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屋女人(82)
〃听见了!〃
〃什么声音?〃
〃燕子的叫声!〃
〃对了,我就叫击石燕鸣。知道这个故事吧?〃
〃知道一点,但可能版本不一样〃。其实,我是知道的。但是,她带有些许鼻音的声音,带有几丝异域情调的表情,使我产生了要听她来讲解这缠绵凄切的绝唱的欲望。
〃你们看这城墙上,有很多凹坑,印证着击石燕鸣的故事。相传城里面居住着一群燕子,每天清晨外出捕食,黄昏归巢。没想到,有一天,领头的燕子率先回城之后,城门就关闭了,后面的燕子纷纷撞死在城墙上。但是燕子们的灵魂不死,每日傍晚哀鸣不止。后来,这个故事成为当地人占卜吉凶的经典。出关的人用石头击城墙,如果发出燕鸣的叫声,就预示着能重回故里,反之则从此踏上不归路。〃
我从这个故事里听出了古人的人生感悟。我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期,嘉峪关这一带战争频仍。〃击石燕鸣〃其实就是流传下来的征夫、思妇的诉说。
登上城楼,小玉开始解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政后,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治国方针,号令天下大修长城以防蒙古和女真的侵扰,嘉峪关就是这时修筑的。关城为正方形,设内城、外城、瓮城。又指着城东、城西三层的城楼说,那是光化门和柔远门。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南北城墙中段各修了一座〃敌楼〃。
我看见城楼上挂着巨幅匾额:〃长城主宰〃,城外不远处有个巨碑,上书〃天下雄关〃。
向远处望去,有长长的驼队,从长城古道边上悠然地向西走去。
苍凉。
壮美。
忽然想起张骞。他是带着驼队穿行西域的吧?
忽然想起卫青。大将军的辎重是驼队运过河西走廊的吗?
〃将军白发征夫泪!〃我不禁感叹。
〃古来征战几人回!〃小玉跟着吟,〃站在这关楼上,特别有感概吧?〃她让我扶着城墙,给我拍照,然后,拉我去敌楼那里射箭。
十多个巨大的草人立在楼下。他们就是入侵的敌军。
弓很硬。我反复试了试,鼓起勇气拉弓搭箭。
一箭出去,连草人的边也没挨上。
〃你可要认真哟。我们来比试,输了要讲故事。〃小玉在一旁督战。
〃讲什么故事都行吗?〃
〃不行,得讲跟这里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那好!〃说着,我把教授召到了面前,叫他现在可以取下口罩了。召他过来,是为了解围。尽管我平时爱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进而爱看历史书,也记得不少这里的历史人物。可是,我并没认真去记,要把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准确地讲清楚,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一个并不研究历史的美学教授,在这方面也不一定比我强多少。但是,关键时刻,教授必须来救驾,必须来牺牲。我可不想在一个熟知边关历史的美女面前丢丑,从而影响形象,进而影响帮教授找老婆。
教授有点疑惑。
〃要开始讲历史故事了,你还戴着口罩怎么讲给我们听呢?〃我给他挑明了。
小玉立即宣布了比赛规则。
一人三箭为一局。命中率最低的输。每局败者讲一个故事,待比赛完后休息时讲。
〃要是都未命中一箭呢?〃
〃那就比距离,射得最近的讲。〃
〃好吧。〃我忙跑到侧边城墙上去。
〃你跑那么远干啥?〃小玉不解。
满屋女人(83)
〃我在寻找观战的最佳角度。〃
小玉也不管我了,专心指导教授射箭。
我忙从包里翻出剃须包,用镜子对准教授的身子,在他拉弓的时候,用光柱来回扫射他的脸部。
在我射箭的时候,教授也跑到我刚才那个位置去观战。只听他一站到那里就抱怨:选的什么位置呀,看不见不说,太阳还那么晃眼睛!真是弱智!
▲BOOK。▲虹桥▲书吧▲
第93节:满屋女人(23)
我心想,谁弱智一会儿见分晓。
比分很快就出来了。
小玉得分最高,射中5箭。
我侥幸射中2箭。
教授一箭未中,且射程太近,明显跟他强壮的体魄不相符合。
从城楼上下来,我们到一个大排档喝水休息。
主人端出一盘水果,黄黄的,圆圆的。小玉说,这是〃李广杏〃。
〃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那位李广吧?〃教授插话道。
〃教授!我知道你这话出自《滕王阁序》,可是,讲故事讲究生动、通俗,易懂,所以,大量引用文言文是不妥的。〃说着,我咬了一口李广杏,有点甜,有点苦。
小玉没有动手,专注地看我品尝。
〃你怎么不吃?〃我端起盘子递给她。
〃我经常吃呢,不觉得稀奇了。我给你们说说李广杏的来历吧。传说汉代〃飞将军〃李广在这里打仗时种过杏树,后人怀念他,便把这里的杏子称为李广杏。〃
〃罢了,罢了,该教授讲啊,你怎么帮他了?〃我忙阻止。
〃李广跟匈奴交战数十次,为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未受到天子的奖赏,甚至被迫自刎沙场。〃教授不得不开口接上。
〃小玉刚才讲过李广了,你就讲李广的孙子李陵吧,那也是一代名将!〃我有意增加了难度。
〃李陵还是我国五言诗的始祖,人们立有李陵碑,就在嘉峪关外不远。〃小玉习惯性地解说道。
〃哎呀,小玉,你让不让教授讲嘛?怎么老插话?教授可是好为人师的哟,已经憋得心慌了!〃
〃好,教授请!〃
〃你们看过李陵的《答苏武书》吧?〃
〃看过。〃小玉不假思索地说。
我无法回答。我只知道有这么篇文章,大概是古典文学老师,或者历史老师讲课提到,但我没有找来读过。
现在,我只能用沉默来体现我的〃博大精深〃。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后悔当年太懒了,都是不求甚解惹的祸!
在这一点上,我深知是无法吹牛的。因为,要是说看过,教授可能就要下连环套,最终逼得我无路可退,不但让我在美女面前集中体现才疏学浅的本质,而且全面展示丑恶的品质。
没想到教授一讲故事就提问,一讲故事就给我设套。看来,教授也不是吃素的,也不是好惹的。
教授仔细观察着我的表情,目光停在我脸上不走了。
我虽然才疏学浅,但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已练就了过人的心理素质。比如,在这种情形下装出一幅高深莫测的样子,实在是小儿科。
教授的目光最终被我深不可测的目光逼了回去,他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因此,没有再问,接着开始卖弄自己的学问,积极炫耀自己的学者气质。
〃李陵答苏武书,被后人称为〃文情感愤壮烈,几于动风雨而泣鬼神。〃〃
〃他心里有太多的委屈!〃小玉很自然地插话。
而我,仍然是不敢作声,很怕一开口就露馅。
〃在《答苏武书》中,李陵凄切地表白,生为别世之人,死作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这是他〃计未从而骨肉受刑,顾国家于我已矣〃的深刻写照。李陵为什么这样悲愤?话还得从汉武帝天汉二年说起。那年,李陵带领五千人马,倚长城御匈奴,首战告捷。但汉军五路援军未如期到达,面对匈奴十万雄兵,李陵寡不敌众,死伤殆尽,投降了匈奴,但欲择机起事,另立功勋,报效国家。〃说到这里,教授又居心叵测地把目光停在了我脸上,似乎要我接着讲下去。
我虽然怀疑教授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汉武大帝》,以至于史实成竹在胸,但这并不构成攻击他的正规理由。只得尽力为自己开脱,转瞬就找到了托辞,其一,这不是学术讲座,而是惩罚你讲故事。你没有一而再,再而三提问的权利。其二,这不是故事接龙,主讲人必须无条件地独立完成。
我正在想,如果教授的目光停留到两分钟时还不离开本人慈善的面部,我将奋起反击。关键时刻,小玉却又自动解说起来:
然而,汉武帝残杀了李陵的老母和妻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