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对方的装备,索瓦兹才明白为什么对方好像对于马尔代夫当局海上巡逻队的到来有些不太在意,有了这些东西,就算是武装直升机来,也不过是毒刺导弹的一盘菜而已,想想当年阿富汗的那一群泥腿子拿着这个东西,就将战斗经验无比丰富前苏联武装直升机活活打下来几百架!
索瓦兹可不敢想象马尔代夫当局这些菜鸟飞行员,能够比前苏联武装直升机飞行员更加厉害,有了这个发现,索瓦兹赶紧通知董锋,不要让直升飞机出现在这艘拖船的视野之内,否则绝对是一场新的悲剧。
干完了这一切,索瓦兹吩咐停下快艇,仔细观察其这艘拖船上的东西,果然又有了新的发现,在拖船上很不起眼的地方,还架着几挺机枪,从形看很像美军常用的7。62mm口径的M240机枪。
索瓦兹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气,幸好刚才没有冒冒然就闯过去,否则自己这个脆弱的快艇在M240下,早就变成了一个筛子一样的东西沉入印度洋海底喂鲨鱼了。
这般强大火力,完全说明这不是一股普通的海盗,索瓦兹知道凭借现在自己这方的火力,完全奈何不了这艘海盗拖船,就算新来了两架武装直升机都没有用一一马尔代夫当局购买的小羚羊武装直升机,面对毒刺导弹完全没有优势。
只有等海上巡逻队的武装巡逻艇到来,利用巡逻艇上机炮进行远程攻击,才可能对这艘拖船造成重大威胁。
侦察完了这一切,索瓦兹掉头返回岛上,同新来的马尔代夫总统卫队精锐汇合,一起部署了新的战术方案,由于新到了一批轻机枪、枪榴弹、手雷这样更加强力的武器,反扑回来的独眼龙,立刻悲催了。
无论武器还是人数都落入下风的海盗们,在索瓦兹和潘树海为首左右两翼夹击下,很快就伤亡惨重,机枪掩护,尖兵推进,枪榴弹和手雷开路,这一套完整的战术使出来后,这群现在主要是依靠AK47火力的海盗,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而随后赶过来的海上武装巡逻艇,在用机炮发起攻击后,原本纹丝不动的海盗拖船终于开始退却了,他们虽然有毒刺这种防空导弹对付空中的威胁,但是对于海上舰艇机炮攻击却没有办法,毕竟他们只是由一艘民用拖船改造,同真正的军舰相比差别太大。
只是,鉴于拖船上拥有的强悍武力,赶来的俩艘巡逻艇也不敢过分逼近,所以无法将拖船留下来,只好将对方逐出马尔代夫海域就返航。
他们一向用来对抗的顶多是一些拥有步枪或者手枪的走私犯,像眼前这种拥有轻重火力的海盗,还是第一次遇到,能够将对方赶走,带队的上尉就觉得很满足了。
能够将拉赫斯夫岛从海盗手中解救出来,对于他们已经是大功一件,根本用不着再冒着生命危险非要将海盗的拖船也一并拿下。
等他们返航的时候,岛上的战斗已经进入了尾声,岛上护卫队以付出俩条生命,马尔代夫总统卫队伤亡5人的代价,除了留下只剩下半条命的独眼龙这个活口之外,索瓦兹他们将登录岛上的海盗通通击毙,不管这些海盗是受伤还是投降。
只是,突击审问独眼龙之后,大家也没有问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来,独眼龙只不过是这批海盗中一个低级指挥官,对于海盗为什么来,幕后是否有人在指使等通通不清楚,所以尽管独眼龙被索瓦兹和许立峰、潘树海他们折腾得欲生欲死,仍然没有审问出来多少实质性的东西。
唯一能够肯定是,这批海盗背后果然是有人支持和控制的。
不过这些东西对于索瓦兹和董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处,看到榨不出什么东西来,董锋便将这个唯一的海盗活口给了马尔代夫海上巡逻队交差了事。
岛上的安全体系,在经过这次悲惨事件后重新进行了构建,接到消息的国内军方大佬,虽然没有什么证据,却猜测到多半是阿三们在背后搞鬼,盛怒之下,军方大佬指示一个海军陆战队排级单位集体转业,成为了杜克岛上新的护卫队主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优异的许立峰和潘树海成为了护卫队正副队长。
同时军方送出俩艘导弹快艇给马尔代夫当局,加强马方海上巡逻队实力防备海盗的新一轮攻击,以及换得了默许在岛上部署单兵火箭筒、机枪和单兵防空导弹等重火力防御力量。
同时调整增加了岛上的一些防御设施,将拉赫斯夫岛变成了一个半军事化的岛屿。而索瓦兹等外籍护卫队员则调回杜克的身边。一场残酷的战斗就此落下了帷幕。
(战争结束了,杜克新的技术征途又将展开。)
第三百四十四章 第一代莲花堆
杜克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研究上,十号工程首席专家朱云谦第一次近距离同杜克一起搞研究,才发现这个年轻人在研究方面真的很玩命,一天下来除了吃饭睡觉大约8个小时之外,连散步时间心思似乎都集中在了研究上。
这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从实验堆上检测出来的海量数据,朱教授研究经验如此丰富,自己都只能够集中在几个专业方面去分析,但是杜克好像无所不能一样,从不同研究子领域方面提出了数据分组的建议和分析思路,然后交给研究组使用7号工程超级计算机去分析建模。
杜克一个人提出的分析思路,足以让下面一百多人的研发人员忙过不停。这才是朱教授最为佩服和欣慰的地方,一个研发核心领军人员的价值就是提出问题,为研究指出一些可能的方向,而不是纠结在具体细节上。
几天工作下来,整个十号工程项目组就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以朱教授的眼光评判,这些成果都够得上国际一流水准,如果单单是十号工程团队自己研究,就算是运气好找对了方向,朱教授估计最少都得一年以上才能够取得。
得益于杜克的思路和7号工程超级计算能力,现在十号工程项目组在核能应用研究方面已经扎扎实实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进入快步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的新阶段。
杜克提出问题和思路之新颖和有效,令朱教授是叹为观止。
亲身参与了这些成果产生过程,朱教授完全相信,自己这一代人没有完成夙愿,极有可能在杜克的率领完成,如果这个年轻人能够专心从事这个行业的话。
只是朱教授不知道,在核能研究之外,杜克对于新设备的研究也是一时一刻没有停止过,海量的材料相关数据交给克里去分析建模,分析模型和结果,杜克都很快反馈给新城特钢和希林顿公司研发团队去进一步改进。
因为杜克通过克里的模拟研究得到的结果,内心很不满意,按照现在的材料性能和反应效率来看,比莱姆设计的核能电站能够达到的最大安全输出功率,单台机组大概是60万到80万千瓦,同预期的120万千瓦到150万千瓦相去甚远。
当然,这个结论,十号工程项目组还在竭力推算之中,比起运算能力来说,7号工程的超级计算机经过杜克大幅度优化改进,虽然比起麻省理工泰坦II型强悍不少,但是仍然同克里有着几个数量级以上的差距。
只是,杜克还是没有能够找到为什么现在的实验堆同实际相差这么大的原因。从现在收集到的数据还不足以推导相关原因。
或许,比莱姆提供的监测还不够完整?脑海中,杜克看着克里在这方面毫无进展,突然对于比莱姆的设计产生了怀疑,他现在研究这个东西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脑海随时有一座核能研究的超级图书馆,几乎收集到了在麻省理工这方面的所有积累。
通过克里还能够随时完全智能化检索相关知识,所以论知识广度和深度,比起朱教授这种经年研究核能的耆老都还要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无限的记忆空间和超强的运算能力,使得杜克可以将心中的任何想法快速进行相应的推导研究。
所以,一旦对比莱姆不再神话,杜克就开始对于比莱姆的设计进行质疑式的研究,对比地球上反应堆的设计,逐步去对比推敲两者之间设计上的差异之处,每一个差异点上杜克都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究竟哪一种更效率和更安全。
这么一来,杜克的事情就多了。
首先被质疑的监控系统中,比莱姆有一百多个地球上已有的监测点没有具备,杜克反复推敲之后,虽然有不少确实是冗余无用的,但是其中至少有三十多个监测点却并非一无是处,这些检测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反应堆的运行状态。
反复验证了结果后,杜克就做出了修改设计,关闭反应堆将这些新的监测点加入到反应堆中,比莱姆的设计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这一点,反