便在成本上比别人低上一块儿。   

  来到蜂窝煤制作的地方,王静辉看到了如小山一般高的碎煤渣堆,雇工们也被分成了几拨完成不同的工序。众人虽然忙碌,但也不失为井井有条。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王静辉只是把这里的负责人叫来问了问生产上的各项问题后,也就差不多了。   

  王静辉直到晚上才回到自己在医馆的住处,现在他也是身家百万,但自己却忙得连个住处都没有,刘账房也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劝过他,想给他张罗一处宅院,但他都以事务繁忙拒绝了。王静辉对于宋朝人的小资情节不太感兴趣,再加上自己又是军人出身,对居住环境没有什么挑剔的地方,如果要说有的话,就是现在没有空调、电视等现代化家电,这还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点儿不适应。忙碌的生活也让他联想到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句恶搞:我也是一秒几十万上下了!现在王静辉在这个时代不仅立足,而且还创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这让他着实地感到了一阵满足感。   

  来到书桌前,王静辉喝了一口茶,铺开稿纸准备开始写书。〃写什么好呢?〃王静辉心中嘀咕着,他是学医的,可不像看过的小说中的主角是个历史学家,如果让他背背宋词还好,但如果是让他像朱熹、程氏兄弟那样凭借着对经史的了解来重新注释某些儒家经典著作,他自问可没有这个本事。〃这个难度也太高了吧!〃王静辉几次把抬起的笔放下,可面前的纸张上连个墨点儿都没有。   

  王静辉从小在爷爷的监督下接受了一些古文教育,比起同时代的人在这方面他有足够骄傲的资本,但是回到这个以文风鼎盛而闻名的宋朝后,他肚子里面的这点儿墨水还是不要拿出来献宝的好,那会让旁边的人笑掉大牙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与苏轼和司马光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人的痛苦了!〃王静辉现在整个一个苦瓜脸。   

  爷爷在教他古文的时候,书倒是让他看了不少,不过那些书大多是《史记》《唐宋八大家文钞》《资治通鉴》等,这些东西可不能随便拿出来。尤其是《资治通鉴》,估计司马光老头儿已经开始动笔了吧?难道只能抄抄这些前人还没有写出来的诗词吗?王静辉知道自己抄写的这些诗词倒是可以为他博来一个才子的名声,但这种人远不如朱熹和程氏兄弟这等理学大家影响大。〃可惜爷爷当时怎么不让我背这些人的作品呢?这样我拿过来修改一下就可以用了!〃王静辉苦恼地想着。   

  王静辉感到自己有点儿陷入死胡同了,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就成为了一个厚颜无耻的抄袭者,诗词是完全抄袭,医书还好点儿,多少有自己的一些东西在里面。虽然没有人知道他是个抄袭者,但他自己心里可是明白得很。         

BOOK。←红←桥书←吧←  

第62节:第八章 防范(6)         

  〃何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呢?他们擅长的东西我不精通,但我的21世纪的知识他们可是一点儿都不通啊!〃王静辉想到这里嘴角上挂上了一丝微笑,提笔在稿纸上写下了《数论》。王静辉明白中国古代科学家虽然很牛,但他们都是致力于解决单个问题,而从来没有想过整理这些问题中所共通的部分,这就是科学理论。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居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这就使得古代的科学家们老是在旧有的问题中绕圈子。   

  如果有人对一个学科很感兴趣的话,那他要读上N本内容艰涩的书籍,很可能到后来还是不明白到底学会了什么。比如说数学,古代的数学著作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就是一本习题集加答案,数学著作倒是不少,但又有几个人能安下心来去阅读那文字艰涩的数学书呢?王静辉打算利用自己在21世纪所学的那点儿有限的知识来完成对古代科学的一个系统整理。他想让那些对科学有兴趣的人,在读了他的书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个学科有个大致的概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五迷三道。   

  这是一个十分麻烦的过程,王静辉自己在原来那个时空又是学医学的,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唯一能够让他比较安心的是,宋代的科学技术虽然在当时那个世界上是最棒的,但在他的眼中还是非常原始的。王静辉避重就轻,先是选择了数学、物理和医学这三门自己还算是最拿手的学科来下手,以宋朝现在的水平来看,最多达到初中水平,所以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只要经历过高考那段残酷日子的学子,相信那些公式定理早就无法忘怀了。不过王静辉在《数论》中还是碰到了些麻烦:阿拉伯数字、字母文字和数学运算符号还没有传过来哪!没有办法,他只能在书的正文前面加上了好几页的〃凡例〃、〃注释〃……   

  王静辉写的《数论》内容几乎是把小学生的数学课本全部照抄了一遍,他还把几何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也加了进去。这本书与前人写的数学著作完全不一样,古人的数学书着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王静辉的写法是总结其内在规律后再附上一些事例来加以说明。   

  王静辉知道古人写书很少能以科学著作出名,他们重视的是四书五经的讨论和研究,对于自然科学他们可是不屑一顾的。王静辉觉得前面已经有了那本《岚山诗抄》来做铺垫,应该能够在文人圈子里面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而这本《数论》和以后要写的物理方面的书则是他用来钓鱼的,他想通过这两本书来认识这个时代的苏颂和沈括这两个大科学家,他想通过这两个科学家来实现今后的发明制造。   

  过了几天后,赵顼拿着王静辉给他写的信来到他的书房,赵顼对于王静辉这样谨慎的做法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他很难相信一个人写书也会有危险,如果书中有什么不太好的内容,至多不过是流放外地的下场罢了。王静辉和他不一样,他读过的历史书里面对于〃文字狱〃这东西及其后果记录得十分详细,即便在宋朝以苏偶像这样的才名,都差点儿死在牢狱中。像〃乌台诗案〃等〃文字狱〃使得他对言论、行为控制得极为严格,毕竟你的名气越大,旁边的眼睛也就越多,苏偶像正是因为如此才有着〃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而被人暗算了,他王静辉可不愿意再走上这样的老路。   

  赵顼说道:〃王兄,本朝先皇曾立下祖制:文人不以言获罪,不杀士大夫。虽然王兄的商务印书馆对于刊印发行个人作品有严格要求,希望朝廷能够派出官员对此进行监督,这样做是好的,但王兄在信中所言恐怕有点儿杞人忧天吧?〃   

  王静辉说道:〃本朝祖制虽有文人不以言获罪,朝廷不杀士大夫,但颍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