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哲从县城治好了脸回来以后,起初是染上了酗酒的嗜好,后来因为他的事情越来越多,不仅是电,而且还要在河边盖房子,还要开碾米厂,经常去东河口镇买东西,他的应酬多了,他大概是南官亭街那些最初冒出来的像模像样的饭店的常客之一,虽然年龄不大却像个大人,和我们这些在中学读书的孩子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他的架电事业一开始是没有阻力的,也才使他想去办碾米厂,但是后来因为电价已经收到一块五一度电,所以在公社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人们在怀疑电表的刻度有问题,那个年代已经出现了偷电,私走线路的苗头,所以陈哲把杜卫东喊回来一起去了几个村,名义上是附近走走,实际上却有恐吓那些有可能偷电的村民的意思。
当穿着白色制服的杜卫东在丰乐河边抽着烟,晃着腿,看到我们这些孩子时,很难想出谁是不好惹的。那一天我和大小二走在路上被杜卫东叫住了,杜卫东问大小二,你叫什么名字?大小二没有回答。杜卫东点着烟招呼着站在离我们有一段距离的陈哲,陈哲也过来了,我看见他有一些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他没有看大小二,却分明让杜卫东把两个人叫到了一起,作为大小二的朋友,我替他认真的看了看陈哲的脸,那张脸是多么难看,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事情已经出了。我闻到杜卫东和陈哲的嘴里有很重的酒气,那时我在考虑他们会不会动手,但我想不会。因为毕竟杜卫东上过战场,现在是一名公安,如果他想动武,还是需要理由的。陈哲那次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的手很有力,好像比大小二的手更有力,我都记不得当时我跟他说了什么,大概我有一阵激动,因为毕竟我和他从没有打过交道,而他却显得很友善,那这是不是心理工作呢?大小二一直站在那里,后来他把他的书包给了我,我感到了他的紧张,或者说他做了准备,然而什么也没发生,后来他的弟弟小四就从堆着石头的已经确定要盖碾米厂的菜园那走过来,小四的出现也许化解了尴尬,众人都意识到了什么。我和大小二向东边牛头山的方向走去,剩下小四哈着腰和陈哲、杜卫东还在菜地那说着什么。
大人有作风(3)
张小坤家是在镇政府最后面的一个大院里,平时她很少出入那个大院,如果很冒失的跑过去,即便是在很多人去看篮球的时候,也不是很妥当,那些男同学就在镇政府前面值班室里,那儿有一台电视机,她有时候便也站在值班室里看篮球,即便这样,她还是很少逮得住她的父亲去张小坤家,她有时在琢磨,也许父亲只是在特殊的时候才去。丁帮举在将军山村开了预制厂,预制厂的经营越来越大,所需要的水泥都要从张母桥镇上拉,并且那时张母桥的东街正在往东边延伸,到处都是工地,丁书记活跃在张母桥街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况且她的父亲本来就是行动敏捷的人,要想抓住她父亲谈何容易。有时她回到家总想和她的母亲家贵谈一谈,哪怕是绕很大的圈子点一下那个女人,以试探她母亲的反应,但她终究没有说出口,以她那个年纪,作为一个女孩,她也知道即使在母亲面前说这个女人,也无关要紧,因为那也不是她母亲能够对付得了的,她曾经想过办法,当然丁冒德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她觉得她的父亲忙死忙活,正像刘宜村跟她讲的,为的全是她,而凭空出现另一个女人,况且她父亲以看篮球的名义经常出入镇政府的一个女干部家,名声倒不说,更要紧的可能还是丁帮举所挣下的那些钱会不会流向那个人那里。
直到有一天放学之前,她本来是不准备再回学校去的,却又背着书包回到了教室,也就在那一天,她在学校的大门口,看见父亲和张小坤站在街边说着什么,旁若无人的样子惹怒了她,父亲甚至没有和她打招呼,以前在街上见到父亲一般会过来跟她说一声,让她早点回家的话,今天却什么也没说,她知道父亲这样完全是因为旁边有个张小坤,父亲好像不愿意承认他有一个女儿就在镇中学读书,丁冒德是愤怒了,但她没有立刻发作,后面几天她都一直在每天早晨张小坤去买鱼的摊位上,和那个卖鱼的与她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子说起话来,她这时才发现那个男孩子并不像她所想的年纪那么小,他中学已经毕业了,没有考取高中也没有升到中专,但他是完整的读完了初中三年,现在是以捕鱼为生,而不是像小三、小四他们用毒药去毒鱼,也不是用蓄电池去炸鱼,而是采用传统的撒网的方式去捕鱼,他说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捕鱼的,家住在比张母桥还要往下的双河的地方,她和这个叫河的男孩子攀谈了很久,人家一时琢磨不透她要干什么,当然,他知道她是镇中学的女生。虽然和这个卖鱼的河谈过几次话,但还算不上是朋友,这就引起了河的疑惑,所以后来她上来搭话,他就很寡言,不愿意与她多讲,大概的意思是他要卖鱼,并没有时间。
又过了些日子,她才把话题转移到经常来买鱼的张小坤身上,她想从这个卖鱼的河身上打听到张小坤买鱼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因为卖鱼的河看起来不关心张小坤来买鱼的原因,他甚至根本就不愿意提及这个镇政府的女干部,他的这种反常的反应让丁冒德很恼火,她心想以她一个镇中学学生的身份和他一个从农村来卖鱼的打起了交道,绝对是看得起他的,却受到了轻视,没有真正告诉她她想要的。要想弄明白父亲在张母桥镇的脱胎换骨,其实并不难,因为他总是出入的那几个地方,一般是和大队里工作有关系的部分。
。。
独走诸佛庵
自从我和大小二他们那次参与了刘庄和下河嘴庄的斗殴之后,我们便觉得大忠有了不一样的地方,既不是胆怯,也不是别的,他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想尽快长大,不再像乡村少年那样有着耐性,后来还是运告诉我们,大忠不仅退了学,而且经常跨过五显,到霍山一带去扎竹排,那时我们头脑很简单的想,扎竹排要等丰乐河涨水的时候,但我们并不知道扎竹排并不仅仅是把成捆的毛竹扎成竹排的样子从河上漂流而下,其实扎竹排不过是到深山里砍伐大量的毛竹,所谓的运输也不仅仅靠发洪水扎成竹排漂下来,也可以用板车拉,甚至那时有人雇起了比较大的拖拉机,或者把那些毛竹砍伐下来,堆在一个地方,有些人就地倒卖给其他做竹编活的乡民。而大忠做的可能就是这样的,后来有一天运跑到我们的南官亭初中,非常慌张,他找到了我,跟我说大忠去了霍山,诸佛庵山,已经好多天没有回来了,而那些同去的人已经捎信回来说,大忠可能被扣留在诸佛庵。
运到学校来找我,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对于当时乡村的年轻人来说,假如在外面出了事,如果和宗族没有关系,一般很少会有整村的人去营救,因为这不仅冒险,也不合常理。可能对于一个有众多儿子的家庭来说,如果其中一个有了问题,是不会让其他的去营救的,因为这会带来更大的麻烦。运是第一时间把大忠在诸佛庵被扣的事跑到学校来告诉我们,我就找到了大小二,大小二起初沉默不语,实际上他心里还是在嘀咕,因为那一次和下河嘴庄斗殴,那个最重的一板子实际上并不是他打下去的,而是大忠,那时,他就发现大忠并不像我们小时候所想的那样。既是如此,我们在放学的时候仔细的想过要是他被扣在诸佛庵,会有什么后果。运倒是清楚,因为他听那些从山上下来的人跟他讲过的有可能在山上被处理的一些情况。
大小二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心里是有看法的。本来说好是第三天,也就是星期天大家才想办法,是不是喊几个小孩一起过五显到诸佛庵去,但第二天早上,小四给我们捎信说昨天晚上大小二就去了外地。我知道他是去了诸佛庵,小四开始不说,后来才说大小二是从三线厂前往范家店搭车,到了范家店他可能再搭别的车,直接去了五显。从五显去诸佛庵,全是山路,他必须走进去,他是怎么走进去的,他后来也没有说,但我想他有这个本事,因为他以往有时也会消失几天,对他家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只要大小二不在,他一定是去办他应该办的事。后来大小二把大忠从诸佛庵带了回来,大忠受了伤,伤的并不重,但是非常危险,因为据说他们在山上并不是去砍毛竹,而是别上在将军山一带非常流行的弯刀,不是那种弯曲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